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根的牡丹,耀眼經濟成長下的中國隱憂
2010/01/21 23:29:10瀏覽3581|回應18|推薦16
旅美作家陳之蕃,寫過一篇散文,失根的蘭花,在文末,有這麼一段感慨:

”...... 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于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

今日的中國,雖然沒有亡國的問題,但卻有遺失文化之根的隱憂。表面上,中國口口聲聲的說自己是所有華人的祖國,但散在全球的華人,完全同意這一點的人,並不是全部,甚至,不見得佔大多數。原因不在於她的血統不對,不在於共產主義,甚至於也不在於是不是傳統大義的代表。

關鍵是她沒有好好的把屬於中國人的文化好好的扎根在所有華人的故土上,於是中國只是所有華人的家郷,但不是所有華人靈魂寄託的歸處。

我在大陸的這幾年,深有所感。我覺得政治上雖然不民主,但我能認同在這麼大的土地上,參差不齊的人民政治知識水平,要維持一個穩定的國家,我想不出還有更好的作法。可以這麼說,在我個人的看法裡,如果不民主是惡,但在保障現有國家完整,大多數人民生活安定的前題之下,這個惡,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並不會用西方國家的政治道德要求,去看中國政府。我也深信,中國人必需要自己去探索中國人的最好政治制度,因為中國確實獨一無二,和西方國家大大的不同。

在過去,中國人受到了錯誤的政治思想指導,過了一段很長時間的窮日子。當時的中國,絕大多數的人,只要能活下去,活的好,就是一種幸福。

但在中國高速發展三十年後的今天,已經有相當多的中國人不再有活的好煩惱,反而產生了活的太好的煩惱,空虛。除了錢以外,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追求的。所以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各種因錢而生的光怪陸離現象一一冒出。

最近在大陸很紅火的”蝸居”,反映的其實就是這些現象之一。為了過好日子,為了要解決房子,做人二奶並不是可恥的事,甚至,隱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好”事。

當然,這片子後來也被很多人批評,傳遞了錯誤思想,但這種泛道德的說法,在大多數的中國人民心中看來,也只是個遮羞布而已。中國已有太多的人認同了蝸居中女主角的做法,甚至也有很多的人在實踐。而男主角的行為,估不論其結局有多淒慘,多有暗示性,和女主角一樣,也受到了很多中國人的理解,甚至認為大男人當如是也。既做高官,又有情有義,是真丈夫。

其實,這部片真真實實反映出來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貪官污吏,也不是二奶問題,更不是一且向錢看的銅臭。而是中國人的人生追求,竟然只剩跟錢有關的東西,其它的,一無所有。

何以致此?

因為當人富起來後,如果在他成長的歷程中,沒有給他一個豐富的精神文化種子,那麼他就只能在物質生活裡去找尋滿足。中國現在的情形,就是這樣。

甚至,我還可以大膽預言。這種現象如果沒有改善,遲早中國要有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宗教信仰冒出頭,雖然不會去涉足政治,但卻會讓社會因此動蕩不安。

何以中國人沒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種子?因為中國沒有好好的去把本國的文化深深的扎入國人的心中。

我這樣說,中國政府或某些深愛祖國的人,肯定會說我放屁,然後列舉出種種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教育和內涵。坦白說,不用對我列舉,我人就在上海,凡夫俗子的小孩子教育中,有多少和中國文化有關的東西,以及重視程度,我很清楚,沒有必要去打口水仗。是不是如此,或我觀察不夠完整,自在人心,口舌是非,沒有意義不是嗎?

