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作者長期研究日本食農教育議題,本文為系列文章之一,閱讀前文「日本小學實踐食農教育:山形縣二井宿小學的教學經驗」請點選這裡。

────────────────────────────────────────────

日本食農教育中的體驗學習設施─高畠町農學校

日本鄉村的食農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依其對象約可分為「教育農場」及「休閒體驗」兩種形態。「教育農場」指的是以青少年兒童為對象,提供同一種作物至少兩種以上的農務作業,且實作時間長達二年以上者;其目的乃是為了促進學童對自然的恩惠及食糧生產活動之了解;學習場域不僅限於校園內,也包括與學校合作之在地農場。「休閒體驗」則以成人為對象,依其目的、形式與所需時間不同,而有「市民農園」、「滯在型農園(註1)」以及民間組織成立的「農學校」等各種型態。

這些食農教育體驗學習單位中,筆者曾在2006造訪由社區組織成立的「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註2),並上完上下二期的課程;2008年又帶領台大農推系師生二度造訪。最近,有不少朋友希望我推薦適合台灣參訪學習的日本有機農業農場,因此,我想就來談談「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因為這個組織除了是有機農業的先驅外,在「食育」一詞尚未誕生時,它就已經是推動食育的先驅,每年吸引了許多世界各國的團體去拜訪這個社區組織,它的理念精神及操作模式,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設立背景

「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位於日本山形縣高畠町,是由一群在地有機農民所共同創設的。早在1973有機概念尚未普及的時候,高畠町的有機運動即已萌芽,可說是以地方團體發展有機農業的先驅。當年一起「反時代而行」,拒絕綠色革命,發起「自給的農業」,提倡回歸農業「原點」──「提供人類原本應有的生存方式及守護生命的飲食方式」,共同組成「高畠町青年自治研修會」的這38名熱血青年農夫,如今皆已近花甲或古稀之年。而「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亦稱「共生塾」)就是他們在1991年所創設的。

「共生塾」的設立是希望達到農民自主與自立的目的。他們每年舉辦春/秋定期講座,開放讓村民參加,透過知識上的賦權提升農民在公民參與及與主流價值對話的主動權。此外,為使農業脫離經濟上的依賴及弱勢地位,他們主動創造農業體驗與交流的場域,讓更多非農業工作者了解有機農業的汗水與喜悅。

至今,「共生塾」培育的學員已超過500人,學員不僅來自日本國內,自台灣、韓國、加拿大、墨西哥等世界各地慕名而來者亦不在少數。今年6月14至17日,「共生塾」將舉行第21屆,也擴大辦理歷屆同學會,可見做為食農教育的體驗場域,「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相當享有盛名,但他們並未因此放棄農業,其美名毋寧說是來自於對農業的堅持。

上完全期課程,筆者成為2007年第16屆的「畢業生」。

別以為你是來做客的!

「共生塾」的課程內容每年大同小異,分為前、後兩「學期」,「前期」在6月下旬,「後期」在9月中旬,為期各四天。報名費為前、後期各18,000日圓,共召募學員20人,前後兩期都能參加者優先錄取。有趣的是,報名者不但必須填寫「自我介紹」及「入校動機」,以備審核,還必須達到「18歲以上,能忍受連續3天農事作業者」的條件。這些近乎嚴苛的體驗設計與門檻限制,在在顯示了主辦者不願輕易將農業當成兒戲的認真態度。

前期舉辦的時間在村落插秧完成後,故體驗的內容以稻田除草、蘋果掛袋等農作物管理工作為主;由於屬於農閒時期,學員被安排住宿在農家,每個農家大約寄宿3~4位學員。第一天的歡迎晚會雖然同樂到晚間10點,但第二天我們仍隨農家作息,5點多就起床。男生跟著跟男主人下水田,女生則跟著女主人做旱田的工作──為茄子綁枝條、搭瓜棚、為馬鈴薯覆蓋泥土、旱田除草等。殘酷的肉體勞動持續三天,我們都累翻了!

