反擊 劉結一將出席通水儀式
2018年08月04日 04:10 中國時報 陳君碩、李金生/綜合報導 金門與泉州晉江通水,歷經5年以上,工程浩大。圖為從晉江圍頭碼頭遠眺金門,透過陸上及海上管線,兩地將在5日正式通水。(新華社) 金泉通水大事紀 金泉通水示意圖 金門與泉州晉江通水儀式明(5)日將在兩地同步舉行,在蔡政府提中央不派官員赴金門的同時,對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將親赴泉州參加。據悉,這是陸方看到蔡政府系列對抗性回應後臨時決定,由劉結一親自出馬反擊。 新聞透視-愛台灣大比拚 陸先馳得點 回應蔡政府 親赴泉州坐鎮 大陸涉台高層證實,劉結一將出席5日通水儀式。據知,6、7月雙方協商時,劉並未打算出席,是近日引起輿論爭議,同時看到陸委會對抗性回應後,劉才決定親赴泉州。消息一出,福建當地台辦官員有些措手不及;國台辦近日對此都保持沉默,或等劉結一出席一次反擊。 金門縣夾在兩岸之間,兩岸雙方也暗自角力。知情人士透露,移民署、陸委會等經聯審會議,昨正式否決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參議翁自保赴泉州申請案,僅3位前縣長及10數位議員前往;陸方也拒絕民進黨議員陳滄江入境。 民進黨議員 遭陸拒絕入境 至於金門通水儀式陸方出席人員,知情人士說,大陸最早擬派福建台辦官員,在金門遭陸委會勸說後,擬改水利廳技術官僚參與,如今可能只派供水公司代表,且採落地簽。知情者研判,若用落地簽,到金門後應會被移民署提醒只能「路過」和觀禮,不能上台致詞或介紹,若違規日後赴台會受阻礙。 通水試運轉進入最後階段,金門縣自來水廠表示,原先一些技術問題已改善,預計明日引水儀式後,全面注管通水作業,鄉親即可喝到等了20年的大陸水。 試運轉至今 引入5萬噸水 縣自來水廠指出,5月中開始海底管線試運轉後已具備通水能力,試運轉至今估計已有5萬噸晉江水,進入田埔受水池。 廠長許正芳說,大陸水質穩定良好,有些甚至接近金門經過濾處理後的清水,包括主要檢視標準之一的總溶解固體含量在內,整體狀況讓人滿意。 許正芳表示,5日引水儀式後,晉江水就將全面從田埔受水池注管進清水池,再與「金門水」混一起,通管分送用戶。當地已有民眾準備乾淨水瓶,將在明天參加儀式後,在田埔裝入自來水留作紀念。 (中國時報) 一家人是緣分 沒資格嫌陸配 |
文章數:29 | |
我爱台湾,我要和平!融冰不易 X黨應感謝夏立言。管中閔的學思歷程。不准疑美,民進黨最怕你不够蠢。劉文正“諾言 |
時事評論|政治 2023/02/13 23:15:50 |
我的學思歷程 - 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_管中閔校長卸任前的演講分享海納百川》不准疑美 民進黨最怕你不夠蠢(雁默)人民最好比豬還蠢,這是民進黨統治台灣的基本綱領,方程式是「反中+抱美」,結果是賠光自主性,到頭來,要求人民當炮灰也不害臊之外,還不准你懷疑美國。 賴清德將疑美論者視為公敵,不奇怪,倒令反美的我感到欣慰,因為這只會刺激疑美隊伍,使其更有戰鬥力。從近日疑美論者的反撲看來,此隊伍陣容堅強,連學術地位隆崇的朱雲漢都為了布雷車軍購,公開抨擊「邪惡的美國鷹派」,看來疑美風暴已成形,台灣社會總算有救。 疑美,要從台灣人過往最深信不疑之處開始,也就是美國主流媒體與知名智庫。 台灣自由派將美國主流媒體的價值觀,地緣政治觀,與西方敘事高捧了30年,讓台灣社會習慣性認為「美式」就是好,就是進步,就是獨立開放,就是歷史的終結。直到近年美國轉向反華,反到拿台灣獻祭,令有些自由派受不了,轉過頭來疑美,但也有些自由派還活在30年前,對近年美國盛極而衰的轉變,刻意無視,深怕疑美就是否定昨天的自己。 ●美國主流媒體的墮落 媒體本來就是政治權力結構的一部分,其影響力愈大,就愈吸引權力對其進行收編,真正的獨立媒體,往往是影響力有限的小媒體。也就是說,我們閱讀的世界級美媒,都是政治的奴僕與打手,他們首要任務是認知作戰,攻擊對象隨權力當下的需要而轉移。 在社群媒體崛起後,情況又更糟,媒體為了存活,必須提供觀眾讀者喜歡的新聞,有美國資深新聞工作者形容,這現象是「受眾優化」(audience-optimization),即「新聞敘事由受眾喜好來引導,而不再以事實引導」。 從社群媒體的現象看,觀眾讀者喜歡的,往往是錯誤的(觀點與資訊),這便使得新聞工作避不開媚俗,自然也就傾向「將錯就錯」,但求娛樂性高,受眾喜歡最重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維吾爾族人口不斷上升,美媒卻鋪天蓋地販賣「新疆種族滅絕」。至此,媒體的系統性偏差已接近破表。觀點,措辭,敘事,全數歪七扭八。 主流媒體接觸的民眾最廣泛,前者甘於轉蠢,後者也就隨之變笨,因此,說美國人民被搞到愈來愈笨,並不誇張。而更笨的,就是見到「美媒報導」就拜的那些台灣人。 民進黨的統治,很大程度上受惠於美國主流媒體的反華敘事,因此台灣社會轉向疑美,台灣人民不願再笨下去,對民進黨而言如同敲響喪鐘,兒皇帝與準兒皇帝都怕死了。 ●知名智庫的利益結構 比美國主流媒體更令台灣社會「尊敬」的是眾多知名美國智庫,此領域畢竟是「頂尖」專家學者在說話,一般人並沒有否定其觀點的知識儲備,與拆穿其謊言的美國時間,不過,論腐敗,這些智庫與主流美媒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去年12月,歐洲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資助了一項關於美國智庫與利益衝突的調查,並將結果發表在賽吉研究期刊(SAGE Journals)上,深度剖析知名智庫與資助者的共生關係,研究對象包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智庫。 該報告直言「沒有免費資助這種事」,智庫的資助者願意掏錢搞公開報告,就是想影響輿論市場,官方政策,甚至塑造社會思潮。因此,智庫丟出來的報告,會經過資助者審查,自我審查,與觀點過濾,用看似專業的偏見引導公共思想。 受調查者訪問的智庫研究員透露,他們被要求遠離有爭議的分析,如「不要談論政府軍國主義……而是談論恐怖分子在做什麼」。顯然,該智庫曾在美國打擊中東恐怖份子時,被資方要求避談美方的軍國主義發展。那這資方不是軍火商利益結構,又能是什麼? 另一位受訪的前智庫研究員則大白話說:我們所做的不是研究,而是一種宣傳。 現在你想起CSIS近日發布的台海戰爭兵推了嗎?是的,該兵推之所以荒謬,就在於其目的是宣傳軍售台灣,而不是做分析。 美國智庫的資助者不見得是美國金主,還包含外國資助,如去年熱炒過一波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由「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的葛來儀,與「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莊宛樺共同發表報告,指控中國大陸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這份報告就是台灣資助的。 該報告再由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等)轉述,加工,渲染,又加入美國外交官系統的搖旗吶喊,共同形成一波震耳欲聾的「美式咆哮」以影響國際與論。對台灣的民進黨而言,這是一次可以列入黨史的國際炒作,但就是完全無效。 不同智庫的不同資助者,若在某些議題上有共同利益,就會在智庫生態裡形成話語權壁壘,讓外界覺得專家們都同意彼此的看法,但這只是因為持不同意見的專家都被排除在外了。 簡言之,美國主流媒體,知名智庫,軍火商,傳產商界,政府要員,國會議員,在台海議題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共犯結構,攜手壓迫台灣進萊豬,買武器,擴軍,仇中,反共,做炮灰。 這屆兒皇帝呢,是照單全收。下屆兒皇帝呢,還不准你疑美。 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台灣農漁產品遭對岸禁止進口,美國有沒有照單全收救台農呢?其小弟日韓有沒有照單全收呢?民進黨要人民喝澳洲紅酒挺澳洲,喝蘭姆酒挺立陶宛,這兩個國家拿出過什麼像樣的惠台措施沒有?被美國當盤子,綠營側翼網軍還要你叩頭謝恩不是嗎? 誠然,朱雲漢口中「邪惡的美國鷹派」,不是指所有美媒與智庫,畢竟美國內部在台海議題上有至少兩種路線,鷹派之外,也有現實主義陣營並不苟同激進路線,不過,在武裝台灣這個面向上,還算大致合拍,只有在細節上分歧。而那些親華的美國專家學者,大都被撕去「合格標章」,踢出輿論舞台了。 都被當炮灰處理了還不能疑美,也只有欺民媚外的兒皇帝幹得出來。依我看,只是「疑美」而沒「反美」已經是太客氣了。 所以說,人民最好比豬還蠢,你不夠蠢,民進黨就不知道該怎麼統治。不過,綠營的愚民紅利看樣子也快耗盡了,所謂「形勢比人強」,美國愈是想在台海生事,戰爭就愈是逼近,民眾的恐懼也就愈大,按台獨(或假台獨)路數,什麼賤招都有,就是沒有消弭恐懼的對策。 現在你懂了,賴清德在皮皮挫,因為你變聰明了,知道該疑美,不如此無法找回自主性,沒有自主性就稱不上是個台灣人,只能算美式賤民。(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社評/融冰不易 民進黨應感謝夏立言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會見可望出任政協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帶回輸陸農漁產品障礙有機會改善、大陸歡迎綠營人士交流、願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等正面消息。夏立言融冰不易,當務之急是珍惜兩岸春暖契機,防止「倒春寒」來襲。 大陸對台吹和風 根據國共發布的新聞稿及與會人士轉述,夏立言與王滬寧、宋濤會面氣氛和善、成果豐碩。陸方雖提及「解決台灣問題」、「祖國統一」等詞句,但國民黨最疑慮的「一國兩制」、「民主協商」並未提出,反倒是國民黨傳遞台灣基層民眾對農漁產品銷陸困難的訴求,得到陸方高層回應。 夏立言此行發揮了溝通兩岸、維護和平、照顧民生的功能,這是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中的獨特價值和優勢所在,不必妄自菲薄,民進黨務必予以尊重。大陸高層藉由會見夏立言,也釋出了二十大人事調整後,對台政策相應調整的新訊號,蔡政府同樣要予以重視。 