中國現在,確實是有加強的企圖,也確實在做了。但說實話,做的太晚,太少和太淺了。現在主導中國發展的六零,七零,八零年代的人,他們過去在中國文化上有多深入的教育,我用我自己這幾年來的經驗就可以判斷了。

我因為工作,常要到不少中國的大企業裡去做簡報。我的簡報最被大陸人批評的,竟然是成語太多,看不懂。然後要我寫的白話些,簡單些,直白些。當我的大陸同事這樣跟我說,而我也知道對方無惡意,甚至連他自己都承認有很多成語他們看不懂。我心中就一陣悲哀,這些幹部,這些同事,絕對都是中國社會裡的精英,現在或未來二十年的中國發展主導者,對中國文化中的成語應用,竟然淺薄到這種程度。

當我開始去對中國市場進行資料收集,在生活中,我再從各種媒體,報導和小說故事中看到了中國是真真正正的丟失了大部份的中華文化。

我講的中華文化不一定是儒家文化,而是一種對自己民族數千年文化傳承的真心認同和理解。中國的政府高層,確實是文化人,也深懂中華文化。但那都是舊幹部,基礎教育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奠定的。在他們失落的三十年裡成長的官員和精英,再也看不到這種內涵了。

如果上位者都開始逐漸庸俗化,逐漸的去中華化,又怎麼強求下位的老百姓,去懂得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理由是什麼嗎?

我很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可以很清楚的向外國人說明中國文化的優美在什麼地方。從數千年前,中國人就有多樣的文化起源。歷代以來,也有各種的文化融化,政治體治先進,工藝發達。歷經各種戰亂,中國人始終屹立不搖。中國人雖然歷經數朝外族的入侵,甚至建立了王朝,但最後不是中國文化被收編,而是外族文化被吸收轉化,又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份。

這些中華文化的內容,源自於我從小被兩蔣政府教育,給我機會去瞭解中華文化的內涵。雖然在小學,中學到高中都很痛苦,但在成人後,藉由這些底子,我可以很容易的去自己吸收和瞭解中華文化的各種精華和思想。也可以和西方文化的思想做個比較,更清楚的知道中國人為什麼叫中國人。

在台灣,六零年代,七零年代到八零年代的人,基本上都找得到和我很相似的人。 我文風沒有變,在台灣向不同的人做簡報,投文章,都沒有人質疑我文中的成語他們看不懂。甚至還可以稱讚我中文不錯,連某些少見的成語,都能精確運用。

其實我們在中國最近拍的電影,藝術和文學作品中去看,我相信有心的人更能看出來,目前中國的文化中,傳承於中國千年來的內涵,佔比不高,更多的是較為寫實的文字運用。

大紅燈籠高高掛,拍出了什麼中華文化內涵?中看不中用而已。借用了中國古代的場景和服飾,膚淺的去探討了大家族中的情感故事。所謂的人情衝突裡,有什麼地方是源自於中國文化中家族血脈相連的文化底蘊在其中?其實沒有,有的只是對過去中國家族文化的刻板印象和錯誤理解。

我舉一例就可以證明。

三妻四妾一向被視為中國員外的邪惡代表,但有多少人知道,在中國傳統的家族文化裡,妻妾地位固然懸殊,但對員外而言,他一樣要擔負起所有妻妾本人以及其親人的生活照顧。根本不是像現在被妖魔化的富人形象,對小妾只圖美色,對妾的親人,如奴才般使喚。這個在很多古代文獻裡都有記載,身為中國文化的發源地,對這種家族間的血脈相連和族長責任關係,有多少著墨?

但回頭看看在日本或是韓國的作品,固然是有類似的情節,但在片中或書中,仍然會充分的傳遞出其國家社會對於家族關係的重視,和固有的正統意義。

坦白說,現在中國的大片,除了不要做漢奸,地主可惡,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外,還有什麼?

