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奢華真的有理嗎?
2006/12/11 11:36:00瀏覽891|回應1|推薦10

(按:本文原為中國時報12/1胡晴舫「奢華無罪,富貴有理」一文而作,投稿至中國時報未蒙刊出。然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同時我為文用力頗深,不忍捨棄,乃於部落格中刊出,並附胡小姐全文,歡迎挑戰指教。)

        十二月一日中國時報胡晴舫小姐大文「奢華無罪,富貴有理」中,除去有關台灣政商關係的內容之外,對於「奢華富貴」的想法作了不少闡述,然而個人淺見,這篇文字的邏輯觀念似頗值得商榷。作者一開始就為「奢華」二字平反,認為「奢華乃是社會經濟繁榮的重要指標。唯有一個富裕的社會,才能生產、供應及消費奢侈品」。這一段敘述最重要的問題在「富裕」二字,請問,是誰富裕?是整個社會,還是某些極少數的有錢人?作者在文中一再強調,台灣真的不算有錢,那麼為什麼奢華之風瀰漫整個社會?同樣的道理,當今最受矚目的經濟體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富豪權貴有錢到不行,不只是名牌上身名車代步,一舉一動一飲一饌皆所費不貲,每每豪宅美廈與緊傍的低矮瓦屋形成最強烈的對比。當然,我們不能就此結論,說奢華是有罪的,但是無論如何,總是有些刺眼吧。

令我感到「刺眼」的還有這一段話:「歷史上,提到帝國朝代,中外史家莫不振書急筆,描繪那些市內噴泉如何噴灑香醇酒水,婦女個個梳頭抹粉,綢服層層刺繡,路上跑著的車子既寬又大,拉車的馬匹莫不肥壯,入了夜,酒館餐廳滿席美食,人人不醉不歸。」胡小姐看到了上層社會繁華的一面,有沒有看到底層輾轉溝壑的可憐百姓?歷史上這樣的敘述,幾無例外,不是一個朝代的淪亡,就是社會大動盪的開始。為什麼呢?就是社會的階級差別太明顯了,少數人奢華的錦衣玉食,讓平頭百姓既憤怒又無奈,於是多少人為了追求浮華虛榮而迷失自己,甚至鋌而走險,作姦犯科。憑良心講,這不只是因為社會有特權的問題,而是一些有錢人慣以財富驕人的問題。試問,為什麼有女明星慨然展示自己的三十幾件皮草?為什麼有貴婦驕傲的聲稱擁有二十幾萬的皮包幾十個?這些人沒有特權,卻很明顯的創造出不同於一般人的「階級」。我非常不同意作者所言「這些人得到財富的人也不能光明正大享受,擔心招來妒忌的眼光,因為旁人多少質疑他們取得財富的方式,所以,買件皮草都要宣稱是大減價時撿的,不敢大聲說我就是愛。」事實上,不吝於展示財富的人可不少,而他們少的,其實是品味。

作者以日本歐洲為例,說明懂得「認識、挑選並珍惜物質」的文化,「往往一隻手錶就傳上好幾代」,說得很對,但重點是,人家講究的不是奢華,而是品味。一碗八十塊的牛肉麵和一客兩千塊的牛排,都足以果腹;能夠體會高價牛排美味口感和平價牛肉麵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品味;可是如果餐餐非兩千塊不能下嚥,那就是無謂的奢華了。手錶不過為了計時,轎車不過為了代步,只是生活的目的,並沒有什麼好壞的差別,而懂得高級手錶高級轎車令人讚嘆之處,同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擁有一兩件這種精製品,代表的是一個人的眼光和鑑賞力,跟奢華扯不上一點關係,怎麼會是「生活精緻化,只能是賢者唾之、富者藏之、窮者妒之」?中國有句俗話:「吃過見過」,意思是不要作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但是懂得不一定要擁有,更不用自命清高看不起精緻生活。十一年前過世的文化人張繼高先生,一生追求的,就是「從精緻到完美」,他有好車,有好相機,但唯一收藏的,是音樂和書籍,沒有人會說他是奢華,也沒有人會否認他的品味。

