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0年一覺記者夢(十六)
2009/06/25 14:50:49瀏覽1295|回應0|推薦9

我進入中央社的第五個年頭,當時的副社長林徵祁給了同人一次報考中央社儲備派駐海外記者的機會,後來曾做過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的林章松、做過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副主任與海基會主任祕書的吳恕與我三人通過考試,成為第一批駐外儲備記者;我於1978年打頭陣赴美實習海外採訪任務。

那是中央社創立以來第一次以考試的方式甄選派駐海外記者,在我的記憶中也是唯一的一次,後來又恢復為由社長決定人選,人去政亡,我覺得非常可惜。

中央社那時在林徵祁的策劃下考選駐外儲備人員,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央社駐外特派員幾乎都年事已高,不堪艱辛採訪工作的壓力;舉例來說,我到舊金山時的特派員李緘三就是第一代的駐外記者,他於民國37年時出任中央社駐華府記者,三年後擔任駐舊金山特派員,一直做到1983年退休;前紐約分社主任湯德臣也是在早年在蕭三爺同茲敦聘下,加入中央社,他從大陸淪陷後,即直接到紐約,等到我於1980年奉派赴紐約工作時,他已退休了。

根據中央社考選駐外儲備人員辦法,那時考取為儲備人員後,必須先到海外各單位追隨先進同人實習一年,除了可繼續領取本俸養家之外,每月在海外還可領得六百美元津貼,作為在職進修與生活之用,在那個時代,那樣的待遇比起一般公費留學生可能都優渥多了。當時中央社國內新聞部主任黃肇珩鼓勵同人報考,她認為,到海外實習有助於增進儲備人員的外語聽、講與寫作能力,只要自己肯努力,將來就有機會挑起駐外採訪的重擔。

她在我決定去舊金山和華府各實習半年後,特別指示我要爭取在當地進修英文的機會,趁著家累還不太重,及早紥實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備日後發揮。她曾在平日的交談中鼓勵同人力爭上游;她說,別總指望著升任副主任、主任或總編輯,而應該努力作好準備,一旦機會來臨時,才能夠勝任,才不至於坐不穩那個位子。

我於1978年帶著同人與家人的祝福隻身飛往舊金山,在政大新聞系同學的協助下,住進金山時報編輯陳秋楓分租給我的公寓中。當天魏三爺景蒙也同機赴美,李緘三當然去機場迎接,他把我交給一位前中央社同人阮文堅後,就載著魏社長進城去了。阮文堅是與我一同考進中央社的五位記者之一,他跑了一陣子財稅新聞後,就辭職赴美進修去了,數年後在舊金山重逢,多蒙他照顧,才減少了一些我初次出國所遇到的困難。

也許社裡派我去舊金山之前沒跟李緘三溝通清楚,說明我只是去實習而已,也許他誤以為總社是派我去取代他,也許他覺得帶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記者採訪太麻煩,他因此等魏社長離去後,非常客氣地邀我到他家裡吃晚飯,並且率直表示,舊金山分社的辦公室很小,只有一張辦公桌,打字機等作業器材有限,勸我不必到分社上班,而且暗示,他會以我的名義發一些新聞稿,交個差即可,等實習期滿,我就逕赴華府繼續實習。

聽了那些話,我簡直呆掉了,難道我就那麼在舊金山玩上半年嗎?照他的吩咐我不僅無法向總社交代 ,對自己都講不過去,於是我只好去當地的林肯大學註冊,繳了學費,開始學英文,每天坐巴士上學,跟一群台灣、伊朗和中國大陸等地去的新移民一同唸英文,在課堂上雖覺自己的英文底子比他們好很多,但自己曉得還是很差。

我也曾試著到金山時報免費幫陳秋楓做點譯稿的工作,但該報是給金山老華僑讀的,無論譯名或文字的用法都與一般報紙不一樣,例如,英文的 insurance須譯為燕梳,  apartment 是柏文, parking只能譯作泊車,做了幾天只好放棄。 那時在金山時報擔任記者的阮文堅很想幫我忙,他趁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美軍總司令兼蔣中正委員長參謀長魏德邁將軍重返舊金山的機會,安排了一次專訪的約會,邀我同去訪問這位中國的友人。事情敲定後,我曾去舊金山圖書館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魏德邁將軍的相關資料,由於英文閱讀能力太差和整理資料經驗的欠缺,功課做得並不好。

說實話,那次專訪若是很成功,應完全歸功阮文堅,我的英語實在太差了,沒有辦法把握那次珍貴的機會與魏德邁將軍就相關問題作深入的討論,只能泛泛地談到他當年如何與老總統相處得那麼好、他對國民黨丟掉大陸的看法,以及他對當時蔣經國總統的瞭解與對台灣未來發展的期盼。後來我們各自發稿,我寫了一篇約1500字的航訊,附上一張照片,發回總社;那篇航訊曾被聯合報採用,刊登在二版。

等到我在林肯大學的課程將結束時,半年的實習期也將屆滿,總社來函命令我束裝前往華府繼續實習,但我覺得心灰意冷,竟自作主張地買了一張機票飛回台灣。有鑑於我失敗的教訓,後來林章松和吳恕都是到華府實習,結束實習後,都回到總社等候外派的機會。吳恕比我資深,他去紐約接替王勣的紐約分社主任時,我已在那兒工作快兩年多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ongchuhu&aid=307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