我不信中華文化的底蘊只有這麼些東西。我只能說,拍的人找不出來,看的人也無所求。

這樣的國家,要自居為中國人的祖國,我只能說,地理上我承認,但在靈魂和思想上,中國實在沒有散發出那種中華古國的感覺。我沒有看到我祖先的印記,飄揚在中國的每一片土地上。

失根的牡丹,再美,也只能讓人感到一種俗艷,及短暫的芳華。中國若要真正的變成從靈魂到肉體都強大的國家,必需要找回來中華文化的靈魂,讓所有的中國人可以在靈魂的深處感受到祖靈的招喚。

今日的中國,真的沒有。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pc&aid=370984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江湖外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成你對傳統文化的評論
2010/04/22 11:34
完全贊成你對傳統文化的評論.我也認為大陸要出問題,就出在這塊.如果大陸一步一步越來越有傳統中國人(不遠只要追索到清末民初就行)的優點.大陸以今天政治動員的力量,做事一定事半功倍.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2010/01/28 13:53
我们所持有的重心不同,在下也没什么可争辩的。毕竟我只是“不服气”不是“自卑”哈~~

也许我对华夏祖先的了解确实不如您吧。

抱歉了,多有叨扰 :)
我的家乡在远方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循着友人的推荐前来拜读
2010/01/28 11:49
首先我要說,我非常欣賞您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也同意目前大陸的傳統文化教育頗有不足,舉雙手支持在大陸全境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另外您對大陸政權組織形式的寬容,在臺灣也是罕見的(當然我不否認中共做得還不夠好,應該繼續改進)

不過有幾句不成體系的話想說出來稍作探討

首先。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振興。文化作為精神最明顯的載體非常值得重視。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魂魄而非具體細節。要看文明的傳承者們是否繼承了傳統中最核心最閃光的部分。於中華文明而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是“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 是“茍利國家生死以” ... 是諸子百家那些生動而永不褪色的智慧,是豪俠烈士們的錚錚鐵骨。那麽這些精神消失了麽,這些風采泯滅了麽?是的,我曾經以為這些都沒有了,但那些最普通的中華兒女卻一次次的提醒我,我們的魂魄還在。

而那些剎那間作出感人淚下的舉動的人們,正是身邊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多半不能出口成章、活得辛苦而泯然眾人。可這就是他們構築了我們民族精神的主幹,依此那些遷客騷人才能創造出紅花綠葉的絢爛文化。

其次。文化不會是一成不變的,糾纏於繁簡優劣,一定要一方壓倒另一方是非常無聊的舉動。“煙”有幾種寫法、各表示什麽細微差別,這實在是次要而又次要的事情。文字首要目的是在交流,只要交流無礙繁簡共存也沒什麽。能做到寫簡識繁或者寫簡識繁就可以了。當年茴字還有不止四種寫法呢,現在不也都沒了...

還有。現代社會從廣泛的角度觀察,必然會缺乏王朝時代那種文質斌斌的風度,也必然缺乏戰國時代那種勇武豪放。但是這兩種氣質並不是消失了,專業文史人員和數量巨大的業余文史愛好者繼承著傳統的文章華彩;勇武豪俠精神也存在於民間和軍界。如果樓主有心,進入隨便哪個相關論壇,總能找到誌同道合的人、找到造詣頗深的人。打開電視也能看到制作精良的節目,比如當年的《科教文系列》後來的《圓明園》《青藏鐵路》《大秦嶺》... 《百家講壇》《開壇》等節目更是具有極佳的收視率

最後,公司間的普通商業文案、技術文檔,還是應當追求平實準確簡潔。他們看不懂成語確實令人(也令我)不爽,但若是我寫文案一般不加什麽形容詞的,更何況“生僻的成語”了。
我的家乡在远方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8 13:43 回覆:
不要不服气,什麽侠气等等的,那只是一种人性,美国也有,日本也有,非洲也有,有什麽本土文化在里面?只有中国人会舍身取义?用这个来说是中国文化的神魂,那是蔑视了中国文化,而不是重视了或是理解了中华文化。

在你回的博文里,中华文化其实是在你用的形容词上,不在那些只能说是善的行为上。

所以,你真的了解了那些是我们固有文化的沈积?那些是你和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的不同?我想你知道些,只是没有去深思,那些是我们中国人专有,那些是儒家圈共有,那些是人类都有的。

说明人类智慧的文句是中华文化的一部份,但什麽君子自强不息的行为,很抱歉,那是很多国家都有的行为,但形容词是不同的。

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伦行为,那就是儒家圈共有,而发源於中国文化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人,莫非王臣”,这是中国文化的字句,也是中国文化中对自己的信心和豪气,这是中国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中国的智慧思想,是中国文化。

讲到这里,我就要很遗憾的告诉你,大家有的人性美德,中国人的确有,但中国人特有的美德,那是跑掉不少了,所以,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消失了不少。我想,我前面举的例子,应该可以证明了。

不要小看这些,你如果有机会到韩国,和韩国人相处,你看看到他们仍保留了和上级喝酒要避面而干的传统文化行为,中国留下了什麽?