顯而易見,大陸對台吹「和風」主要目的,仍然是「團結中鬥爭,鬥爭中團結」,亦即爭取台灣民間和在野力量的最大公約數,孤立台獨。王滬寧重申第三份白皮書提出的主張: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這句話直接否定賴清德在「務實台獨」立場下的「和平保台」,可謂非常之「硬」。但是,宋濤又提出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就歡迎綠營來訪,爭取泛綠內部無意台獨、追求兩岸務實交流的群體,又可謂非常之「軟」。 從大陸近期致函台灣民航局呼籲恢復航點,以及整團取消來台弔唁星雲大師的動作來看,北京對民進黨或蔡政府的作為的確有所變化,改變了「一刀切」,但也強調「軟硬結合」,目的是「團結大多數」、「孤立極少數」,甚至不放棄在綠營內孤立獨派、爭取更多認同兩岸和平的力量。如果陸方能更理解台灣民意、改善溝通,或許紅藍綠三方產生良性互動和化學反應,在今年不無可能。 國共雖然恢復交流,但未來仍面臨許多不樂觀、不穩定因素。例如,陸方新聞稿雖然提及王滬寧轉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問候,但並未按照馬政府時期慣例,將上述問候「點名轉達」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過,大陸未在國民黨代表團面前提到敏感、為難的政治詞彙,也是對台灣選舉政治和民意的體認,這和過去一段時間陸媒、學者或明或暗指責國民黨「暗獨」已經完全不同。 民共政策有交集 國民黨仍處於在野地位,國共關係的恢復要面對兩大挑戰:第一個是美中情勢緊張,若今年出現麥卡錫來台等敏感事件,恐會加劇國共之間尷尬。第二個是藍營2024總統提名人選仍撲朔迷離,鑒於國民黨內不滿中共、要求兩岸路線靠攏綠營,始終是泛藍內部一股隱而不發的力量,不管力量有多強大,都會給兩岸關係帶來傷害,這一點不得不察。 民進黨對夏立言的聲討,固然出於意識形態和選舉利益訴求,但為何在「抗中保台」已如過街老鼠的當下,仍然可以維持高調的宣傳?這裡面浮現出台灣社會經歷過去幾年的動蕩,對大陸促統、反獨的政治軍事動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慮情緒。 從遠期政綱來看,北京會見夏立言時重申「祖國統一」、「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目標,尚難說服台灣人心,但從近期政策來看,王滬寧提出「盡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與蔡政府主張「疫後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有不小的交集。因此,夏立言此行不是為中共對台遠景目標背書,而是努力讓兩岸在「恢復交流」上的交集更大、分歧更小,民進黨應該感謝夏立言才對。 兩岸政治分歧的解決,需要經過長期的交流與互信的積累,透過實力與制度的競合,由人民作出自然的選擇。疫情捆住兩岸關係已3年,夏立言的融冰之旅,彰顯大陸願意擱置爭議,恢復兩岸民間交流互動的善意,這是民意所趨,也是維繫台海和平穩定最有效方法,民進黨若順勢而為,兩岸很快就能春暖花開。 國戰會論壇》民進黨兩岸話語權被邊緣化(柳金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昨天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一行。(新華社) 此次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北京市委書記尹力、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等重要涉台官員,這是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藍營大勝後,首次登陸展開正式交流,這顯示國民黨積極掌握兩岸政策主導權及話語權,及重新取得執政的旺盛企圖心。 大陸當局表述「九二共識」為兩岸交流對話協商基礎,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心靈契合」。國民黨則表述應盡量避免兩岸政治分歧,波及經貿和民生領域,應持續強化民間及地方政府層面的溝通對話。同時國共雙方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雙方共同政治基礎及共識,這將邊緣化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影響。 民進黨質疑夏立言此行訪陸是為「國共接觸」,並標籤化為可能落入大陸的「強制性政治框架」,「給一國兩制背書」。對此夏立言則宣稱表示,並不會因為「一次握手」就被統戰。民進黨政府不僅無法道德勸說,或援引「國安五法」禁止國民黨與大陸交流協商,反而讓自身兩岸政策陷入被動、消極及凸顯不可治理困境。 國共兩黨重新確認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兩黨交流的政治基礎與共識,推動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國台辦主任宋濤宣稱,將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國民黨加強交往、增進互信。夏立言則宣稱,面對台海變局,切盼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持續溝通、真誠合作、深化互信、聚同化異,增進兩岸人民權益福祉,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此行夏立言闡述國民黨兩岸路線回歸馬英九路線,邊緣化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主導權。夏重申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皆延續過去黨章、黨綱的內容,包括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以及馬英九總統八年主政期間「親美、友日、和陸」的基本方針,推動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嚴正表述這個立場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顯示國民黨堅定持守「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既往黨內青壯派主張「過時論」、「揚棄論」、「替代論」、「憲法九二」、「ECFA共識」已無實質影響;另也無持守「極端親美論」而陷入「強國棋子說」政策困境。 夏立言此行赴陸參訪聚焦兩岸議題,提出「三大訴求和關切」,解決民進黨執政衍生兩岸治理議題,包括落實和維護已達成兩岸協議、降低交流不便和成本、緩和緊張情勢。近年來大陸已連續四波暫停台農漁水產品輸陸,包括鳳梨、釋迦、蓮霧及石斑魚等等,由於兩岸缺乏協商機制,影響農漁民生計。作為反對黨協助解決兩岸交流中民眾遭遇各種實質困難,如基層農漁民、中小企業關切的農漁水產品等民生經貿議題,藉此展現國民黨兩岸政策治理能力,促進農漁民權益強化其對國民黨認同,利於拓展群眾基礎以利選票極大化。 無庸置疑是,夏立言率團訪陸凸顯民進黨兩岸政策困境。國共確立「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政治基礎,壓縮民進黨兩岸論述空間。此頗具針對性並非無的放矢,蔡英文總統曾倡議「對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賴清德副總統曾言「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說法。這些蔡賴兩岸政治表述,導致兩岸重啟對話協商困難重重。 民進黨政府堅持兩岸協商不應預設政治前提,大陸也堅持必須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致蔡英文執政近七年雙方無簽署任何一項協議,甚至衝擊馬英九時期簽署二十三項協議執行。兩岸緊張對立情勢,或兩岸交流衍生實際問題,是因目前兩岸當局無「九二共識」暫停對話協商所造成。儘管,大陸當局仍一再宣稱只要民進黨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協商談判即可恢復重啟。 然民進黨政府卻只能回應,無法接受以統一為前提「九二共識」;並宣稱政黨人士赴陸交流,未經授權不得協商涉公權力事項,且應向陸方反映台灣對維護台海和平、民主體制的堅持,反對以武力脅迫台灣接受中共政治框架的負面作為。然而,民眾實際所遭遇交流衍生問題及兩岸螺旋敵意上升,民進黨皆無法透過對話協商解決。 就此而論,「九二共識」已成為大陸當局與台灣政黨間,相互交流、接觸及對話的「通關密語」,民共之間欠缺此政治基礎,所謂要進行兩岸當局「有意義協商」、「建設性對話」恐難以進行,而要建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也恐無法順遂達成。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阻陸弔唁團 誰搞砸機會之門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即將舉行,原本莊重肅穆的議題突因大陸弔唁團來台受阻,增添一絲政治口水氣息,實在令人遺憾。蔡總統執政7年來念茲在茲的就是兩岸官員無前提的互動,難得等到這次機會,卻意外破局,究竟是誰演砸了這場戲,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如果說是陸委會操作不當,在其中刻意刁難,恐怕有點錯怪了。畢竟根據媒體透露的名單,如果此次大陸弔唁團成行,將成為蔡政府上任後來台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大陸涉台官員團。以陸委會的層級絕無決定權,相信必須交由國安會議研議,乃至蔡總統親自拍板。 民進黨執政期間,大陸涉台高官因弔唁來台早有先例可循。