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3 00:56:16瀏覽541|回應0|推薦1 | |
有財有丁是最幸福的,無財無丁最孤獨的,有丁無財是最痛苦的,有財少丁是最可憐的,本文所談的"這一家"正是屬於後者,主角名叫大鐸,故事要從他曾祖父說起,為便於敘事,姑稱之為第一代,這家人當年在村中算是大戶人家,由於後代人丁不旺,因而發生了一些令人聞之鼻酸的往事: 大鐸的曾祖父(第一代)生了三個兒子(第二代),大房及三房也各生了三個兒子,惟二房子女兩缺,由長房的次子(第三代)出嗣過繼,大房的長子生大鐸(第四代),大鐸的三叔僅生一女,他二叔雖生二男二女,由於已經出嗣,所以他這一支僅單傳大鐸一人,大鐸三祖父那一支,雖也有三個兒子,但膝下均無子女,所以在第三代五個兄弟中,僅單傳大鐸及堂姐共二人,其出嗣的二叔家雖生有兄弟二人,因為行為乖張,所以並不為五老兄弟所喜愛。 不知是何原因,第二代的老二(即二房),也是大鐸的二祖父,迷於賭博,於兄弟分家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將數頃良田變賣一空,(事實上其兄長不忍祖産外流,不得已全部買回),隨後抛妻棄家,只身流浪,淪為乞丐,但卻不願沿門乞討,想做當地丐幫老大,眾乞兒問其有何本領做龍頭,彼以出身世家,侄兒們均為當地富戶,廣有田産,牛馬成群,如遇急難,侄輩決不敢坐視,況且走入此步,乃係興趣使然,不願受世俗拘束,憑此條件,做一乞兒頭頭有何不可。眾乞兒半信半疑,或笑其癡人說夢,彼卻聲言:如各位不信,可隨其回老家看看,便知分曉。眾人乃哄然應諾,一行百餘人浩浩蕩蕩隨其前去,用度抵園子大門口,猶指名叫大鐸的父親出來相見,傭人不允堅拒入宅,彼即開口大罵,不久鐸父出見,行叔侄之禮,彼怒氣始息,並告以:今天帶眾家兄弟前來,第一次見面,一定要好酒好菜招待,於是在酒足飯飽之後,每人又送給見面禮後(即紅包)方始散去,從此以後,大鐸的二祖父就成為當地的丐幫老大了。 大鐸的三祖父的三個兒子中,排行也是老二的,也就是大鐸的二堂叔,婚後不久也和他的二伯父一樣,離家行乞,不同的是,他不做龍頭老大,他會唱蓮花落及各種小曲,不求熱食,只討乾糧,凡是和他家有親朋關係的村莊,則決不踏進一步,縱然有人問起你是否某人,或者你是不是某人的兄弟,亦堅不承認。他生平第一次回家,大約是在民國二十四年秋冬之際,因為背上生癱,流膿流血,行動不便,不得已才回老家養病,他的兄弟安排他住在堂屋,但他堅持不去,一定要住在村頭的場屋內,說是比較清靜自由,一日三餐由家人送去,在那一年的除夕晚上,也不回家祭祖和家人團聚,在大年初一早上,時年八歲的大鐸,父親叫傭人帶他去給二堂叔拜年,大鐸堅不肯去,經過一再開導斥責,大鐸才勉強應允,當時大雪紛飛,寒風怒號,大鐸到了場屋給二堂叔拜年,下跪叩頭,他二堂叔雖然臥病在床,眼看著五大房唯一的命根子,稚齡的小侄兒給他下跪,一向倔強的他,此時也不禁悲喜交集,淚水奪眶而出,拉著侄兒的小手,泣不成聲,最後在枕頭下面摸出層層包著的兩塊大洋,給侄兒作為壓歲錢,大鐸雖然年紀小,也頗有憐憫之心,以二堂叔乞討為生,此錢來之不易,堅決不受,本屬好意,卻不料引起其二堂叔不悅,問大鐸是否因為家中富有,看不起這個乞丐叔叔,大鐸無奈只好收下並連聲陪罪,老人家始破涕為笑,並囑使用傭人速帶大鐸回家,以免凍著了,這是大鐸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幕,他二堂叔病愈後,依舊去遠方行乞,後來不知所終。 大鐸的父親在三兄弟中居長,其二叔過繼出嗣,生有二子二女,三叔僅有一女,三家均頗有田産,尤以大鐸家為最,由於其三祖父家三位叔叔膝下均無子女,同時其兩位堂兄弟因不孝而不受叔伯疼愛,所以五房中都希望由大鐸一人傳宗接代,因此大鐸的受寵,自是理所當然。 大鐸的大媽所生的大哥,婚後生有二女即一病不起,中道夭折,大鐸係遮出,其父六十歲始生大鐸,大鐸二叔家的兩個堂兄,長大鐸約二十歲,雖然也讀過幾年書,不知是天資魯鈍,抑或是不喜讀書,成年後竟然是不識之無,文盲一個,為人嗜酒如命,欺善怕惡,心地奸詐,言語粗魯,非但不受叔伯歡迎,亦不見容於鄉鄰,惟善禦馬,精於騎術,彼等二人眼看五家之財産,他日勢將落入大鐸一人之手,於是千方百計,企圖將大鐸害死,如此六家財産歸於一統,豈不可以傲視鄉親,成為一方之首富,幸鐸父早有預防,奸計終未得逞。 民國三十年夏,大鐸(時年十四歲)及其二叔三叔同時被土匪綁票,為時七十七天之久,始花費巨資贖回,惟其三叔已被匪徒殺害,大鐸對其父未能早日贖回,險遭撕票,頗為不諒,時出怨言,其父不得已始吐露原委,二房兄弟二人以籌不出贖款為由,不管其老父死活,置之不理,三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