日本留下了茶道,但创造了茶的中国,留下了什麽?你见过几个人喝茶像日本人那种喝法,而且还以此为豪。

不要因为自己不做,也不会,就说那是虚伪,祖宗就有更为讲究的作法,中国还剩多少?

算了,讲再多,你也未必明白,因为你可能没有真正的去知道,我们的祖先有多优秀,只会说中国人很优秀,然後举几个学校教的例子。那你只是因为面子而说中国人优秀,而不是透过自己在中国典藉中的浏览,真正的感动,深深的知道,现在的中国,留下的太少,知道的人太少。

不要小看简繁之争,这一步都踏不出去,讲什麽都是白讲。就像只懂片假名平假名的人,是无法理解日本文化精髓的,因为在日本文化深处,汉字也在里面,一样在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特色,光靠平假名,片假名,最多就只会发音而已,能懂日本文化吗?

Zoe 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文化
2010/01/25 23:09

您知道柏楊的 "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嗎?.

http://www.greenfieldbookstore.com.hk/new_page_41.htm

柏楊用醬缸來比喻中國文化. "他認為中國人的仁義道德都只是在書上而已.我們的社會不講是非,只講利害. 中國人是一個在各種壓力下受傷很深民族,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出門臭別人或阿諛別人兩極化的語言。

柏楊和他的朋友正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中從沒有過的人權思想,希望人權能夠成為中國人的終極關懷和終極理想,使中國人脫胎換骨,跟其他文明國家一樣,成為一個有尊嚴 、而又尊重別人尊嚴的民族。"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6 07:29 回覆:
所以我希望中國能夠深思,從自己以前的文化和歷史裡去找出來好的部份,強大自己的部份,而不是去拾人牙慧般的依樣劃葫蘆。

現在台灣和中國,都有這問題,工業創意和想法,都想和西方靠攏,而沒有想過。你再怎麼靠,也不如人家自己本土原汁原味的強,還不如自己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以自己本土的文化內涵中去創出新東西,這東西既好找,又不怕被比。

為人處世也一樣。人家生活習慣和中國傳統本來就不同,他們說的民主,人權,中國何嚐沒有?包含綠色環保,保育動物,全都有,但我們自己拿來用嗎?

我們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所以自己祖宗早就講過的,我們不屑找,不屑用,反而是拿著別人說的話來羞愧自己,認為是進步的思想。何必呢,兩邊言論對照一下,我們再用出新的觀點,人家才會尊重你,認為你有在用腦袋,是創造者,而不是跟隨者。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6 07:22 回覆:
當然看過,我以前算他的粉絲了,從萬馬奔騰起,他的作品能看的我幾乎都看了。

他的觀點當然有獨到的地方,對中國文化也有很深的理解。但隨著我的成長,和對中國文化的瞭解,我也必需要說,他經歷的年代,是中國的黑暗年代。中國文化中的黑暗面,被他發現的淋灕盡至。但有黑暗處亦有光明,文化本身無對錯問題,都是後人如何發揮。用之為惡,用之為善,都是這個文化的產物。如美國文化中,對印地安人和黑人的過去,何嚐有人權?西方百多年來對中國的壓榨和侵略,又有何人權?

中國文化的仁義道德既然在書上有了,但人不去用,那就不是文化問題,而是人心問題了。文化沒有什麼對錯,出問題的是人,但人不敢承認或面對,就找個託詞給文化,說中國文化是醬缸,有錯的是無法反對的文化,人是沒有錯的。千錯萬錯,全是文化的錯,你覺得合理嗎?