無論是扁政府時期,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海協會祕書長李亞飛來台弔唁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還是蔡政府首任內,前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弔唁海基會前董座江丙坤,民進黨政府都予以放行,並未出現陳抗、為難之情事。 更何況蔡總統、陸委會自今年初開始,多次表態願恢復疫後兩岸交流、促成兩岸對話。星雲大師圓寂固然是兩岸關係的損失,但正因他對兩岸和平的貢獻,給蔡政府打開一扇機會之門。陸方弔唁官員來台並未附加九二共識的政治前提,而讚頌典禮作為台灣的主場,也必有機會創造紅綠官員互動的突破。難道,蔡政府又不想要兩岸對話了? 結合國際情勢可觀察到,蔡政府的兩岸動作完全是跟隨美中關係基調而變。去年11月峇里島「拜習會」談得不錯,蔡政府立即在九合一選後釋出恢復小三通、推動疫後兩岸交流的訊號。但2月初風向突變,原以為劉鶴和葉倫在達沃斯的融洽會晤可給今年美中關係開個好頭,沒想到氣球事件迫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中、中美防長溝通斷線,美中關係似乎被重新打回到去年裴洛西來台後的狀態。 還記得嗎?美中氣球事件之前,陸委會以「樂見」回應國台辦解禁台灣食品的決定,陸方順勢重新啟用兩岸民航溝通機制,而當時的蔡政府也對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赴廈門持尊重態度,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申請訪陸也並未有太多負面之辭。而陳建仁內閣上任初期,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態「求穩」,以及兩岸談判老手詹志宏的回鍋,更給人一種兩岸關係真的快要春暖花開的感覺。 然而,美中氣球事件後,就接二連三出現民進黨高分貝批判國民黨、夏立言,以及此次星雲大師圓寂後,蔡政府否決大陸官員來台弔唁的風波。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夏立言時的表述來看,北京確實有意唱好恢復兩岸交流的戲,而蔡政府的兩岸新人事也似乎做好了共同唱好這齣戲的準備。無奈,大陸官員來台受阻恐對今年兩岸關係前景具有指標意義,不是有人演砸這齣戲,而是有人想搞砸這齣戲。(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新聞透視》兩岸乍現春暖 民進黨自信不足斷契機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今在高雄舉行,大陸涉台統戰系統官員因赴台受阻,昨先在江蘇大覺寺舉行弔唁儀式,最終兩岸「各辦各的」。其實,星雲大師影響力擴及全球華人,是台灣可掌握中華文化話語權的代表人物,民進黨政府意識形態作祟,不讓大陸統戰系統官員來台,在當前兩岸關係稍微出現春暖的苗頭下,錯失改善兩岸氛圍的寶貴契機。 宗教的格局和力量,可超越國界和政治意識形態。2014年,星雲大師隨連戰訪問團到北京,習近平告訴星雲「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足見習也被大師的風範所感召。在星雲圓寂後的這幾天,大陸社群媒體上湧現許多懷念大師的文章,星雲生前的弘法影片,在微信微博上被廣傳。 綠營批評大陸官員赴台申請未按程序,企圖繞過陸委會「夾帶」統戰部門官員,渲染大陸對台「文化統戰」云云;但實際上,《星雲大師全集》簡體中文版108卷、《百年佛緣》全集,都在大陸發行,究竟是誰在統戰誰?這在「無神論」的中共治理下,尤屬不易。 民進黨在意的或許是大陸刻意凸顯星雲關於反獨促統、兩岸一家等主張,然而,如同中共在緬懷孫中山時讚揚孫「追求國家統一」,這類「吃豆腐」的宣傳,實可泰然處之。遺憾的是,民進黨因為幾句逆耳之言,放棄用宏大佛法來文化統戰大陸官員的機會。 兩岸近期因小三通重啟、金酒解禁、直航航點恢復的呼聲,以及蔡總統公開表態推動兩岸「疫後健康有序交流」等,讓兩岸氛圍有了微妙變化;北京市委書記尹力10日也說,要「不斷加強文化領域交流,積極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友好氛圍」。 若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所率官方弔唁團能來台,不但創下蔡政府近7年來陸方官員訪台最高層級紀錄,也會讓這股兩岸友好氛圍更加濃厚,可惜民進黨自信不足,錯過了這個契機。 星雲大師提出的「三好、四給、五和」讓世人傳頌,其中的四給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遺憾在弔唁星雲大師的兩岸角力上,台灣不給自己信心,也不給人方便,更鬧得大家不歡喜。 務實台獨不如務實保台夏立言訪陸,已是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表面上不聞不問,實際卻放任民進黨上下大唱「朝共促統」的抹紅調子,自己則默默坐收仇中紅利。此種扮黑白臉的兩面手法遊戲,綠營依舊玩得樂此不疲,對當前惡劣異常的兩岸關係不啻是火上加油。 探討「和平保台」一詞,是賴清德近期創造的新穎政治詞彙,讓不少民眾對未來綠營的兩岸路線變化產生憧憬,期盼賴將從「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轉變為「和平保台的工作者」。 然而不過數日光景,賴卻又再度表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此話聽似理直氣壯,卻是大玩偷換概念,延續綠營以往的政治話術,將中華民國偷渡為台灣,既不符合當前我國憲法的國體解釋,亦難見容於對岸。 而其後話宣稱「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絕非是為了促進民進黨推進兩岸關係,或者討好反對台獨與支持維持現狀者。其真實目的是加強前話「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的錯誤邏輯強度,好讓民眾誤信台灣真的是主權獨立國家,所以不用宣布台獨,掩耳盜鈴不過如此。 長期以來,民進黨的策略是在台灣島內以及國際宣傳上拒絕用「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說法。只有在對上中共時才會嘴上掛著中華民國,順便畫蛇添足補充上「中華民國主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云云,一副捍衛中華民國的道貌岸然。 可想而知,賴、蔡等人有如將「中華民國」當成擦丟隨己的衛生紙看待,順便製造國民黨與中共的內戰史觀矛盾,之後再理所當然的把台灣替代掉中華民國作大內宣、大外宣,好進行一場欺世盜名的政治秀。 如此手法,不外乎是玩弄小聰明以滿足綠營支持者的期待,使其擔任黨主席與參選總統的正當性得到鞏固,美其名是延續蔡英文的政策,卻完全經不起邏輯推敲。與其說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刻意務虛的台獨主義者」或許會更加貼切。 因為在野的身分,夏立言訪陸對於兩岸關係實質改善或許收效甚微。但國民黨方面更應堅定政策立場,加以「務實的保台工作者」身分自居,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持續深化兩岸互動,以此讓民眾區別與「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之間的良窳誠偽。 如何讓民眾在賴清德的「和平保台」與藍營的「務實保台」之間作出理性正確的抉擇,必將是國民黨2024能否重返執政的上位核心策略之所在。國民黨及其有意參選總統者均應加緊研議與提供合理可行的「務實保台」方略,方能促使民意有所依歸。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憶大師談融和 洪秀柱促兩岸溝通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及桃園市長張善政、南投縣長許淑華12日先後到佛光山弔唁。洪秀柱說,政治融和與宗教融和是一樣的,大師生前特別提到融和,尤其是兩岸融和;張善政則推崇大師弘揚佛法及弘揚世界和平的觀念,盼把兩岸和平一步步往前推。 洪秀柱表示,大師的離去,大家都非常不捨,但是不捨、哀悼,倒不如遵照大師生前的教誨,經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也希望為政者、尤其是政府,要記得四給:「給人民信心、給人民希望、給人民歡喜、給人民方便」。只要做好這「三好」、「四給」,社會才會更和諧幸福、更有前景。洪秀柱說,融和就要互相交流、溝通、換位思考,彼此替對方想,給人家方便,帶給人民希望,這是未來兩岸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張善政表示,星雲大師從大陸到台灣,在台灣把佛光山的體系建立起來,這麼多年,大師已是很多佛教朋友內心的精神支柱,星雲大師雖然已經離開,但這麼多年來,星雲大師在5大洲弘揚佛法及弘揚世界和平的觀念,大家要牢記,好好把兩岸的和平一步步往前推。 針對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國台辦指控「由於民進黨當局阻擋,大陸弔唁星雲法師代表團無法赴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直言,國民黨不斷堅定希望透過交流對話,才能讓兩岸逐漸走向和平,但民進黨是創造一切機會對抗、交惡,為什麼不能交流對話呢?太可惜了。 和平才能避戰 張亞中凱道反布雷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中)與一群媽媽們、民間團體、愛和平的支持者12日在凱道舉行「非戰和平反布雷」活動,張亞中與媽媽們站在台上說明反布雷理念,呼籲更多的民眾、家長們一起站出來反布雷、救孩子。(劉宗龍攝) 美國務院去年批准價值1.8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其中包括快速部署大型地雷區域的能力的「火山布雷系統」,引發民間擔憂台灣從「烏克蘭化」變成「地雷島」,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昨下午率領民間團體前往凱道,向政府表達反對採購美製布雷武器,要求蔡英文政府禁止在台灣布設地雷,痛批「要死的不是你家的孩子」,強調兩岸和平溝通才能避戰。 