農家主人不需要為我們再安排任何餘興節目,吃過晚餐後就早早就寢,為明天的勞動儲備體力。農學校前期最精采的是結業式的集體創作,第四天一大早,我們即搭上小貨車,前往某個農家的田地,為一大片南瓜田舖上稻草。雖然現在大家都流行用方便又省事的塑膠布,但主人說稻草比較透氣,南瓜會成長得很愉快!在集體創作南瓜田藝術及共同製作/享用手打麵之後,結束了前期的學習。

後期正逢秋收的農忙季節,農家無法招待,因此我們被安排住宿町營的小木屋,每天清晨等待各別的農家來載我們去工作。這三天裡,我忙著採收蘋果、做味噌、做葡萄酒和割稻。

畠高村農夫的割稻哲學最令我難忘,在秋收的季節,我先是登上巨大的割稻打榖機,體驗收割完後立刻打榖的現代農業機械帶來的駕馭感與便利性;之後又幸運地體驗了高畠村保存的傳統立柱曬穀法(杭立て)。堅持採用「杭立て」的農夫認為,稻作剛收割時,大量的養份仍存留在稻桿中,因此不宜立刻打榖,傳統的曬穀法保留整株稻米,掛在木桿上日曬一個月,稻子在「慢慢死掉」的過程中,養份也會慢慢進入稻穀中,因此這樣的米特別營養好吃。秋收的農村工作雖累人,但卻足具成就感!

9學習日本古法曬稻,這一堆可是我疊的哦!

學習日本古法曬稻,這一堆可是我疊的哦!

在這裡 看見農業的尊嚴

「共生塾」在本質上與台灣當前速食式的農村休閒化,有著極大的不同,它不是為了「創造遊客美好回憶、換取農村經濟利益」而討好遊客的體驗活動,而是一種以農村為主體、不嘩眾取竉,同時又能與都市價值平等對話、真正感動人心的食農教育體驗課程。

在「共生塾」學員的結業心得報告中,日本法政大學文學院四年級學生佐藤智子寫道:

「這三天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太陽下流汗勞動、自己採收的食物的美味、在農村中感受到的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大自然的美等等。地方的人引導我注意那些我所注意不到的細微事物,教導我一些我所不懂的事物。我像一個孩子般,在農業體驗的過程中感動了!身體經驗了那長久以來被我所遺忘的「學習」的本意。真的,來這裡真好!再次地感謝工作人員給我這麼棒的體驗機會。……我對農業原本一無所知,但是在這裡感受到了高畠町溫暖的人情,看到了他們為農業付諸的努力,而深受感動!(註3)」

1不管體驗生來自何方,在出發前都會收到這樣一張通知書(明信片)。

不管體驗生來自何方,在出發前都會收到這樣一張通知書(明信片)。

2第一天歡迎晚會的餐桌充滿在地的農村料理,連飲料都是在地生產的酒

第一天歡迎晚會的餐桌充滿在地的農村料理,連飲料都是在地生產的酒

3對我而言,拿鋤頭比拿筆還不容易!

對我而言,拿鋤頭比拿筆還不容易!

4全班集體創作,為南瓜舖上稻草。

全班集體創作,為南瓜舖上稻草。

5田園集體創作大合照,是儀式也是藝術。

田園集體創作大合照,是儀式也是藝術。

6學習製作地方料理也是食育的重要課程。

學習製作地方料理也是食育的重要課程。

apple-600

採收蘋果。

8第一次開割稻機的成就感,真是永生難忘!

第一次開割稻機的成就感,真是永生難忘!

延伸閱讀:日本小學實踐食農教育:山形縣二井宿小學的教學經驗

註1:指附帶簡易宿泊設施,提供來自外地或都市的體驗者長期住宿,體驗鄉村及農業生活的市民農園。

註2:勉強可譯為:「豐饒的故鄉‧農學校」,因詞語過長且不易達意,故保留日文原文,而為行文通暢,代之以其另一個稱呼「共生墊」。

註3:摘錄自:たかはた共生塾,1998,参加者プロフール感想文,たかはた共生塾(編)﹐第四回まほろばの里農学校記録集,p.110-111,山形:たかはた共生塾。

(本文曾刊登於農訓雜誌第270期,部份內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