尊嚴是因為國家強了,力量大了,人家才給你的。你有了力量,你尊重別人,人家才會覺得被尊重,否則叫拍馬屁,低頭。呵呵,中國積弱百年,柏楊老先生只見尊嚴,沒想過,國民尊嚴就是國家尊嚴,平等的兩國人民,才能互談尊嚴,否則,就由私誼或財富及地位來談個人尊嚴,如此而已。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不是说简体字没用 也不是要废它们
2010/01/25 10:54

但是即便内地的学者也在讨论第一轮简化的不恰当之处.

其实最糟的是对于简化所做的辩解.前一阵子,udn也有人争辩简体和正体问题.大约在哪个时候,内地某官员宣称简体有助于识字,大陆的识字率达到略高于台湾的水平.但是台湾网友指出,使用正体字的台湾识字率长期以来领先内地,台湾识字率最后的难啃的骨头是那些年纪很大的日语说得比普通话好的人.大陆网友说台湾识字率很早就很高是因为曾经接受联合国经费援助.这个理由表面上可以为简体字辩护.但是另一方面等于指出,根本的而且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投入(物质条件)不是非物质的字体.大陆如果没有经改成果使得教育投入增加,现在的识字率仍然会落后于台湾的.何况,还有人辩称简体字其实为数很少,无碍文化传承.那么,有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就那么少数几个字体变动这样的非物质因素的的效果大于教育经费设备人员等等物质因素的投入?

高喊唯物的人,在几十年前审视字体和识字率,文化水平等问题的时候回避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条件(那时候国家财政力量薄弱,何必哪壶不开提哪壶,自找没趣)反而找次要而且没有反抗力的非物质条件下手.这样不实事求是的心态种下日后很多问题的根.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5 12:26 回覆:
簡化本來就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學術問題。政治問題用學術方法來解釋,當然是左支右絀。所以解決之道,還是政治解決。

政治解決,主要就是找下台階。如何在不減低過去決策者歷史地位下,改變風向。另外,就是過去錯誤的觀點灌輸,已經讓下一代把這問題和面子混在一起了。有些人會以為恢復了繁體字,就是認輸認錯,以致於立場堅定的反對。

其實沒有必要。都是中國人的東西,恢復起來也沒有什麼誰輸誰嬴的問題,如果為了小小的面子,而把祖宗的東西丟掉,那才是真正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就從恢復讓人民自由使用繁體字做起吧,先在法律上去除限制,然後慢慢的從高等教育下手,一步步的讓所有人都能認得繁體字,而且明白含意。至於未來,用簡用繁,根本不是問題。就像英文,同一個意思有短有長,不同場合,不同角色,自然使用,這不是很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基本上,我赞同您大部分的观点。
2010/01/25 09:26

但是我还是要说,您跟多数的台湾人一样,面对大陆人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也许不是出自您的本意,但是确实是影响到了您的认知。

请原谅,我这不是指责,请您理解这一点。每天浏览台湾的网站,我了解台湾人的这种思想现状,很无奈。

不过,关于文中国文化传承的这部分,大陆还是调整的过程中,毕竟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当然,这是巷道党本身的问题,可以说现在也变成了它的原罪),而这三十年中还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解决温饱的问题了。我小学一年级的小侄女,上学第一课就开始学三字经,而这在我那个时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请给点时间吧!至于说到繁体字,它在大陆的某些地方还是被保留着的,只是现在还没有普及而已。而接受简体字教育的我们,看起繁体字来一点问题都没有,我想台湾人看简体字书同样也不会有什么根本的问题。这应该可以说明简体字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失根吧?您也说了,中国之大、之独特,使得它面对很多问题,能把它做好,不是一件难事。想想,繁体字在国外推展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书写的复杂性吓退了一干人?简化字其实是在几十年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更何况,简化字最先的提出恐怕还是在民国时期吧。

您文章中透露出的对中华文化的尊崇让我很感佩。您常有机会来大陆,本身又是饱受中华文化的侵润,何不以您为策源,以身作则地向你所接触的大陆同胞宣导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正统的中华文化。虽然您没有这义务,但我觉得总好过一味地贬损。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5 11:56 回覆:
你要細讀我所有的博文,你就會發現,我對中國大陸沒有蔑視的感覺,事實上,中國大陸今日的發展,確實讓人敬佩的。事實說明了一切,不是嗎?