美國國防部安合局去年宣布,國務院已批准一筆出售M136「火山」布雷系統給台灣的購案,張亞中號召同樣擔心台灣變成地雷島的民眾上凱道抗議。民眾黨前立委蔡壁如及新黨主席吳成典都現身響應活動,新黨發起反兵役延長公投,仍在尋求連署。 張亞中表示,政府用各種說法來告訴大家布雷是為了防衛台灣,但他在國外了解這種布雷系統的資訊後,他義無反顧地決定要上街頭發聲反布雷,布雷系統有三段式自毀,由布雷車散布在地面上,可在10分鐘內部署960枚反裝甲地雷,且屬於非人員殺傷雷。 張亞中提到,兩岸發生戰爭,戰爭不會在美國、中國大陸,戰爭就在台灣,但政治人物面對美國,一個反對都不敢講,還讓役男役期從4個月延長到1年,蔡英文稱做很難的決定,但是在國會一秒鐘就通過,這些立委卻沒有做出很難的決定,只有一理由,「當兵不是你家的孩子,要死的不是你家的孩子」。 張亞中痛批,美國要台灣布雷,為何政治人物都不敢出來反對,讓婆婆媽媽站出來,他支持防衛台灣但需要方法,外島布雷移除地雷花多少人力、死多少人?炸死多少金馬同胞,「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蔡政府怎麼忍心在台灣美麗的沙灘布雷,你認為北京打台灣,會選在布雷沙灘登陸嗎?布雷很容易清乾淨嗎?台灣怎麼會這麼愚昧呢? 張亞中認為,台灣要把兩岸和平搞定,去跟北京談,讓戰爭不要發生,不要打仗就好,讓他去談不會去投降,去和大陸14億人講道理,兩岸同文同種,同血緣文化,為何要打仗?為什麼要外國人享受這利益,溝通才能避戰,買地雷害死自己。 美國兵推 台灣人學到什麼美國智庫CSIS1月初發表中共攻台的兵推報告,引發國內熱烈討論。可是這些討論多著墨「戰果」,而忽略某些重要細節與戰後長遠意義,令人深感擔憂。簡要兵推內容,CSIS執行的24次兵推並非每次都有近似結果。 兵推透過用戰史來類比的歷史方法,以及運用武器系統效能計算的「殺傷率」來建立模型,模擬可能的作戰。24次兵推的樣本數量足夠具有代表性,也以不同條件進行各種可能性評估。但戰爭是個複雜的系統,連續性的假設作用不必然反映實景。另外仍有討論空間之處,在於美「中」日台四方人員的思考與決策上。就像西方人慣用科技與數字的理性判斷,但中國大陸傳統兵學所累積的戰爭方式與文化,並非能以公式計算出來。 尤其兵推假定的2026年是一個頗為詭異的時間。在北京的強國敘事中,2026年並沒有一個明顯的攻台表徵,2027到2035之間才更有討論素材,屆時隨美「中」日台各方消長,兵推又會有不同元素作用。儘管兵推不代表全部,但總能有一些省思可以提點世人。 頗多評論藉由部分兵推結果大放中共攻台必敗、美日必聯手保台厥詞,或耽溺於戰鬥損失的數字比較,恐怕忽略了報告貫穿頭尾、關於戰爭後的警示:「避免得不償失的勝利」、「勝利不是一切」。打從報告頭的摘要部分就提示要避免得不償失的勝利,報告結語一章的副標題,更斗大寫著「勝利不是一切」。頭尾呼應,首要提點戰爭後果並非只有中共被削弱,更存在美國全球地位不保、戰爭升級等悲劇。為避免之,要及早做出政治與戰略、準則與態度、武器與平台上14點的改進,達成嚇阻之效。 兵推顯示的是一連串、多達數十個變量作用的結果,不同前提條件有程度上的結果差異。單由某幾次兵推結過就以偏概全定調「中共必戰敗」、「美日必保台」,有過度簡化、斷章取義之嫌,不同情境用以操作的不同前提條件都在實際戰場上可能發生,如果太天真設想戰爭可以被控制像「基本情境」或「樂觀情境」那樣,是非常危險的想法。遑論仍有多場兵推中的戰事處在尚未結束的僵局,僅是到了第3、4周暫且告一段落。 儘管這些僵局也多不利中共,卻也不能排除後續談和或美方居中調停等選項,正如報告在「中方戰敗」結局的解釋提到:當中共出現決定性失敗,美方的考量不會是消滅所有敵人,而是盡可能提供敵方可接受的台階下。窮寇硬追,唯恐重蹈一戰覆轍。 刺激現有體制做出改變,起到戰略前瞻作用,是兵推的最大意義。切莫因幾個回合的數理及決策碰撞,就驕矜自滿、仗勢得意、安於現狀,恨不得拉凳子坐觀中共必戰敗、美日必保台的未來戰爭。對吾人而言,最細思極恐的不只是失去軍事力量、基礎設施全毀、經濟嚴重衰退的台灣,而要回到CSIS報告的標題名稱:這只是第一場戰鬥,下一場中共與以美為首世界秩序的戰爭仍在繼續。它謹慎提點台美戰後可能面臨的慘痛代價,而要求當局增加嚇阻、避免得不償失的勝利、明白勝利並不是一切。台灣人又學到了什麼呢?(作者為軍事評論家、自由作家) 拜登想「毀掉」大陸經濟 可能結局曝光:全球都悲劇了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美國對大陸多項戰略產業進行圍堵,拜登總統上任後更對晶片業設下嚴格出口管制,甚至積極拉攏盟友們加入,孤立大陸的氛圍儼然而生,但專家警告,大陸是組成世界經濟的重要一部分,如果有人想讓大陸陷入衰退,那其實已經非常接近希望全球經濟出現衰退。 綜合外媒報導,耶魯大學教授、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曾經就美中關係發表看法,她認為檯面上一直鼓吹「全球經濟與福利是零和遊戲、大陸崛起意味美國衰弱」的想法是錯誤的,與大陸發生任何衝突並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美中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若維持良好的關係對雙方本身及全球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英國金融時報外交評論家Gideon Rachman建議西方放棄牽制大陸經濟成長的目標,「大陸是組成世界經濟的重要一部分,如果有人想讓大陸陷入衰退,那其實已經非常接近希望全球經濟出現衰退。」 此外,美國逼迫盟友必須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態度也讓不少國家相當困擾,知名政治評論刊物The Diplomat曾提到,「幾乎整個歐洲都不想在美國與大陸之間做選擇,美國的脅迫外交是有代價的,可能讓他們與歐洲的關係增加摩擦,削弱信任。」 美國慘淪世界公敵?歐、亞大國都超不爽 瘋狂砲轟1痛點過往世界經濟論壇通常是與會成員促進全球化、跨國合作的良好機會,但今年場面卻顯得混亂,由於地緣政治陷入罕見的緊張局勢,強調生產在地化成為美國、歐洲所追求的目標,其中美國的降通膨法案招致不少批評,包括歐盟、南韓在內的反對者認為美國發動保護主義,將阻礙世界競爭與創新,且到頭來根本無法解決氣候問題。 CNN報導,降通膨法案旨在推廣綠色能源轉型,藉著能源轉型帶動經濟與建設,但大量補貼在美國(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生產的產品與零件卻讓其他國家相當緊張,尤其在電動車領域,歐洲、南韓車商都擔心出現劇烈衝擊。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批評,保護主義阻礙競爭與創新,實際上不利於減緩氣候問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Valdis Dombrovskis則說,美國做出史上最大的氣候議題投資承諾,但歐洲也擔心是以「歧視」性的方式進行。 即使目前歐盟領導人正積極與美國進行磋商,希望就補貼議題得到一致共識,但歐洲也不排除祭出類似的補貼措施反制,但這可能引發新一波的補貼大戰與價格戰爭,對雙方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在此狀況下,追求降低成本價格的全球化世界觀,將因此出現改變,各國更希望能與價值觀相近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也坦言,接下來將看到一個效率較低的世界。 美元將跌落神壇!他預言2強爭霸:這強國貨幣崛起阿特拉斯資本團隊(Atlas Capital Team)首席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曾經準預測金融海嘯被稱為「末日博士」。他近日警告,全球最終將走向「二元貨幣體制」,隨著美元逐漸武器化,以及人民幣的地位提升,美元可能在未來10年丟失國際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魯比尼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世界在美中對抗的影響下逐漸分裂,最終可能會走向二元貨幣體制。他說,一些人常質疑大陸其嚴格的貨幣管制,會是人民幣無法超越美元的阻礙,但美元也有自己的問題。 魯比尼舉例,過去的一些措施降低美元的吸引力,例如對競爭對手實施金融制裁,限制許多國安敏感產業、企業投資,甚至對違反制裁的「朋友」實施二級制裁。 魯比尼指的是美國及其盟國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並將其逐出SWIFT金融體系,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阻斷大陸獲得軍事關鍵技術和投資渠道。 報導指出,如今那些國家已經展開「去美元化」行動,俄羅斯和大陸已經開始與金磚國家談判,計畫合作開發國家儲備貨幣以代替美元;此外,俄羅斯和伊朗也在討論發行一種名為「黃金穩定幣」的加密貨幣。 去年12月,大陸和沙烏地阿拉伯展開以人民幣交易石油,魯比尼說,大陸以人民幣和沙烏地阿拉伯及海合會成員交易石油,對方也增持更多人民幣,這並不意外。分析師也認為,憑藉大陸其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的角色,有助「石油人民幣」的崛起。 除了地緣政治外,魯比尼表示,央行數位貨幣的出現,也在削弱美國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尚青論壇》夏立言訪陸為台灣 民進黨別再拖後腿(何溢誠)據《工商時報》報導,台灣今年1月份出口跌幅為2021年3月以來最大,年減21.2%,同比創下13年半最深跌幅。此外,1月台灣對大陸以及香港出口衰退33.3%,創下14年最深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對大陸以及香港出口的跌幅主要集中在電子元件、資訊視聽、光學器械以及塑膠橡膠製品等。那麼再把話說回來,從這些資料數據中,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榮枯意味著什麼。