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投竹山200歲天然湧泉 921時救了全村
2013/11/13 14:59:48瀏覽308|回應0|推薦15

南投竹山200歲天然湧泉 921時救了全村
記者吳思萍/竹山報導/聯合報
 
竹山鎮泉州寮的天然湧泉,吸引許多孩童前來戲水。

竹山鎮泉州寮地區有個200年古井,泉水終年不絕,夏天冰涼、冬天微溫,921大地震全鎮斷水斷電,村民就是靠天然湧泉才得以維生,地方文史工作者呼籲 能加以保存發揚,成為觀光亮點。
200年的古井,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泉州寮民眾世世代代都到那裡提水、洗衣,婆婆媽媽傍晚就到湧泉邊,大人洗衣,孩童玩水,至今還保有傳統的洗衣文化。
鎮民林桂梅說,嫁到泉州寮三十年,早期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到湧泉旁洗衣,鄰居互相聊天,十分親切,也是當地最純樸、值得保存的情感。
福興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林信國說,湧泉水質乾淨,有通過生飲檢驗,因此民眾可以放心遊玩,希望可以打造戲水區,並增設泡茶亭,讓大人小孩都能有戲水好去處。
福興里老里長鄒若時說,這個地點還有早期特有的文化,當時竹子推過地上,有一條條的竹痕,竹子拖下來綁竹筏,再運到清水溪,這裡若能發展為觀光亮點,可以結合親水設施、歷史故事、地方文化,將會是全方位的景點。
竹山旅客中心主任陳碧海說,台灣早期常見的河邊浣衣,是老一輩印象深刻的回憶,也是另類的社交場所,泉水終年不枯,早期是村內40多戶的民生用水,應該加以發揚,讓更多人知道。
TOP


 


 新聞提要

 
看60年前老報紙 8年級生驚嘆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聯合報新媒體中心校園演講列車,首站開抵樹德科大,數位匯流副總編輯張立帶行銷系師生一起探訪媒體的時代演變。

60年前的報紙,到底啥模樣?現今媒體又進展到什麼景況?聯合報系「新媒體中心校園列車」昨開抵樹德科技大學,帶時下幾乎不看報的年輕人進入「時光隧道」找答案,現場8年級生恍然大悟,原來各行各業不創新、尋求改變,很快就會沒入歷史洪流!
「聯合報新媒體中心校園列車」由高雄樹德科技大學起跑,近300名行銷系師生,在聯合報數位匯流副總編輯張立帶領下,一起探索媒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張立開門見山點出,包括柯達、諾基亞、黑莓機、無名小站等國際企業,在科技快速演進中都破產或淘汰,台灣報紙發展長達60年,同樣也面臨衝擊,尤其時下年輕人不看報,轉而在3C產品中「找新聞」,媒體更需創新轉型,尋求出路。
張立當場「秀」出聯合報60年前創刊的第一份黑白報紙,讓在場的8年級生驚嘆,「原來最早期的報紙長這樣」。
張立指出,數位匯流已是趨勢,如今各報都開始發展App,讓資訊更「行動化」,聯合報2009年即搶先投入數位匯流,開發的App提供每日新聞,也加入許多生活提案設計,是生活實用的「好夥伴」。
學生周季佑好奇,現在報紙偏羶色腥風格,為何不多報些國際新聞?張立說,不論是報紙或電視台,都很難放棄收視率或閱讀率,反觀有些內容優質的國際新聞節目卻不叫座,但儘管如此,新聞理想仍不能放棄。
學生王庭諭問張副總編輯投入新聞工作的初衷,張立回應,新聞記者是為社會把關的人,沒有理想與熱情,很難待下去。他在新聞圈20多年,難免有挫折,但自從兩年前開始接觸平板電腦、App,彷彿打開思想牢籠,找到新樂趣,「創新,就是一種驅動力」,他笑說,同學不看報沒關係,不妨加入聯合報App玩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945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