你會感覺如此,其實多少是因為自己有些自卑,這源於心中確實覺得和台灣比,中國有發展不足的東西。就如同北大清華的學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看不起其它大學的人,但其它大學的人,一站在北大清大學生旁邊,就是覺得他們蔑視他們。(有些當然有,但即便再沒有,只因為沒有共同語言,所以北大清大的學生聚在一起,也足以讓其它大學的人覺得是在蔑視了)

但這又如何?二流大學學生,在進入了社會後,只要努力,成就不一定會被北大清大差,三十年後,誰蔑視誰,就不一定了。

我篤信這一點。

簡繁體字的差異,支持簡體字的人,一向以為只是認不認識,會不會唸,卻完全沒有瞭解,繁體字,是有意義和文化在裡面的,我舉個例子,讓你明白:

到了煙台,我站在岸邊,看著滿天的烟火,我拿出了一支煙台菸,在煙霧繚繞中,滿天的烟火燦爛無比,和阿傑及阿杰这些杰出的人相比,誰是豪傑,又有什麼關係呢?

到了烟台,我站在岸边,看着满天的烟火,我拿出了一支烟台烟,在烟雾缭绕中,满天的烟火灿烂无比,和阿杰和阿杰这些杰出的人相比,谁是豪杰,又有什麽关系呢?

上文中,煙,烟,菸,傑,杰,在繁體字各有其意,分別代表了雲霧繚繞的煙,伴著火光的烟,植物的菸,與人物有關的傑,和無形表現有關的杰。但到了簡體字中,全成了烟和杰。

你會說,有什麼差別,我聽得懂就好了。

對,在講話時,這無所謂,可是在文學表現裡,一字之差,意境就天差地遠。在文章書寫裡,不要重字的要求,在簡體字裡難如登天。

這些衝突,在你閱讀詩詞和古文時,特別講究。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句全無火氣,是指如雲霧般密集的花海,形容揚州的春天美景。
烟花三月下揚州,指的可就是在滿天的烟花伴隨著碰碰聲到了揚州,那裡還有上一句那種意境。

繁體字寫來,無需有人指導,望文即可生意境,簡體字能嗎?明白我博文裡感嘆的了嗎?

繁體字光從字面上去看,就能在腦海中神馳於揚州三月裡,一片大好春光的感覺?你還覺得簡體字和繁體字一樣?只是辨認問題?你還能說一樣看得懂?

簡體字造成的文化遺失,是精神層面的領悟和體會,不僅只是好看不好看的問題了。一眼看下去,你以為你懂了那句詩,你其實真的不懂。

這種例子,遍佈於所有典籍。光只是把繁體字的中國文化典籍,轉成簡體字,文章中的微言大義,一字中的隱喻,就要丟失不少,能夠說是忠實傳承下來了嗎?

至於你說書寫難,以致於嚇退一堆人,你這是在狡辯了。英文裡一堆複雜字母組成的專業術語,何嚐嚇退了中國成千上萬想出國留學的學子?問題不在筆劃是否繁複,而在於國力強弱。

我不是貶損,是陳述事實,中國政府必需直面這個事實。如果不肯面對,要說我是貶損,那就貶損吧。有智之士,總會明白何者是崢崢之言,何者是文過飾非。

我已經在宣導了,你不是已經看到了嗎?

desertfox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點偏頗
2010/01/24 08:45

一個民族的文化除了文字外, 還應包括其它很多方面. 只說文字吧; 中國大陸一般人對成語的運用不普遍, 恐怕只是習慣問題, 而不是對中國的成語一無所知. 你去問大陸文科的大學生, 葉公好龍是什麼意思, 他們應該都能正確的回答你. 在某些適當的場合, 他們也會不失時機的掉弄幾句成語以示風雅.