說直白點,只要大陸直接全面封鎖台灣經貿交易,那麼出超將轉為入超,島內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 近期,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風塵僕僕訪問大陸,展開為期10天的交流會談,跑遍北京、南京、上海、武漢、重慶、成都等地。不得不說,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當下,夏立言率團訪問大陸,意義非常重大。 從國民黨高層率團訪問大陸的做法來看,這無疑反映出當前台灣民眾對國家安全的關切、對區域和平穩定的期望,也傳達出台灣廣大企業希望與大陸互惠互利、共榮雙贏的心聲。朱立倫主席亦強調,副主席夏立言現在正在大陸訪問,原則就是能代表農漁民各產業,解決問題,透過交流對話,代表團主要目標就是兩岸和平,讓大家過安定日子。 對於這種身體力行有利於兩岸和平的做法,大陸相關部門也是高度重視。此前,代表團還未出發之際,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就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大陸歡迎國民黨代表團來訪問,並且願意在反對台獨的基礎上,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代表團展開深入交流,與國民黨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代表團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即將接任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時,他表示,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 從大陸相關部門的表態來看,大陸當前的主流主張仍是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處理兩岸關係,畢竟兩岸都是同胞,非到萬不得已、最後關頭,兵戎相向絕對是下下策,反倒讓美日占盡便宜。 詎料,民進黨仍不知從善如流,綠委鄭運鵬表示國民黨不知民眾的疑慮,並指出,夏立言是陸委會前主委的身分,所以是被管制的對象,行程應被檢驗。完全忘了當初是誰不顧民眾疑慮,偷偷到大陆申請專利,準備大賺人民幣,所以一遭檢驗就被選民拋棄以13萬票差距落選,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什麼話都敢講。希望民進黨政府不要一再辜負台灣民眾的期待。(作者為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蔣德綱快評》讚頌星雲大師 這麼難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月13日舉行圓寂讚頌典禮,總統蔡英文親頒褒揚令,表彰星雲大師ㄧ生對國家、社會及宗教界的深遠影響及貢獻,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隨後發引至台南白河大仙寺進行「荼毘(火化)大典」,十方信眾誠心祝禱,送大師最後一程。 大陸前宗教局長葉小文所率領的官方代表團就遭陸委會不予核准來台。陸委會理由是「考量其曾遭民間團體指控涉及迫害宗教自由,並於98年間來台參加『世界佛教論壇』期間,發生民眾陳抗衝突事件」。 相信所有佛教信眾必然無法認同陸委會的理由。2002年2月23日轟動台灣宗教界的佛指舍利跨海來台停留37天,就是時任中共宗教局長葉小文親自護送來台,阿扁時代可以,小英時代就不可以嗎? 1997年1月24日湄洲鎮殿媽祖「巡天媽」搭乘「媽祖專機」飛抵台灣,湄洲媽祖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盛況空前,媽祖信眾目睹歷史性的一刻。促成此事的,也是宗教局長葉小文,阿輝伯的時代可以,小英時代就不可以嗎? 在兩岸還沒有開放三通,就能實現宗教交流,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任內開放三通了,如今貴為總統卻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不行,只能粗魯說所謂「民間團體指控……」難道不草率嗎? 蔡總統親頒星雲大師褒揚令,還不如深思大師生前最常教誨的一句話「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所以兩岸沒有三通,佛指舍利從無神論政權跨海來台,依然功德圓滿。陸委會拒絕帶著善意前來的大陸官方弔唁團,搞得好像誰能讚頌星雲大師、誰不能讚頌星雲大師,不知道給一生追求兩岸和平的星雲大師多一點點尊重,給信眾一點歡喜、一點希望、一點方便,有那麼難嗎? 陳朝平快評》可笑至極的陸委會委外報告陸委會委託財團法人中華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進行了一項長達半年的委外研究:「疫後兩岸小三通的發展及因應建議」。結論是小三通之恢復,除了方便往來、有經濟意義外,更有兩岸互釋善意,形成緩衝空間,幫助台灣取得兩岸情勢發展話語權與自主性的新意義。 恢復小三通能方便兩岸往來,具有經濟意義,這是婦孺皆知的道理,還需要委外研究半年嗎?恢復小三通,有助兩岸互釋善意,形成緩衝空間?對照小三通中輟前後、陸委會自己所做有關兩岸人民敵意與善意曲線變化的研究,不就了然於心了嗎?哪裡還需要另行委外做研究? 至於說恢復小三通能「幫助台灣取得兩岸情勢發展話語權與自主性的新意義」,那更是鬼話連篇!試問,小三通尚存時,台灣可曾取得了兩岸情勢發展的話語權和自主性的新意義?如果沒有,為什麼小三通中斷三年恢復後,台灣就能取得話語權和自主性? 民進黨全面執政、全面抗中保台以來,兩岸決策的自主性,日漸一日地往美方靠攏,兩岸溝通全面斷絕,台灣只剩相罵權,何來話語權?不知恢復小三通,台灣如何恢復話語權?又如何擁有自主性?拒絕大陸組團來台悼念星雲大師,就是掌握了話語權和自主性? 上網搜尋基金會的粉專,赫然發現,首頁孤零零地註記著30個讚,36位追蹤者。該基金會大概是2015年成立的,最近的一篇貼文是2017年3月底貼出的。2017年迄今近6年,粉專連一篇貼文也無。 網路社群時代,一個連粉專網頁都經營不善的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又有什麼專業資質能接受陸委會的委託,進行它從未碰觸過的領域的研究呢?一個從未做過問卷調查的基金會,又憑什麼耗費民脂民膏去做問卷調查呢?這和從未修習過民調和統計的林智堅藉著選舉民調取得碩士學位,又有何不同?是基金會將陸委會的「委外」二度外包?還是整份研究報告都是拾人牙慧所得? 敬謹建議,何不籌建立「中央政府學倫會」,負責審查各級政府為外發包的研究是否有違政治倫理與學術倫理?嚴懲政府藉著委外研究假公濟私、濫用公帑。 社評/蔡政府錯過兩岸融冰契機星雲大師讚頌荼毘大典落幕,陸委會協助百餘名陸港人士順利來台弔唁,但北京官方代表團缺席卻是一大遺憾,相信也違背了星雲大師對兩岸和平的遺願。星雲大師是享譽華人社會、超越國界與政治分歧的佛教領袖,他的圓寂正值兩岸關係陷入幾十年來罕見的動蕩、斷裂局面,本是一次融冰和解的歷史契機,可惜錯過了。 大陸官方弔唁團的善意 星雲大師圓寂大典,本可以成為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小陽春」的完美見證。1月初大陸取消防疫隔離後,小三通部分復航,陸委會和國台辦難得隔海傳遞善意訊號。1月底陳建仁內閣改組,輿論對蔡政府兩岸人事調整觀感正面,大陸台商聯誼重辦、蔡總統重申願與北京對話。陸方順勢在廈門拜會藍營人士後,解除部分台產輸陸禁令,並致函我民航局溝通恢復兩岸航班事宜。 這些跡象表明,兩岸有意擱置政治分歧,從民間交流著手逐步恢復兩岸溝通與互信。結合當時美中關係背景觀察,今年初大陸副總理劉鶴在瑞士與美國財長葉倫會晤,外界都認為國務卿布林肯若能如期在2月初訪問北京,美中合作將在去年11月拜習會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如果布林肯訪中、夏立言登陸,再加上大陸弔唁團來台,國台辦官員與我方陸委會高層自然互動,兩岸過去幾年來的衝突、僵持可望「翻篇」,蔡總統的歷史定位也有望扭轉。 然而事與願違,一個氣球壞了整場好戲。布林肯推遲訪中,拜登政府對中轉趨強硬,民進黨「順勢」高調批判夏立言訪陸,就有了拒絕大陸弔唁團來台的結果。換言之,大陸前國家宗教局長葉小文作為弔唁團事件的引信,本質上和飄入美國上空的大陸「流浪氣球」類似。陸委會拿早已退休10年的葉小文身分問題、來台陳抗風波作為藉口,實質劍指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和隨行涉台官員,這和美方用一顆氣球扭轉對中政策氛圍的策略相似。 蔡政府放棄了兩岸對話的最佳契機,在兩股壓力面前選擇了退縮:一股壓力來自美國,美中結構性對抗與長期競爭,只要華府對北京轉趨強硬,民進黨就亦步亦趨與大陸保持距離。另一股壓力來自黨內,民進黨抗中已經完全被少數基層「逢中必反」的狂熱者捆住手腳,任何有意改善兩岸關係的作為,都首先會遭到基本盤的質疑,最終不了了之。 大師遺願是兩岸多來往 拜登政府何嘗不也是如此呢?氣球風波使得右翼反華勢力炸鍋,民主黨青壯派也多站在北京對立面,拜登縱使有管控美中分歧的善意,也很難讓美中關係回到過去。 這個問題同樣也擺在習近平面前,對美強硬在大陸基層民眾和知識菁英絕對有民意基礎,而美方對大陸在科技、經濟的限制和絞殺,也不斷挑戰著北京最高層的底線。儘管現階段習近平仍有戰略定力,但未來面對美中關係,和緩與緊張交替的波動將會是常態,而這必將影響兩岸關係的前景。 從新年講話開始,習近平、王滬寧和宋濤在不同場合,都對台灣釋出了恢復兩岸交流的訊號,恰好與星雲大師對兩岸關係的理念契合。星雲大師面對複雜難解的兩岸統一問題,曾說過一句充滿高度智慧的話,大意是:一家人多來往,就自然統一了,如果不來往,同一家人也會分家。放諸今日的兩岸關係,已經因疫情中斷了將近3年,當務之急難道不就是恢復來往嗎?進一步說,如果兩岸沒有交流、沒有合作,和平統一如何打動台灣人心呢? 星雲大師不僅把人間佛教傳進大陸社會,也與江澤民、習近平等中共領導人保持良好私交。期待大陸領導人可以汲取星雲大師的智慧和慈悲,促進兩岸和平、中美合作。