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24 00:53:18瀏覽348|回應0|推薦1 | |
(續)希望大伯在無力籌款或籌款不足的情形拖延時日,將大鐸撕票,豈不正中下懷,此時大鐸始恍然大悟,不但不再埋怨老父,反而痛哭不止,眼見老父經數月之奔波,再加喪弟之痛,一向開朗健壯的老人,現已白發蒼蒼,不禁淚如雨下,父子相擁而泣。 大鐸的三叔在舉行喪禮之時,其三嬸堅持由大鐸以半嗣子(即過兒帶孫)身份披麻戴孝,摔老盆領棺安葬,不料此事為二房的兄弟二人(即大鐸的堂兄)得知,乃於其三叔出殯的前一天晚上,藉酒裝瘋,以磚塊猛擊大鐸的頭部,欲置大鐸於死地,當時大鐸雖年僅十四歲,由於身體矯健靈活,所以只負傷卻無大礙,及出殯之日,其兄弟二人又酗酒鬧事,以哭喪棒擊棺,又被其父當眾痛打,帶回家中看管,大鐸仍以侄兒身份領棺,將其三叔安葬。 鐸父在辦完其三弟喪事之後,因發生一連串之傷心事,加以感染惡痢,藥石罔效,大鐸於無意間得悉偏方,以鴉片煙灰給其父沖脂,竟告不藥而愈,全家人高興萬分,不料次日上午,在鐸正陪老父在院中享受日光,忽然傭人來告:大門外有一老婦,衣著寒傖,獨自一人自稱姑媽,遠道來看老東家及少爺的。鐸父聞言思之有頃,方命請進,該老婦手提柳條籃,內裝紅柿十餘粒,見面叫大哥,並說:「因家貧多年少往來,數月前三哥出殯也未來奔喪,今天特來向大哥請安並探視侄兒,無錢買禮物,特將家中樹上所生之柿子帶來幾個,表示一點心意。」鐸父為不使其受窘,即順手取出一個咬了一口並說好甜,隨即放下,立命傭人帶她與家人相見,午飯後付予金錢若幹元,禮物一大包,彼始大喜而去。事後方知此老婦係大鐸遠房之姑母,多年都無往來,想係近年生活艱困,特藉口前來探望,實則求助也;不料當日下午,鐸父又腹瀉不止,痢疾複發,因柿子乃大涼之物,想係午前那一口柿子作怪,病發後群醫束手,偏方亦無效,在彌留之前一日晚上,族中長輩齊集病榻前看顧,此時大鐸之大媽忽然暈倒,大聲唱詩,語多玄機,而且聲音不似本人,於是眾人將其扶至內院,探問原由,據稱:彼係某山之大仙,特來為大善人送別,再問其既是仙人,何不救他一命,況大善人僅有一子尚未成年,今後家庭無人支持,如何是好,答以:某人命中無子,上天念其一生行善積德,特賜一子為其傳宗接代,可保無虞,言罷瞬間生醒,對網蟲才所發生的情節一無所知,當晚鐸父囑家人為其更衣,自言大限已到,將大鐸叫到面前交待遺言:第一不可賭博,第二不可吸食鴉片,其餘則照平日之教導遵行可也,至翌晨含笑而逝,享年七十三歲。 在舉行喪禮之時,請來和尚二十餘人念經放焰口,大鐸的大媽叫大鐸拜見主持慈富在和尚,並叫其為叔叔,大鐸從未聽說有叔叔出家當和尚,一時不知所措,老和尚一手扶大鐸之頂,隨即緩緩說明:「我與令尊同年,但小他數月,自六歲時代替令尊出家為僧,至今已六十七寒暑,廟産全係你家捐贈,寺中數十和尚,衣食無缺,無須沿街托缽,全係你家所賜,於今我已身為主持,在兄長昇天之日,親率寺中弟子前來誦經超渡,以了前緣,賢侄不必多疑,至於其中因果,多說無益。」大鐸當時由於心情悲淒,對於慈富叔叔的廟名是什麽,廟在何處,均未加詢問,其後也未再問聞。 鐸父自幼飽讀詩書,聰慧異於常人,有過目不忘之能,鮮有老師教他能超過三月者,尤其對易經有獨到之研究,亦頗通勘與之學,有武功但鮮少人知,一生從未生病,沉默寡言,樂善好施,待人寬厚,在鄰裏有大善人之稱,能急人之難,解人之危,向不與人爭長短,奈何天不假年,去世後,鄉人對於大鐸另有議論:認為此子自幼嬌生慣養,受全家寵愛,今後無人管教,難免吃喝嫖賭,浪蕩逍遙,眼看敗家有日了。惟大鐸自覺一身乃全家希望之所寄,決不能有辱門庭,於是在服喪百日之後,獨自只身上路,遠往他地求學,年甫十八即畢業於高等師範。 民國三十年左右,大鐸的家鄉即成為群雄爭霸之地,日本人佔據了市鎮,中央所轄的縣區府所管轄著鄉村,八路軍 (待續)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