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8 06:36:47瀏覽4391|回應37|推薦2 | |
中國和港澳都不急於看到統一的台灣,只有馬英九急著想要與中國統一。 港澳是中國境內享有一國兩制權利的特區,雖然人民自由多少受限制,至少人民還能享受某程度的民主參與。人民拿的護照也不同,港澳護照在世界各地的接受度遠比中國護照高。 在中西通商仍未順暢時,香港曾經扮演過中西交流的重要管道,香港回歸時經濟暫時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中國為了引誘台灣人上一國兩制的當,港澳成為秀台灣人的櫥窗。他們在經濟上也就得到北京的特別照顧,一有蕭條跡象,北京馬上鼓勵中國人前往觀光消費,但是這種異於一般中國地區的特權,必然也在國內造成不平的聲音,何況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自治區,他們都想爭取獨立。 香港的中西交流管道地位,隨著上海、武漢、青島、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商業的興旺迅速消失,香港扮演的櫥窗角色也因兩岸關係的和緩漸失重要性,香港開始走入明日黃花的命運,不但商業會逐漸蕭條,人民自由會逐漸消失,年輕人也會被徵召入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護香港的前途,有點腦筋的香港人當然不會希望看到台灣很快和中國統一。 中國呢,在國際場合中共官員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中國不只有一千三百枚飛彈對準台灣,也不准台灣有任何國際生存空間,一般人自然假定中共政權急於逼迫台灣就範,在一國兩制下趕快與中國統一。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保持現狀的和被統一後的台灣對中國的好處,便不難理解中國並不真急於統一台灣的道理。 在解釋這道理前,先舉一個看似沒有關連,卻有同工異曲之妙的例子。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後,從來沒有過真正和平日子,甘乃迪和赫魯雪夫的古巴對抗幾乎導致核子戰爭,冷戰期間柏林的封鎖,再來是韓戰,越戰,雷根以軍備競賽拖垮蘇聯,之後就是科威特、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美國不斷的戰爭與軍備競賽部分是政商勾結的產物,美國父母的兒女生命損失慘重,但戰爭與軍備競賽對社會的效果不完全是負面的,它可以轉移美國人焦點,激發美國人的愛國心,也刺激國防、軍備、武器和航海以及高科技工業的發達,之外也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和幾十萬人的工作機會。 怎樣政商勾結呢,美國總統在軍事事務的判斷總是傾聽軍事將領的分析之後再做決定,這些將領一退休或提早退休,幾乎全數被國防與軍火工業聘請為高級顧問或主管。為了保持與國防工業有深厚關係,即使現任將領也會妥協判斷,暗中協助這些工業。不少政治人物在政治獻金誘惑下,或明或暗也會支持有限度的軍事衝突與軍備競賽。換言之,很多人利用有限度軍事衝突與軍備競賽自肥。 回到統獨,對中國而言統獨不是很迫切的問題,馬英九、台商和部分台灣人早就對中國交心,早一天晚一天統一又有何差別。現在中國很多邊陲地區如西藏、新疆、青海、黑龍江的少數民族都已看破,他們在明清之前就像台灣,並不隸屬中國,現在所謂的自治也只是漢民族的同化伎倆,因此族群衝突與獨立運動不斷;另外經濟沒有計畫的任其發展,造成嚴重的城鄉與貧富差距,人民不滿情緒高漲。 北京政府只能一面安撫,一面製造敵愾同仇的愛國情操,喚起「大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來掩飾層層的國家與社會問題。世界上哪有比利用美日干涉中國內政,企圖煽動分裂主義的台獨份子更為有力的手法。中共一再講他們的飛彈對準的不是血濃於水的台胞,而是外國的分化勢力就是這個道理。中國為了爭取國際地位,和與列強爭奪全球影響力,台灣問題必然會一再地被利用。換言之北京利用台灣問題來轉移國內外焦點並鞏固政權。 那麼馬英九為什麼希望台灣與中國趕快統一呢,有幾個因素使我們不得不做此合理推測。馬英九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他父親臨終時交代淚流滿面的馬要以中國的統一為己任,他當然會努力實現對父親的承諾。他認為中華民國領土仍然包括中國和蒙古,只要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和中國統一,他在中國的歷史地位就會永遠確立(先決條件是他未被整肅),至於政權是自由民主或專制對他並不重要,他作為一個中國人,國家的統一才重要。 他的野心不止於留名中國青史,他還夢想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只要他促成台灣與中國的和平統一,他真的有可能拿到和平獎。自從馬英九執政後,在泛藍官員和媒體的配合下,和平獎委員們已經很難聽到看到台灣反對統一的聲音和馬政權侵犯基本人權的事實;他們看得到聽得到的,盡是台灣人上下同心,期望與中國統一的消息而已。 會動腦筋的台灣人應該怎麼主張呢,還是維持現狀,耐心等待世局大變動時可能帶來的機會吧。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