也期待民進黨政府以及2024後的新總統、新政府,能夠謹記星雲大師對兩岸和平的貢獻,排除國際情勢的干擾,打開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透過兩岸人民「多來往」創造和平解決政治分歧的最大可能性。 奔騰思潮》蔡英文與台灣人利益並不一致(蕭旭岑)去年底,台積電到美國設廠,「護國神山」被迫搬遷,台灣人很有感。一位外國友人私下告訴我,台積電有國安戰略價值,到美設廠一定要政府同意,那時台北外交圈有種說法,蔡英文完全配合美國,是希望在卸任前安排訪美。 我不相信「蔡英文用台積電換訪美」,並判斷她只是無可奈何,屈從美國意志的說法,也不認為蔡英文的政治風格會走險棋。然而,今年初,蔡英文要安排訪問美國甚至到國會演講的傳言,突然在台北政壇爆發開來。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公開表示,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曾向他透露,「美國國會有些『江湖傳言』,指駐美代表蕭美琴與獨派團體都在忙著『直接邀請蔡英文訪美』而非過境,若所言屬實,中國大陸一定掀桌!」 卸任前訪美,有助於累積國際聲望,符合蔡英文的利益,也是她卸任後的政治資產。除此之外,藉著操作刺激大陸,並使中共反彈,越是有助於鞏固她以後的政治能量。 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他的斧鑿之痕,例如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上個月30日和蔡英文通話,受到國際高度關注,引發中共跳腳。蔡政府當然用力宣傳,結果帕維爾自己受訪透露,是蔡英文主動邀請通話,輿論質疑此舉有操作詐騙之嫌。 幾年前,一位印度國際學者告訴我,在「抗中」的潮流下,蔡英文一定會成為國際巨星(superstar),卸任後會受邀到英美大國享盡光環。我當時覺得頗難理解,沒想到這幾年美國主導的「反中」聲浪日盛,在美國力挺下,蔡英文突然變得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一樣,被當成對抗強權的代表領袖人物。 我恍然大悟,之前一直百思不其解:蔡英文在2016年後,諸多違反「法治國」原則的作為,例如成立明顯違憲的不當黨產委員會清算最大反對黨、對不同意見的民眾「查水表」、關中天電視台,侵害言論自由。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何「自由之家」等還是盛讚台灣的「民主」? 答案現在揭曉了,因為蔡英文「反中」,而美國挺「反中」的任何人。所以美國能夠影響的一些NGO、英美語系主導的媒體都會大力讚揚反中的蔡英文政府,無視蔡政府在國內許多違反人權與言論自由的舉措。 這讓我不由地深思:蔡英文的政治利益,現階段究竟符不符合台灣人利益? 外國團體或媒體對蔡政府的文過飾非,並不符合台灣人的利益;藉著操作國際政治刺激中共,引發台海危險,也不符合台灣利益。從過去三十年的歷史發展看來,「兩岸對等、尊嚴往來」、沒有戰爭風險、和平與繁榮發展,才符合台灣人真正的利益。 綠營會說,出訪是我們的自由,何必管中共反應?這是極其顢頇的說法。第一,情勢已然危殆,此時更需要智慧化解,而非逞勇叫囂,藉此謀求個人利益。第二,前總統馬英九卸任前也曾到母校哈佛大學演講,同樣也是風風光光,但是馬秉持「低調,零意外」,贏得了當時美國與大陸政府的信任。 領導人出訪,除了個人光環,更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台灣不需要表面的風光,需要的是台灣人實質的安居樂業、長治久安。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如要操作訪美,必須慎思與台灣人的利益是否一致。 (作者為前總統府副秘書長) 時論廣場》美國降溫 台海形勢轉機(羅慶生)這陣子美中競爭焦點在「偵察氣球」。美國指責中國氣球侵犯主權,不僅派戰機擊落,還制裁中國6家相關企業與研究機構。中國則指責美國反應過度,除宣稱保留使用必要手段處置的權利,也怒嗆美國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間諜慣犯和監控帝國」。英國《金融時報》還報導大陸軍用氣球平均1個月有1次出現在台灣空域。事件頗有愈演愈烈、螺旋升高之勢。 然而,就在外界擔心雙方演過頭,可能會擦槍走火之際,卻有訊號顯示美國正在管控危機,有降溫台海緊張形勢的味道。 首先,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表示將率跨黨派議員訪台。雖然麥考爾強調這是「威懾」,「向中國表明我們支持台灣」,但他同時證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另有規畫,短期內不會來台。 這表示改由麥考爾率團,就是麥卡錫訪台的替代方案,既表明國會立場,又不致刺激大陸,避免去年裴洛西以議長身分訪台,讓解放軍「圍台軍演」的事件重演。雖然麥卡錫曾嗆聲,中國不能告訴他哪裡不可以去,但整體的國家利益還是要顧。 另一個更明確的訊號,是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Charles Q. Brown Jr.)日前在座談會上表示,他不認為中國入侵台灣是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的事。這就很有意思了。不久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在參議院作證時也同樣表示,中國雖有犯台意圖,但他確信2030年前不會有重大侵犯。高官們異口同聲,表示這不是他們的個人意見,而是國防部的正式立場。 然而還記得嗎?就在1月底,美國媒體還揭露,空軍4星上將米尼漢(Michael Minihan)在一份內部備忘錄提出警告,美中可能會在2025年開戰,要求部屬做好準備。怎麼才短短幾天,台海緊張形勢就變了呢? 台海形勢沒變,是美國的觀點或者是策略變了。台海緊張氣氛,原本就是一連串戰爭預言所製造出來的。 2021年3月,美軍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提出警告,中國將在未來6年內對台動武。同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加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標題。之後類似的預言不斷,西方智庫也紛紛以2027或2026年,推演台海戰爭場景。 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台海緊張形勢就這樣被製造出來。美國意圖將台灣「烏克蘭化」的「疑美論」,也因而出現。美方現在改變戰爭預期,檯面下必有深刻地對台海形勢的再評估,也推演出戰爭發生,美國必將捲入的場景。無論是否有將台灣烏克蘭化的意圖,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因此才會拋棄之前的觀點,麥卡錫也延後訪台,降溫台海,控管危機。 這將是個重大轉變。期望海峽兩岸也能掌握此次機會,互釋善意,讓台海緊張形勢深度降溫。畢竟維持和平,才是台灣人民真正的期盼。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時論廣場》台海何時爆發戰爭(石齊平)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9日表示,由於受到威懾,中國不會在2030年前犯台;同樣在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卡爾則說,沒見到任何跡象顯示大陸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對台動武。他們兩人的研判與此前一眾美軍將領和情報官員的觀察明顯有異。 2021年3月,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在國會聽證會上警告,中國會在未來6年內入侵台灣;戴維森的繼任者、現任司令阿基里諾則警告,中國侵台威脅比大家想像的更迫在眉睫。2022年10月,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警告,不排除中國侵台窗口可能提前到2022或2023年;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引用資料說,習近平已下令解放軍必須在2027年之前做好武力攻台的準備,他因而認為,未來10年,時間越往後推移,台海戰爭的風險就越增加。2023年1月,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在內部備忘錄中寫道,「直覺告訴我,美中將在2025年開戰;我希望我是錯的。」 以上諸多訊息,整理歸納起來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所有訊息都在2021年以後出現,且越往後越密集;二、國防部與軍方的研判有明顯不同,後者更傾向於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三、不諱言,有些研判根據資料、觀察甚至直覺,而中情局則靠情報。總之,所有這些跡象顯示,台海會否爆發戰爭、何時戰爭,已成為美國各方高度關注的焦點了。 台海會否一戰或何時一戰,除根據情報、資料與觀察外,也可依據理論的分析與形勢的判斷: 一、我早前提出過的「三個均衡理論」指出,當小(台灣內部的統與獨)、中(大陸與台灣的綜合實力)及大(中國與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實力)這三個均衡均走向失衡時,台海爆發戰爭的概率即會大幅增加。很明顯,與20年、10年甚至5年前相比,三方面的形勢都在從均衡走向失衡之中。 二、中國大陸形勢,有兩個方面,主觀形勢指的是追求實現統一的意願、意志與決心(比如中國夢);客觀形勢要看經濟、社會與政治。在長達30、40年的快速發展後,經濟包括軍事實力已不是問題;社會指的是廣大民意的傾向,企望統一也無懸念;核心關鍵當然更在政治,包括中共針對兩岸統一的總體方略及兩制方案是否已經成熟,當然更取決於領導人對實現國家統一的使命感、意志力與掌握全盤形勢後的關鍵決策。 三、美國形勢,主要看美國綜合國力的變化、美國在國際戰略形勢上的處境及美國國內政局。