        品味,不在於「收藏」了多少名牌,而是名牌上身時,一個人能不能散發出高貴的氣質。作者說「賺錢無非就是用來挑挑撿撿自己想要的物品,藉由自己喜愛的音響、汽車、服裝、珠寶,塑造個人的身分。」老實說,身分是不能用物質塑造的,我不反對賺錢來購買一些高級名牌,也同意這些名牌或許可以讓人真的與眾不同,但是如作者所說「只要有錢,你我都能走進大街上任何一家LV店買上兩款新包,端賴你個人的價值觀是否同意」,問題就在有了錢,人的價值觀不應該是由買兩個LV包包來決定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有品味,有教養,不管穿什麼用什麼都不至於會離譜,但是這種氣質是沒有辦法用奢華堆積出來的。

        名牌也好,高級精品也好,當然是商業活動的一環,當然也養活了一些人,但是有多少人?打個簡單的比喻,是Prada養活的人多,還是Levis養活的人多?更重要的,這無關奢華,那是一種行為態度,這種態度存在於古往今來的人類社會裡,但要說文明是因之雕琢而成,未免以偏概全。人類文明的精雕細琢,是物質和心靈的組合,尤其是物質享受精益求精之後,人類所追求的應該是思想文化的再創巔峰。我們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人士,往往在功成名就之後反璞歸真,對於社會的影響和價值更加令人難忘。人,一代一代的過去,留下來的是什麼?大政治家管仲不朽的,是他的「鏤簋朱紘,山楶藻梲」,還是他的管子三編?

        其實,一個社會對於奢華的態度,反而是這個社會是否成熟的表徵。就作者原文的標題而言,奢華當然沒有罪,但是在「國民平均所得從美金一萬四千掉到一萬二千,身居亞洲四小龍之末」的台灣,奢華有什麼道理?事實上,我希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民,在拼命賺錢,累積財富之餘,如同作者所說的,多一點對美學的欣賞,多一點對工藝的追求,到那時候,我們會發現,品味可以將奢華消弭於無形,那麼我們才是一個現代社會裡的文明人。

田英奇

wcwang54@gmail.com

附:胡晴舫小姐原文

2006.12.01  中國時報

奢華無罪,富貴有理 

胡晴舫

    因著陳總統一家子的貪瀆嫌疑風暴,引發一連串對「奢華生活」的討論,無意間反而暴露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原來,台灣真的還不夠有錢。

    撇開那些政治言語與司法議題,「奢華」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的一組新髒字,然而,從傳媒追打出來的奢華細節,與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做個評比,如果那就算我們社會眼中的頂級生活,不禁讓人皺緊眉頭,為台灣經濟捏把冷汗。

    奢華不是罪惡,而是取得財富的手段必須被檢驗。事實上,奢華乃是社會經濟繁榮的重要指標。唯有一個富裕的社會,才能生產、供應及消費奢侈品。歷史上,提到帝國朝代,中外史家莫不振書急筆,描繪那些市內噴泉如何噴灑香醇酒水,婦女個個梳頭抹粉,綢服層層刺繡,路上跑著的車子既寬又大,拉車的馬匹莫不肥壯,入了夜,酒館餐廳滿席美食,人人不醉不歸。

    奢侈非常不環保,但是文明卻往往因之雕琢成形。法國人雖然痛恨瑪麗皇后的奢靡行徑,卻不能不承認當今巴黎人引以為豪的幾項精品行業,像是服裝、香水、鞋履、傢具等,當年全靠這位被他們砍了頭的外國公主與她的貴族朋友一手扶植。她們拚了命買,商人才有機會拚了命作,不斷研發商品,臻至完熟。

