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土地與花香
2013/11/20 10:06:58瀏覽66|回應0|推薦5
書評〈散文〉/土地與花香

推薦書:王盛弘散文集《大風吹:台灣童年》(聯經出版)

《大風吹:台灣童年》書影。
(圖/聯經提供)
寫散文想要形成風格,可能先要找到一種訴說的姿態。這姿態也許來自個人涵養歷練,也許來自說話的節奏語調。姿態若是擺得太高,難免顯得孤絕不易親近。姿態若是過於卑下,則文氣容易潰散。厲害的散文家,總是能夠不卑不亢地陳述,一方面平視世間萬物,一方面知道自己身在其中。在王盛弘的系列書寫中,讓我們看見一個散文家如何追求風格的完成。所有不得不說的事物,在他筆下一一歸位。他在面對回憶的時候,把細節呼喚出來,引領讀者走進逆光的風景裡。讓人彷彿察覺,文本的邊緣之外,還有許多新鮮事物沒說出來。

王盛弘在《大風吹:台灣童年》裡,用十六篇散文框住童年往事,根著於土地,只為收存一片真心。《大風吹》繁華落盡,真淳畢現,不賣弄聰明,也不說浮誇的話。書中所收作品,發表時間相差十多年,隱約透露了散文家的人生經驗與書寫歷程。藉由此書,我一再看見個人與時代的交纏,也屢次想起自己南台灣老家的三合院,那些敦厚樸實的人情……。王盛弘的寫作態度,或許就像在後記中提到的,在鄉下有個習慣,「有人送來一盤油飯,要回敬一錫口鐵罐的白米讓對方不空手而還。」

2002年,王盛弘以「三稜鏡」創作計畫獲得台北文學年金,試圖以文字折射出自我與時空的變異。他的目標是:「從海外無疆界的漫遊、台北都會的浸淫其中、鄉下老家的漸行漸遠,三個層面探究『我』與時代既身不由己又自有主張的,或遠或近、或親或疏、或張或弛的關係。」後來這項計畫一分為三,我姑且稱為成長三部曲。首部曲是2006年出版的《慢慢走》,此書為新世紀旅行散文帶來嶄新的面貌。王盛弘辭去工作單身上路,以符號為題,細細鋪陳異國行旅與當下生活。接下來,2008年出版的《關鍵字:台北》,凝視城市繁華的同時,也關注情慾與認同。如今,《大風吹》追認來時路,真是沖淡雋永令人低迴。

彰化竹圍仔長大的王盛弘,以〈台灣童年〉作為全書的開端,三十一則短文聯綴出無法復現的故鄉風情。我一直相信,童年的空間感受,深深影響一個人往後認識世界的方式。在鄉下長大的孩子,有朝一日必然會在筆下傾訴土地與花香。〈種花〉、〈清糜〉兩篇長文,可說是王盛弘這本散文集中最迷人的「交代」。〈種花〉描摹草木花卉,書寫者要做的無非是看見自己,也看見自己和他人的種種牽連。文中寫到母親與伊清晨交談,也是聚焦於花事。而自己的一切祕密即便沒有說出,做母親的其實都知道。或許因為都知道,所以更要含藏不說。〈清糜〉讓文字透出香氣,母親熬的粥至為清簡,卻是最好的療癒系食物。人間有味,最難得的是平淡自然。此外,〈大風吹〉寫爆米香,〈故鄉的野菜〉寫鼠麴草、馬齒莧、野油麻葉之味,皆從飲食經驗出發,最終形成一股懸念。面對無法回返的童年,王盛弘沒有感傷嘆息,只有悠長的虔敬與感激。

尤其令人難忘的,是書中台灣話的運用。王盛弘藉著語言形式,讓文氣變得從容。他的台語流暢典雅,正可以彰顯土地的力量、溫暖的花香。成長過程中,能夠見證這樣美好的時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大風吹,吹動了記憶,吹不散心中滿滿的情感。

【2013/11/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書評〈散文〉/土地與花香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283216.shtml#ixzz2l9Cn89TH
Power By udn.co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954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