四、亞太形勢,主要看日、韓、俄、北韓、印度及南海的可能動向與穩定性。五、國際形勢,比如俄烏戰爭的戰況與趨勢。 除了這些,台海戰爭會否爆發或何時爆發,還可觀察一些關鍵跡象,比如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是否正從第一島鏈撤向第二島鏈;中國大陸是否積極進行戰略儲備,及針對美國的制裁進行金融資產的調整,還有與俄羅斯是否有新的戰略合作等。最後,當然還不排除有不可測的偶然因素出現。 (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兩岸和平使者】專訪 呂秀蓮|欸!我說到哪裡了? 2022.07.12【精選】柯P卸任披白袍重返台大!葉克膜挽救「無心人」讓他看透生死【 @ebcapocalypse |洪培翔】柯文哲-我的故事(下)~柯P輔大妙語連珠 學生排隊搶合影│輔大電視 20170705邱毅、蔡正元跟你聊聊蔣萬安的台北市長之路劉文正-卻上心頭 (1981)劉文正-三月裡的小雨 (1981)劉文正經典金曲十二首 (1)(歌詞字幕)小雨打在我的身上;三月裡的小雨;閃亮的日子;諾言;奈何;浮萍;若是你在我身邊;她像個孩子;風劉文正 |歌星之夜巨星金曲迎新春 第 3 集-劉文正時間.劉家昌.夏玲玲.崔苔菁刘文正-相思河畔&落叶寄相思&爱你一万年時論廣場》台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黃介正)去年8月飛了一趟好久沒機會去的夏威夷,不是度假,連海灘都沒踏上,而是待在旅館會議室裡參加「太平洋論壇」智庫受美國政府委託舉辦的第二屆「美台嚇阻與防衛對話」。會議期間主辦單位利用午餐時間,分享一個進行中的研究計畫:「台灣淪陷後的世局」。 前身是研究核武著名的「曼哈頓區」計畫,美國國防部「防衛威脅降低署」(DTRA)是夏威夷會議與研究計畫的贊助者,也是去年夏天在美國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有關台海戰爭系列兵棋推演的贊助者。 台灣淪陷後?如此震撼的研究報告已在上個月正式出版。該報告選定兩個假設情境:中共武力犯台,1、台灣因無外援而淪陷;2、雖然外國介入但仍然淪陷,並基於此,邀集專家分別從美國、澳洲、日本、韓國、印度、歐洲6個不同角度,分析台灣淪陷後對各國所造成的影響,並做出11項政策建議。 除了美國專家認為美軍介入台海戰事與否,可能導引出不同的結果,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無論是否介入,只要最終結果是台灣淪陷,對於本國或是國際權力結構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報告的綜合要點包括:一、美國的世紀領袖地位及影響力將趨式微;二、盟國對於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將會大打折扣;三、美國領導的聯盟體系將會動搖;四、各國將會採取「自求多福」的政策,調整對中政策或考慮發展核武;五、區域和全球的產業鏈遭到重創;六、因此美國與盟國必須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角度,思考強化盟邦合作,共同避免或勸阻中國大陸對台動武;七、美國加倍向盟邦及夥伴提供安全援助;八、積極進行外交努力,加強核武威懾能力並同步防止核擴散。 美國研究報告的標題,確實嚇人。前年第一屆「美台嚇阻與防衛對話」會議中,當美國前政府資深官員建議,應針對台灣淪陷後的局勢發展,進行若干兵棋推演時,即有人提醒此一構想可能打擊台灣的士氣,反而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誤會緊張。後來以研究報告的形式為之,所呈現的研究發現與政策建議,就相對平穩。 即便如此,我們仍須就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贊助此研究的動機,進行認真思考。首先,「台灣淪陷」為何會成為美國亟欲探討的課題?真的是北京必然對台動武,兩岸必有一戰?或是美國認定台灣軍隊扛不住、美國軍隊幫不了?因此美國已經開始「最壞打算」的預想,抑或是相反地寄望藉由研究案或兵棋推演,找尋避免台灣淪陷的「預防性外交」,進而「不戰為勝」。 其次,美國系列台海危機兵棋推演,多以「開戰日想定」(D-day scenario)開始,在國內人士總是不經思考地轉述若干老外「中國對台不是會不會打,而是什麼時候打」說法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在潛意識裡,反而接受了另類的「認知戰」,莫名地自己走上「想像中」台海必有一戰的「失速列車」? 再次,我們要如何看待「台灣淪陷後」的假設命題?我們如果要避免「台灣淪陷後」成為美國或國際友人的思考主軸,應該就要有以「台灣安全利益優先」的基本立場,要有別人想讓我們打,但我們有讓台海打不起來的主動作為,更不能有「備戰忙自己建軍」與「避戰靠別人對話」的不平衡且不負責任的思考。 雖然台灣似乎無可避免地被捲入美中戰略競爭,兩強也使盡全力爭奪對台灣命運的主動權與主導權,但是我們最大的利益仍然是避免台灣淪於戰火,將「台灣淪陷後」轉變為「台灣可避戰」的思維,將外國偏好的「開戰日想定」轉變為「聯盟避戰想定」的兵棋推演。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防美國「毀台」計畫 台灣當自保(王麗莎)俄烏戰事爆發即將一周年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發表國情咨文時,除了再次強調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正當性,同時表示將暫停與美國涉及核武限制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且警告俄羅斯可能恢復核試爆。消息一出,全球皆擔憂俄烏衝突倘若繼續激化,俄羅斯可能動用核武,引發更加不可收拾的嚴重後果。 會有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畢竟一年前,在全球都認為俄羅斯不可能對烏克蘭動武的時候,俄羅斯還是出兵了。而如今俄烏戰事如此膠著,普丁又已露出可能動用核武的口風,誰又能保證不會走到核戰爆發的那一步?屆時要承擔戰爭後果的,就不只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人民了。 美國前國務卿、前白宮幕僚長詹姆斯貝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無論會談前,與會雙方的關係在表面上有多緊張、談判桌上的對方代表態度多強硬,見面的第一句話都是先客氣地問候,並感謝對方願意撥冗前來共同協商。因為外交談判的目的就是要化解衝突、釐清爭端、避免戰爭,既然雙方有意願見面,就不該把時間浪費在指責和吵架。然而世風日下,如今的美國外交竟也被如現任國務卿布林肯這樣,寧願與王毅在慕尼黑會議上針鋒相對、互相指責,卻無法平心靜氣理性會談的代表所左右。 這背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布林肯的道行還不夠高,經驗也還不夠深厚,所以遇到態度強硬的對手就無法鎮靜,非要和對方爭個高低。另一個解釋就更悲觀了,那就是拜登政府目前在美國國內真的面臨很大的壓力,所以布林肯必須在外交場合上劍走偏鋒,用「氣球事件」硬咬著中國不放,激化美中之間的對立,以緩解其他議題上的壓力。可是不管出於哪一種理由,操弄脆弱緊繃的國際外交局勢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美國本身或許具備自保的能力,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又該怎麼辦?被攪亂了的一池春水,也不會這麼輕易就能平復。 在拜登政府主導下的外交政策,乍看較川普政府時期有條有理、實事求是,實際上卻是對俄羅斯和中國步步進逼。狗急尚且會跳牆,更何況掌握一方經濟、政治、國防實力的中國與俄羅斯。一旦外交空間被美國硬生生逼到極限,難保全球不會陷入更絕望的景況。而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又要如何倖免?近期就已經有美國媒體人引述所謂白宮內線指出,拜登被問及有什麼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慘的情況時,竟然回答「等你看到我們『毀滅台灣』的計畫就知道」,雖然外交部否認了,但誰又知道美國有什麼祕密計畫。 拜登突訪烏克蘭與澤倫斯基會面、布林肯在慕尼黑和王毅針鋒相對,讓中俄關係更緊密,美國近期一連串的外交動作看似強硬「解氣」,大有拉攏西方盟友共同對抗「強權」之意,實際上卻只是讓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愈加緊張,走向更嚴重的大戰邊緣。夾在大國博弈之間的台灣,只能力求小心自保,希望別無辜被殃及。 海納百川》一廂情願的島鏈情結(黃征輝)針對台灣的地理位置,許多戰略專家再再強調,想必國人也耳熟能詳的是:台灣位居第一島鏈中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為什麼重要?因為第一島鏈可遏阻中共軍力東擴。 真如此嗎? 「島鏈」二字令人聯想到捷運車站的管制攔繩,只要掛上,行人就無法通行。再看圖一,果不其然,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最關鍵的中央位置。 單看圖一,彷彿第一島鏈若都掌握在親美國家之手,大家聯手抗中,必會給中共海軍足夠的嚇阻威力,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若同意這論點,不妨想想以下質疑: 首先,若處於承平時期,中共海軍再弱,不也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別說第一島鏈「親美」,即使全屬於美國屬地,只要不侵犯其領海,無論是中共的軍艦或商船,都擁有自由航行的權力。 因而承平時期第一島鏈只是畫的好看,戰略方面沒有特殊價值。再看台海從823砲戰迄今,超過50年處於承平時期。所以最起碼在過去50年,「第一島鏈」未曾發揮遏阻的作用。 至於戰時,第一島鏈也誠如現況全屬「親美」國家,縱然台灣居於關鍵的中央位置,對中共海軍又有何種遏阻效果?
