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28 00:48:39瀏覽263|回應0|推薦1 | |
金陵二日記遊 八十八年清明節前,筆者與內子返鄉掃墓,回程途次南京,稍作二日遊: (一)再遊秦淮 泰淮河本是長江下遊的一條支流,與南京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河的兩岸在六朝時代,是主要的商業區和住宅區的所在地,也是建康城南面的門戶,唐朝詩人杜牧在他的一首"泊秦淮"詩中寫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由於這首詩更提高了秦淮的知名度,遙想千餘年前的十裏秦淮,六朝金粉韻事逸聞,至今仍為人們所樂道,近年來為發展觀光事業,南京當局又疏浚河道,在兩岸重建河房河廳,歌聲燈影,隨波蕩漾,而夫子廟也全面修複,供人遊覽。 夫子廟前,四處懸挂著大紅燈籠,到了晚上,燈火輝煌,與河中倒影相映成趣,相傳明朝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在秦淮河上,點燃水燈以弗祭陣亡軍民,因此夫子廟前即成了繁華燈市,而"燈火秦淮"也列為南京一景。 秦淮河畔發生的歷史掌故,實在數不勝數,尤以在朝代更替之際,曾出現不少風塵奇女,其中以"秦淮八豔"的事蹟,最為人們所樂道: 一、 於今在烏衣巷旁,尚保留香君舊日庭院—媚香樓,此樓座落於秦淮河南岸,與夫子廟為鄰,玲瓏小巧,典雅古樸,依然保留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風貌。 二、馬湘蘭是一代名妓,才華出眾,通音律,擅歌舞,著有"湘蘭子集"詩卷,及"三生傳"等傳奇劇本,同時又擅畫蘭竹,集作家、畫家於一身。 三、柳如是亦是明清朝代更替時之名妓才女,美豔絕代,才學過人,著有"湖上草"、"戊寅草"詩集和尺牘,不僅此也,她的書法更是鐵腕銀鉤,別具一格,她嫁給東林領袖、文壇名流錢謙益,當清軍南下,南京危急時,柳氏曾勸錢一起投水殉國,而錢則貪生怕死。後錢降清北上,而柳則留在南京,仍與抗清將士往來,並變賣私産勞軍,最後為了保護錢氏産業,竟而自盡。 四、董小宛,不僅姿色豔麗,才思敏捷,對於詩詞書畫、彈唱、歌舞、刺繡、烹調,可說無一不精,幼年因家貧墮落風塵,後與復興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結合,恩愛逾恒,可惜天不假年,正當念七之妙齡,就香消玉隕了。 五、顧橫波才女也,為人端莊嫻靜,精通詩詞,善畫蘭直追馬湘蘭,而姿容則尤勝馬湘蘭,擅長長曲,時人推為南曲第一人,文人學士,坐無橫波不歡,後嫁於江左三大家的龔寶山,顧則利用龔的地位財富,不時資助抗清人士。 六、卞玉京對於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尤通史詩,與四公子交,後嫁於東北一諸侯,因不得意,乃以其侍女瓜代,本人則削發禮佛,皈依三寶,改稱玉京道人。 七、寇白門色藝雙絕,名噪一時,為明朝功臣保國公朱國弼買去作侍妾,明末甲申之變時,京城陷落,朱全家被俘,寇以重金將朱贖出,算作報恩。然後短衣匹馬,帶一侍女回到金陵,仍和文士詞客往還,旋又改嫁一揚州舉人,仍不如意,乃又重回金陵,再張豔幟。 八、陳圓圓風華絕代,能歌善舞,遠近馳名,聲震一時,被明末國戚大臣田畹買去,獻於崇禎皇帝,不料因國勢日危,皇帝無心美色,仍送回田畹府中,此時李闖王大軍逼近京城,田畹設宴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舞伎進廳堂獻藝,三桂一見,驚為天人,席間驚報忽起,田畹驚慌失措,吳說:"如能以圓圓見贈,吾當保護君家無恙",言畢未俟田畹回答,吳即將圓圓帶走。李自成攻進北京後,吳三桂之父投降,三桂自山海關回到北京後,得知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沖冠大怒,遂降清與李自成之農民軍開戰,不分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隊在北京搜到圓圓,飛送與三桂,此後三桂即帶著圓圓,由秦入蜀,然後佔領雲南,後來圓圓失寵,削發為尼,及三桂死後,圓圓亦自沉以殉。 在秦淮八豔中,她們的共同點就是:個個天生麗質,聰慧過人,能詩能畫,精於歌舞,談吐風雅,知書達禮,她們雖然墮落風塵,但是良心未泯,熱愛國家,對被異族統治,深感不平,常懷故國之思,與時下從事此一行業者,實有天壤之別。 清初大戲劇家孔尚任,在描寫秦淮妓女的詩裏,曾寫道: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