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州遊(二) 下
2008/08/19 23:52:17瀏覽359|回應0|推薦1

出鍾樓沿回廊可至鍾房這是一間小軒裏面陳列四口形狀各異的銅鍾左邊三口為明清古物右邊一口高二米外圍一米重達五噸係近年由海外僑胞捐贈的。

鍾房對面就是有名的碑廊裏面陳列著宋明以來歷代碑刻十餘方其中有岳飛的一副聯是"三聲馬踩關氏血。五代旗梟克漢頭"真是豪氣幹雲氣壯山河另有唐伯虎撰書的"姑蘇寒山寺南北鍾疏"刻石碑已殘破清末樸學大師俞越書的"楓橋夜泊"以及戊戌政變風雲人物康有為的一副聯"鍾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於又饒舌他人再到不空空"。碑石右上角還加蓋一方閑章"維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四十萬里"。概括了他一生經歷此外還有清代鄧石如撰書一聯"處世勞塵事傳家寶舊書"還有一座原來是立於山門內禦碑亭中的禦碑現在已移置於碑廊中正面刻清宣統三年江蘇巡撫程德全恭錄雍正皇帝"寒山寺詩序"詩曰"姑蘇城北夜泊船寒山鍾聲清曉傳春容斷續亦同此傅不以鍾以人耳千秋過客不一況或聽歡欣或棲愴在懸待叩總無心此意畫師何以狀"。此詩是他清晨聞鍾即景感懷表達了世事紛擾難以名狀的複雜心情。不過詩似不太押韻。

在鍾房旁、碑廊之南是弘法堂堂內供奉唐代高僧玄莊及鑒真的塑像和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玄莊曾赴中印度取經鑒真曾東渡日本傳戒空海曾為日本遣唐使來中國鑽研佛法及文化他們三位對於弘揚佛法及促進文化交流都作了偉大的貢獻。

出了弘法堂沿回廊西行就到了山門南側的花園園內有常樂池、塔影橋、多聞榭花木扶疏清幽宜人江南名樓楓江第一樓就座落在這裏登樓四望黛山綠水萬千景色盡收眼底。此樓以雕刻精緻建築秀美而飲譽吳中在楓江樓對面有霜鍾樓是近年重建的在樓上憑欄遠眺看流水帆影則另有一番意境閣前有小院落珍石花木清雅幽靜牆邊有假山山上有小亭兩側亭柱上有一副對聯"墨池寒煙拾遺花聞花鼎山香得風竹外"聯語中暗嵌寒山、拾得二聖名字誠佳作也。

在藏經樓的後面有一回字形的院落普明寶塔就建在院的中央造形古雅具有唐代建築風格據說原塔毀於元末此塔乃近年新建的是高四十二米多的五層方塔登塔俯瞰彎彎的大運河巍巍的鐵鈴關瓊樓玉閣傍河人家江南景色為詩為畫真是美不勝收。

塔院的主殿是法堂是高僧論法的場所坐北朝南面寬五間堂前有露台下面碧池環繞露台正中立有九龍五鳳青銅寶鼎法堂兩側繞以回廊壁間嵌有石刻題額"寒山寺碑廊"其中諸多名家碑刻難以盡述。

關於"寒山"世人既不知其來歷也不知其姓氏當年見過他的人都說他是"瘋狂之士"他隱居在天台唐與縣西稱為"寒岩"的地方經常往來國清寺平時以樺皮為冠布裘破敞木屐履地形容枯悴或長歌徐行或叫噪淩人或望空獨笑或沉思玄想但出言吐語都頗具哲理口中常唱詠道"咄哉咄哉三界輪回。"他和國清寺的拾得十分友善。

拾得本是一名棄兒有一次國清寺主持豐年禪師外出在路邊見一數歲孩兒啼哭無家可歸便把他帶回寺中予是眾僧順口叫他為"拾得"拾得與寒山唱詩吟偈放浪形骸怡然自得據傳他二人就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

遊寒山寺不能不遊楓江更不能不遊楓橋及鐵鈴關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不過百步之遙猶如一彎新月橫跨在楓江之上楓江又名楓橋塘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中所稱的"楓江漁火"的楓江正是此處而詩人杜牧也有一首"長洲苑外草蕭蕭卻憶重遊歲月遙惟有別時因不忘墓煙疏雨過楓橋。"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也曾有"七年石刻楓橋寺客裏依然半夜鍾"之句明代詩人高啟也有詩曰"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裏楓橋獨有名幾度路過憶張繼鳥啼月落又鍾聲。"

楓橋古鎮位於方運河古驛道與楓江的交匯處沿河形成兩條市街就是楓橋大街和寒山寺弄因河成市因水成街依寺成鎮具有獨特的水鄉風貌。

楓橋是蘇州有名的古蹟最初建造年代不詳據說現在這座單孔半圓形長橋是清朝同治六年重建的東頭與鐵鈴關相連遊人可乘畫舫穿行橋洞在水上飽覽古橋、古關、古鎮、古刹的幽靜景色也可領略"楓橋夜泊"的意境至於鐵鈴關則又稱楓橋敵樓是明嘉靖三十六年間為抵禦倭冠而建後被日寇焚毀清道光九年重修現在的鐵鈴關是近年又重修的關與橋相連橋含姑蘇水鄉之秀關顯古道要塞之雄清人吳照在寒山寺裏的題壁詩有"鐵鈴關外景如畫人立楓橋數客船"之句。

寒山寺現在已成為一個觀光景點已毫無佛寺莊嚴肅穆之氣楓橋及鐵鈴關也只能供遊人恁弗發思古之幽情而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