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根回宗祭祖紀實(上)
2009/01/12 00:51:57瀏覽805|回應1|推薦49

大鐸自幼生於「大戶人家」,上無兄姐,下無弟妹,為五大房中之獨生子,行年十四,慈父見背,對家世源流,所知有限,僅知堂號為「世德堂」,係由贛榆縣分水鎮遷到木頭溝,至七世祖再遷居城頭鎮東大坊。由於生於憂患,長於戰亂之時,故對先祖溯源,一直無從稽考。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來到台灣,迄今已五十餘年,我縣王姓來台者為數甚夥,但多屬「同姓不宗」。每詢及堂號,多以「三槐堂」以對,對於「世德堂」三字,則鮮少人知,在兩岸開放前兩年,老管家(也是族兄)輾轉託人帶來以毛筆手抄本支家譜一卷,如獲至寶,拜讀之下,僅知一世祖諱元字元之,至於譜之序文,題跋均付闕如,不無遺憾,於是乃向家鄉本支子侄輩,廣泛徵詢,尋求宗譜(老譜),以資研讀,惟迄無訊息。

八十九年四月,大鐸返鄉掃墓,在回程的最後一天晚上,有人來到客房,奉上「王氏宗譜"六卷,真是驚喜不已,詢及此譜係何人所有,何人送來,均不予回應。事後方知:當年大陸破四舊時期,每家神主牌、家譜,均被集中焚毀,我家宗譜是在火堆中,被族中子侄趁監視人員不注意時,衝入火中將宗譜搶出,密藏至今,其所不敢張揚者,蓋恐有朝一日,又變天時,有「秋後」之憂也。

大鐸回到台北,經詳細拜閱,方知此譜創於明朝嘉靖二十二年,一世祖諱元字元之,瑯琊人,曾任千夫長,誥封定遠將軍,鎮守東海,後避元末兵亂,棄官至贛榆分水鎮贅蔡家,改姓蔡,其後子孫綿衍,成為一大家族,至其六世孫諱存仁者,係膠郡博士,時任膠州儒學訓導,決定復姓,排除萬難,以其孫輩中二人承蔡氏之祧,餘則全部復姓王,並創立宗譜,尊元祖為一世始遷祖,存仁祖在復姓自序中載明:「……先太高祖諱元字元之……,吾祖謂家世山東沂州者,不敢沒發祥地耳。沂州為今之臨沂,王姓多有居者,予族世生長於斯,……但是晉末以還,兵燹頻仍,世家大族,雖有珍藏譜牒而不遺棄者卒鮮,予祖流離失所,不得已冒他姓以為己姓,吁可慨也,夫予齒將衰老矣,孫子若有貴而賢者,當恪承吾志,遇同姓按譜詳稽,溯求先祖之上世,考核世次及始遷祖諱元者而後止,庶不負仁孝之名,亦不負予復姓之意也,予深望之。」

在宗譜中稱元祖為一世始遷祖,傳至大鐸為第十七世,已六百餘年矣。除此之外,僅知我家堂號叫「世德堂」,而此堂號之由來,乃係六世叔祖諱紀字陳之,舉鄉飲大賓,樂善任俠,崇尚儒術,扶傾濟困,排難解紛,當時新淦君登門手書「世德堂」三字贈之,自此即以此為堂號,而君者,在贛榆縣誌中有如下之記載:「榆之名宦,如東平陳君,新淦君最有聲。」再查「世德」二字其實另有來源:而在當年始遷祖這一支,流落在外,在未回宗以前,自不便使用老家堂號,不得已採用蘇軾所作「三槐堂銘」文中,「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句中「世德」二字,作為堂號,自有深意也。

本支後代,分佈於贛榆六十餘村鎮,山東省之日照、莒縣、諸城、郯城等縣亦有分支,總人數若干尚難統計,自六世祖創譜以來,歷經清朝雍正七年、十三年,乾隆三年、七年、二十年,光緒二十三年、三十二年,宣統元年,民國十一年、十七年,先後十次重修,迄今又中斷七十餘年矣,凡在此期間內出生之王家子孫,均尚未入譜,人事變遷甚大,未來修譜,將為一重大工程。

大鐸對宗譜一再研讀,方悟出一世始遷祖當年改姓之因,蓋"千夫長"之官職,乃為元朝武官官階,由此可知一世祖當年是在元朝任官,而在明朝鼎革,戰亂頻仍之際,元祖為了保護家族的安全,不得已棄官,由東海而贛榆,至分水鎮贅蔡氏,改姓埋名,實在用心良苦,自洪武初年改姓至嘉靖二十二年復姓,歷時一百七十五年,方由六世祖創譜,距民國十七年最後一次修譜,也有三百八十五年了,其間也曾數次有尋根合譜之議,但未均付諸實行,大鐸不才,決定在垂暮之年,遵照六世祖遺訓,完成尋根與總譜合譜之願。

去年十二月間,先後以信函簡要說明尋根之意旨,分別函請臨沂市及白沙埠鎮對台辦公室,將此函轉交瑯琊王氏宗祠執事人員,幾經電話連絡,然後再將支譜重要序文部份影印,寄交對方核對,旋獲回應,並寄來總譜內屬於贛榆支系之譜稿,譜內載明,我一世始遷祖在臨沂總譜內為:「元,乙兆之長子,元時避亂遷居東海」,與我宗()譜之記載完成吻合。並在譜系中注明:我王姓始祖為周靈王太子晉(一世),我元祖為五十六世,由於自遷至琅琊後,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官至晉朝之太尉、太保,其弟王覽孝格動天,官至光祿大夫,聲威顯赫,其子孫奉為琅琊王氏一世祖(總譜排名為二十六世),祥祖為長支,覽祖為二支,我元祖即為二支系下的三十一世,因此我贛榆的一支,就是覽祖的嫡系子孫。  待續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說來是本家大哥哥
2009/01/12 10:03

只是痴的先祖移民來台已近200年

以前聽爺爺說過先組們本是從大陸北方移居閩南

後再經黑水溝遷台至彰化.最後定居南投埔理

期待你的尋根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