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7 21:39:25瀏覽3436|回應3|推薦131 | |
「海地」這個國家,對我們身在台灣的人來說既遙遠又陌生。 《希望之樹》這本書,帶領我超越地理與文化的距離,緊緊貼近我們的處境、情感和心房。 《希望之樹》說的是和海地有關的繪本故事。 海地和我們台灣有很多相似之處。 為什麼呢?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小島,在過去曾經因為林木蒼鬱,遍地青翠,風景怡人,如詩如畫,被譽為「安地列斯群島的寶石」。 同樣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擁有青山綠水的美麗風景,亦是世人所讚頌的國家。 然而,從法國殖民掌權中掙脫獨立後,為了生存,遍地山林便成了海地理所當然賴以為生的天然資源,除做木料,也製成生火用的木炭,一再砍伐的結果,使得海地的山坡漸漸光禿禿的一片,一旦下雨就很容易造成土石流失,使得他們開始飽嚐無力抗衡大自然反撲的惡果。 最近幾年,台灣也因濫墾濫伐林地的結果,只要逢連續豪雨,就不斷出現襲捲土石和樹木的滾滾洪濤,從山上狂奔而下,沖刷山壁,掏空路基,也截斷橋樑,造成難以數計的災難。 只要是破壞大自然,大自然不論族群人種,絕對會「公平的」在無預警之下進行反撲! 海地人有個傳統,在初生嬰兒誕生後,父親便為新生寶寶植下一棵樹,他們將樹視為小孩的守護者,陪伴小孩一起長大。 《希望之樹》就是以這個傳統做故事主軸。 故事主角是位名叫法希里的小男孩,因父親遠赴城市工作,妹妹出生後,肩挑起這項使命,喜歡吃芒果的小男孩,手上拿著芒果核,想種一棵芒果樹作為他妹妹的生日禮物,卻沒料到事與願違,遇到許多困難。第一顆種子雖發芽了,卻被山羊吃掉了,第二顆種子被暴風雨吹走了,還有一顆種子在焚燒林地實被燻得焦黑……。 法希里不管如何努力,總是盼不到種子發芽成長茁壯。 就在法希里倍感挫折,不知所措時,他去幫忙爺爺清除院子裡的白石頭時,忍不住難過的告訴爺爺,沒辦法為妹妹種一棵樹。 爺爺告訴法希里:「你種樹的時候必須懷抱著『希望』。」 爺爺的話,激勵了法希里想到辦法解決困難,他把石頭築成一道牆,保護種子不受外力威脅,接著法希里認真澆水、觀察與等待,小種子終於發芽漸漸長成有葉片的棕色細枝幹。在幾個月後,樹也順利的成長茁壯。 據作者表示,今天海地有一小群人開始在山上種樹,但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因為許多土壤都已經被沖刷掉了,而且人們還是拼命砍樹滿足自己的需求。但這一小群人還是很努力,也很有耐心,運用新的種植技術,並保護樹苗,已經有不錯的成果。現在,有些鄉間的山坡都點綴著一圈圈小石牆,每個石牆裡,也都長著一棵為將來帶來希望的樹。 故事裡,法希里爺爺說的話:「必須心中懷抱希望」。 這是《希望之樹》作者凱倫‧蓮‧威廉斯女士想透過這個故事傳遞的重要信念:就算環境困苦艱難,就算履遭挫敗,只要心中充滿希望,就有動力自重重難關中突圍,找到出路,否極泰來。 這次海地發生大地震,這至少是1770年以來海地最強烈的一次地震,海地通常不是地震多發地區。 這座城市人口稠密、窮人眾多,遇到如此始料未及的天災,根本無力即時形成良好的救難機制。透過媒體,看到一張張絕望無助的臉與空洞不知未來的眼神,每看一回,忍不住難過得眼熱鼻酸直掉淚。 海地的災難、北歐國家與新疆地區的雪災、澳洲的酷熱,似乎警示我們;地球存在許多無法預測的天災不知何時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我們的科技成就所引發的貪婪,使我們變得更加無知,對所有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才能扭轉這種局面。 此刻,好希望海地的受災人民能「順利」「有效」的接收到各國的物質援助,早日重建家園。遠在台灣的我們,能做什麼呢?除了盡己之力,撥一些金錢做捐助,同時也讓我們用最真摯的心,祈求老天爺把我們的關愛傳遞到海地,愛是無遠弗屆的,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用愛撫平所有的傷痛,讓我們和海地人民一起在心中種下「希望之樹」,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創造無限的可能,為其所愛的家園與土地注入希望和新的生命!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