    透過傳媒對奢華生活的熱烈報導,反照出我們跟物質文明之間的距離仍然生疏。舉例台灣亟欲看齊的日本社會,認識、挑選並享受物質文化,乃是人生要事。而歐洲人正因喜愛物質,衍生出愛惜物資的心態,往往一隻手錶就傳上好幾代。台灣長久以來自我誇讚的經濟奇蹟,看似富裕,對考究物質細節卻一點自信都沒有。一般百姓以為精緻物質永遠事不關己,權貴者則將之當作炫耀財富地位的唯一途徑。我們跟物質之間的關係,只有生存需求與階級差異;其中,沒有對美學的欣賞,也沒有對工藝的追求。因此,關於生活精緻化,只能是賢者唾之、富者藏之、窮者妒之。

    談起名牌,自然也就無法平常心以待,要不全心仰慕,要不全然鄙夷。一部熱門片《穿著Prada的惡魔》裡,女主角自認政治正確地輕蔑名牌,卻遭到老闆犀利地指出時尚並不光只是關於女孩的腐敗靈魂而已,卻是能夠養活一缸子人的全球經濟活動。一種藍顏色,代表了幾億美金的商機。

    奢華,不過是現代消費行為的一環。藉由消費,尋找自我認知的定位,雖然方法膚淺,不能解決深層哲學問題,卻直接做個淺白的個體表達。賺錢無非就是用來挑挑撿撿自己想要的物品,藉由自己喜愛的音響、汽車、服裝、珠寶,塑造個人的身分。那些所謂的奢侈名牌,一點也不神祕,只要有錢,你我都能走進大街上任何一家LV店買上兩款新包,端賴你個人的價值觀是否同意。

    奢華之所以成為禁忌,說到底,仍是特權問題。在亞洲,致富的「機運」往往只屬於少數階級及家庭,而不屬於任何身懷才華、勤奮打拼的普通人。就某方面來說,辜家兄弟的案例比陳總統的機要費案件更值得老百姓注意,因為這牽涉社會致富的公義原則。中華社會裡,要當個大商人都只能是胡雪嚴路線,跟政治力量相依相偎,並沒有什麼無名小卒如比爾蓋茲、山本耀司、羅琳、或披頭四,靠設計衣服、寫書、作音樂、寫軟體,面向市場,就能成就巨富。因此,得到財富的人也不能光明正大享受,擔心招來妒忌的眼光,因為旁人多少質疑他們取得財富的方式,所以,買件皮草都要宣稱是大減價時撿的,不敢大聲說我就是愛。

    的確,規模過小仍是台灣市場的天然障礙,但社會不看重個人創造活動卻是事實。近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台灣之光王建民。他的一場昂貴簽名會引來罵聲不斷,我個人倒覺得買票進場看王建民比付稅更重要,因為這樣才能導正台灣社會追求財富的典範。王建民憑真材實料打出天下,服膺自由公平的市場法則,沒有關說,不曾行賄,沒有理由他不該比企業家第二代更有錢。支持王建民,就要支持他賺錢的權力。

    不願讓開放市場成為決定生死的場所,最後大家都只能爭先恐後尋求政府的保護,想盡辦法走關係、拿資源、奪官位,因為只有拿了納稅人的錢才不用作報表拼績效,連單據都通通不用填。於是所有人的才智腦力全都用來政治決鬥。如今台灣只剩下兩黨跟一群張牙舞爪的民意代表,不過是社會競爭不透明不公開的結果。

    自願性貧窮與被迫性貧窮之間,兩者有極大的差距。很遺憾地,在倡導所謂簡單生活的台灣,並不似發達的西方國家及日本,人民已經被物化至失去精神價值、必須歸零重新追問生命的意義,而是多少被迫過簡單的生活,因為環顧四周,我們的物質環境並不是擁擠到有如東京手機店的櫥窗那般眼花撩亂,那般令人失魂落魄。

    國民平均所得從美金一萬四千掉到一萬二千,身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以為蒂凡內珠寶就是偉大的奢華,我們真的不算有錢。但是,不去改變整體社會的取財之道,台灣人將永遠只能當站在櫥窗外吃早餐的奧黛莉赫本,把對著珠寶流的口水和著淚水統統咽進肚裡。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c54&aid=588846

 回應文章

wahhaha00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胡小姐少唸了這一篇
2006/12/29 01:08
輕肥 (白居易)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