然而當你去問一個廚子同樣問題時, 他可能就不懂了.等你解是釋給他聽之後, 他或許會說; 那不就是表裡不一嘛! 直說不就得了?  然後回你一句諺語; "真是脫褲子放屁" , 然後回頭去做他的宋嫂魚粳, 傳承中華文化去了.

武漢每年都有書法比賽, 寫的都是繁體字. 我在昆明西山的一個攤子上, 付一百二十元人民幣給一個年輕人, 讓他當場書就我自撰的對聯送給我女兒; 因為他的字真是好.

其實中華文化就散佈在大陸的各個角落裡; 不同的餐飲, 民俗, 建築還有那無數的古蹟這些就是一筆最大的文化資產, 而且會永久留在那兒. 每年多少大陸人, 到本省外省各個不同的地方去遊覽, 在走訪之際就吸飽了中華文化, 那中華文化何曾失落?

大陸的領導人, 那個不學毛澤東; 都會掉幾句古詩詞, 在適當的場合裡去化解共產黨予人刻板的印象. 上有好者, 下必附焉; 怎麼說都起到宣揚古傳統的作用. 反觀台灣的政治人物倒多是言語俚俗, 不是嗎?

然而, 我還是認為文字, 尤其是優雅的文字及其運用, 只是文化的一部份, 傳統士大夫的生活形態也只是中華文化裡的某一個層面, 但不可能是它的代表. 文化一定是多面性的, 也可以是質樸的; 是沒有高下的.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4 11:01 回覆:
當然,文字不是文化傳承的唯一,但不會否認是最重要的工具吧?甚至,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份。

你人不在這裡,而且也只是偶而接觸,我天天在這裡和他們打交道,狀況比你想的慘。不是說就沒有人懂,或是沒有學的極好的。但中國不能只靠這些少數的星火來撐起場面不是?和日本韓國相比,不需要找特例,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熟練度,絕對是要比中國強上很多。即便是已經衰退的台灣,也都要比大陸高上一截。這不是主觀敵意,而是客觀勸告了。(不會有人以為我對中國政府有敵意,而來惡意誣蔑吧,呵呵)

你留言裡提的那個成語”葉公好龍”,嘿嘿,大陸這裡能懂,還能用的大學生,恐怕真是鳳毛麟角,因為我有次就掉了個書袋,用的就是這句,在諷刺某個客戶的領導,口口聲聲要搞先進管理,但決策層找我們來真的要讓做了,他又成了最強硬的保守勢力了。讓我郁悶的是,一群同事聽不懂就算了,還有人問我,”這領導有同志傾向嗎?”。我差點沒口吐白沫,再也不敢跟他說”龍陽之癖”和”葉公好龍”是不一樣的。

用成語,其實是借用中國過去的歷史,用最簡煉的文字,來傳達複雜的含意。

這種訊息傳遞,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密碼,可以驗證出對方對中華文化的底蘊理解程度有多少。講白了,你和我之間,文化粘合度有多高,看成語你聽得懂多少,我們就明白了。整個中國人,用成語探討,各地的方言裡,也有類似的,但叫諺語,或俗語。比如你剛才引用的脫褲子放屁,算俗語,但過於直白,沒有什麼深度的含意,也完全不能和葉公好龍的真實含意相等同。而諺語和俗語,則可以驗證在同一文化下,雙方的地方文化關係。比如”吃果子拜樹頭”,對台灣人而言,很快就懂了。但對大陸人,只能有種依稀感覺,卻不能像居住在台灣的人一樣,不但明白,還能聽出多種含義。