圖二:台灣地理位置示意圖。(作者提供)
請看圖二,台灣與第一島鏈東邊的日本那霸,直線距離約600公里,距菲律賓本島北緣約400公里。果真處於戰時,縱然時光倒退20年,中共海軍只要航行中間海域,不也如入無人之境?遑論中共如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管他是日本那霸或菲律賓,戰時中共不攻擊他們就不錯了,哪敢寄望他們反過來攻擊中共? 所謂戰略要地,簡單地說就是「攻者所必取,守者所必固」。例如麻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海峽,因為地主國若是封鎖航道,想通過的船艦就得大費周張。可是台灣,即使納入中國版圖,海峽的寬度也足夠,中間仍存在一條得以自由航行的國際航道。 台灣因位居第一島鏈的中樞,所以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可能我資質愚鈍,苦思3、40年,至今也無法參透其中奧妙。 在我看來,島鏈只是大洋上幾個遙遙相望的島嶼,承平時期毫無作用,戰時也難以發揮遏阻效果。不幸的是,人們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自我抬高身價,並由此認定台海戰爭時美軍必來相救,這想法會不會有點一廂情願呢?(作者為海軍前艦長) 蔡英文回吳東亮「台灣不缺電」 核能學者:睜眼說瞎話八大工商團體20日拜會總統蔡英文,其中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特別反映,非常擔心能源缺口,盼政府適時運用核電,以求穩定供電,蔡卻回應,在經濟部掌控下,台灣不缺電,直接拒絕企業大老的建議。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直呼,確實該駡,這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蔡英文只會轉述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說法,完全不管合不合理。 核二廠將在3月中旬除役,民進黨政府規畫登場救援的大潭電廠8號機,卻無法及時上線,外界擔憂,即將進入春夏兩季,屆時台灣即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王美花則對外聲稱「安排好了」,即將作為調度使用的是水力發電,掛保證絕對不會發生缺電危機,此言被認為是在欺騙總統與老百姓。 葉宗洸表示,蔡英文很有可能不懂、不知道王美花的說法是否合理,但從核二2號機除役到大潭8號機上線之前的3到4個月空窗期,除了加強「需量反應」(利用改變用電需求,來使供電足以滿足用電)與持續增購汽電共生電力,「再無別招了啦!」而且這兩項作法在扣除以往便已採用的發電量後,能夠取得的新增電力根本不夠用。 至於王美花聲稱可使用水力發電作為調度,「就更好笑了!」葉宗洸說,過去幾年,台電沒有新增水力機組,抽蓄水力的調度幾乎已發揮到極致。慣常水力在白天積存,黃昏後大量放流的作法,早已經在做,因此王美花所謂的水力調度說法,毫無新意,「都是既有作法,無法用來解決新的難題」,更何況夏季還存在著水情不佳的問題,更會增加水力調度的難度。 葉宗洸進一步指出,上述的空窗期將發生在天氣回暖,用電量開始大增之時,但此時的供電能力卻會較去年同期短少160萬瓩(核二2號+大潭7號),如此大的供電缺口,不僅會讓供電燈號進入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備轉容量率低於6%),更有機會在任一中大型機組跳機時,直接觸發大停電。 葉宗洸說,危機迫在眉睫,蔡政府不僅不思解決之道,還在餵食民眾「應不缺電」的安慰劑,著實令人傻眼。 【人物夢想誌】專訪 臺北市長 柯文哲|蘭萱時間 2022.08.26時論廣場》俄烏戰爭中最大的贏家(石齊平)俄烏戰爭一周年各方博弈,初步評估大致是:烏克蘭大輸家,俄羅斯與歐洲也是輸家,美國及中國為贏家,但這只是小歷史觀;如從更宏觀更長遠的大歷史角度看,中國極可能是一個更大的贏家。 這得從季辛吉的三角戰略理論談起。三方博弈,任何一方必須避免被其他兩方聯合起來對付,冷戰時期美國雖強,但同時對付中、蘇兩強仍感吃力,直到採用了季辛吉戰略聯中對蘇之後,才扭轉局勢,贏得勝利。 2016年川普上台後,曾採季辛吉建議擬聯俄對華,但為美國國內強烈反俄情緒阻撓未果。2021年拜登上台更將季辛吉理論置諸腦後,既不聯俄對華,又不聯華對俄,而是既對華也對俄,只是前者更難對付,所以順序上先對俄,幹掉了俄之後再對華。 俄烏之戰開打一年以來,亦可洞見美國之用心。先誘烏入北約激怒俄,俄烏雙方開打之後即把俄往死裡打,遲遲不願停火,反而持續加柴,終極目標不是把俄打得元氣大傷變成三流國家,就是出現政變推翻普丁,或者俄羅斯進一步分裂。果如此,接下來就是全力對付中國。 必須看到,俄國幅員橫跨歐亞兼顧東西,但俄從來就有極強烈的西方情節,這不僅跟人種及宗教有關,也與他的疆域從來根植於西方有關(東方領土,主要是19世紀中葉掠奪自中國),1991年雖被西方整垮了,但解體後的俄羅斯不念舊惡,一心還是想融入西方,對北約一再東擴也是一再隱忍,直到美國動烏克蘭腦筋後才爆發克里米亞併吞事件,然後就是這一次的俄烏戰爭。這場戰爭無論戰場勝負如何,一個最深層次的效應,應該是徹底打擊了俄羅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西方情節,把俄羅斯逼得不得不進一步靠向中國。 這就要回到季辛吉戰略理論了。其實何止季辛吉,與季辛吉同時代的大戰略家布里辛斯基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盤》一書中就警告美國,千萬別讓中國、俄羅斯與伊朗聯手的局面出現。還有一位也是著名的戰略學者、以《文明的衝突》享譽學界的杭廷頓,從美國關注的角度,針對21世紀提出了一些預言,比如:中國興起將對美國形成根本且全面的挑戰;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衝突將會加劇;儒家—伊斯蘭聯盟可能出現…,這些預言,明顯地都在出現甚至已成為事實,而且,還不只是中、俄、伊,中東的沙烏地及一眾海灣國家也有極大概率加入這個朋友圈,基於各種條件及原因,這個正在積極擴容中的朋友圈,最終必將以中國為核心。 從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角度來看,這個或將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圈,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性極強,這樣的互補性輔之以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及全球方興未艾去美元化趨勢下的人民幣國際化,勢將如虎添翼,產生巨大能量,對美國及美元霸權形成空前挑戰與衝擊。 美國無疑在俄烏戰爭中取得了許多實益,但卻可能犯了重大的戰略錯誤,而使得其原本視為最大對手的中國反而贏得了棋盤上的大勢,布里辛斯基和杭廷頓地下有知,想必感觸萬端;季辛吉已老,心中或嘆:「恨不用吾謀耳。」 (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
精選創作 |
|
||||
|
||||
|
||||
|
||||
|
||||
最新影像 | 2 本 6239 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