比如葉公好龍,可以講表理不一,也可以講光說不練,更可以講對方根本對真相一無所知,含意豐富,並不只有表理不一一種含義。而且,用這成語時,也有些講究。這成語最好是要指身在上位的人,那才比較正確。我要聽人說了某某葉公好龍,基本上是會認為對方在講某個居高位的人,而不會像用表理不一時,認為是平輩或同事。這些差別,對於從沒聽過葉公故事的外國人而言,是很難理解的,但這卻是文化相傳的重要一環。

你在武漢才看到一個年輕人寫,你注意了整條大街有多少人在做同樣的工作?武漢是什麼城市?二級城市。人口比台北要多兩倍以上,但大街上就這一個年輕人做。台灣你到任何一個小鎮,過年時,絕對有會有好幾攤擺出來,這在大陸是不可能的。

我說了,你看了那些硬體,但我們對於附著在硬體上的軟體,也能同時理解,兩者結合,是很能感受到歷史上的傳承的。這個,我在博文表達過了,不再贅述,你可以再去看看。

我博文裡已提到了中國文化斷層問題,高層領導的基礎教育不完全是新中國主導後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像江澤民這種領導,基本上都已經快成為歷史了,改朝換代的領導裡,恐怕這一代已經是最後一代最有文化底蘊的人了,但以後呢?

大陸的中華文化失落,非常嚴重,你在這裡住個幾年,就會明白。

質樸和粗俗,是兩種水平,質樸是優雅後的精煉,而不是用脫褲子放屁來表達質樸的。

講沒有高下,根本就是一種自我安慰,而且,很民粹,很虛偽。

什麼事情都有高下,來自於天份和努力。沒有高下,本身也代表了一種落後和退步,什麼都沒有高下了,那人類向上幹嘛?文化的學習和深入度,當然有高下,你花了時間,花了力氣去瞭解,在這領域,你就是比別人強,有什麼好否認和否定的?否則為什麼薪水要分三六九等?對別人也分有氣質沒氣質?

我過去的積累和努力,讓我寫的文章,語言的表達,讓別人覺得更為精準優雅,比另一位同事或客戶寫的讓人感到更舒服和含義深遠,這叫沒高下?

見了漂亮女性,稱讚她”沉魚落雁”好?還是說她”長的正,奶大屁股圓”好?聽不懂沉魚落雁的也不會喜歡後一種稱讚好嗎,尤其是一個四十幾歲肥頭大腦穿著西裝的中年怪叔叔來說。

你要堅持沒高下,你應該不會比我像怪叔叔,那你試試用我上面兩種稱讚法,在路邊稱讚女性,看那種讓你被女性感到很NICE,還回聲說謝謝的。要兩種得到的謝謝次數一樣,我就信你說的,文化沒高低。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中共的歷史就是批孔揚秦起家
2010/01/24 04:48
連韓國、日本都知道使用正體字且融入他們的文化,
我真的不知道中共要如何面對自己文化的宗主性?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中共堅持政治不改革,持續一言堂,
就算我們的意見再有道理,您覺得他們會聽地進去嗎?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4 10:46 回覆:
有人說,總比沒人說的好。

襄樊散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中国的教育
2010/01/23 20:27

是很失败的.

简体之大害不在简化书写.

真正深层的大害在于支持决策和至今为其辩解的理由过于草率.

正是这种草率作风,以致于获得科学类诺奖的华人没有一个是新中国基础教育出来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更是“万恶”的旧社会里读完大学或者大学读到中间.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4 00:28 回覆:
這個連結太勉強,我沒法子完全同意。
但文化根底不深,學問也是很難做好的,這一題材,日後有空會再談談。

我覺得簡體字也非全無用處,而且都推廣那麼多年了,廢也無從廢起,我只希望中國政府能承認繁體字,並且在中學後,有系統的納入正規教育體系。

筍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成語的中文,那是不夠資格叫做中文的。
2010/01/23 13:04
<>沒有成語的中文,那 是不夠資格叫做中文的。
2010/01/23 13:01
云洲旅人(tripc) 於 2010-01-24 00:25 回覆:
倒也不到沒有成語的地步,只能說知道的比較少,沒有台灣人用的多。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