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菊花为何夜行军之二
2012/08/13 13:07:38瀏覽55|回應0|推薦0
下淡水河寫著我們的族譜

鍾永豐 刊于《中国财富》2011年8月号

下淡水河是高屏溪的古稱,位於臺灣南部,主河段長171.00公里,僅次於濁水溪,為全台第二長河;流域面積廣達3,256.85平方公里,分佈於南投縣南端、嘉義縣東端、台東縣西端,及高雄市、屏東縣的23個鄉鎮市區,流域面積為全台第一大。高屏溪的上游荖濃溪,源流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南端,發源於玉山主峰東北坡,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後,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市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美濃,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後,轉向西南流至屏東縣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合流後,始稱高屏溪。高屏溪之古稱下淡水河,不是為與台北的淡水河呼應,而是因為流經漢人稱之為「下淡水社」的原住民Tapoyan社。

高屏溪流域平均年雨量達3046公釐,92%的雨量下在5至10月間,是全台豐枯雨季對比最懸殊的主要河流。也因此,高屏溪沖刷劇烈,平均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年輸砂量輸送10,934噸,居全世界第11位。高屏溪之沖刷劇烈,是好幾個因素的合力結果。首先是臺灣位於太平洋的季風帶上,每年夏季的颱風帶來驚人的雨量。再來是高屏溪所發源的中央山脈山勢陡聳,平均高度達2500公尺,從山脊到平原的平均距離卻僅40公里,因此水力坡降高,沖刷力道強大。再加上中央山脈又是全世界造山活動最劇烈的山脈之一,年平均增高0.8公分。山高水急,復以地質脆弱,使得中央山脈的年均侵蝕率達0.55公分,當然也在世界前列。上述因素合作在高屏溪流域,使得屏東、高雄一帶沖積出南北60公里、東西20公里的臺灣第二大平原--屏東平原。

清康熙年間,美濃人的祖先從廣東省嘉應州來到下淡水河南岸屯墾,庄名武洛。從地理形勢上看,武洛庄位於高屏溪進入平原後轉向西南的大彎外緣,隨便來場50年一遇的豪雨,即有毀庄之虞。康熙53年(1720年)初,鳳山知縣強徵民財,引發全台性的民變,史稱「朱一貴事件」。未久,叛亂的首領間發生族群分裂,導致屏東平原上的閩客聚落關係陷入緊張。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飽受水患與民亂之苦的武洛庄先民因而起意再次移墾。他們向北越過冬涸的高屏溪,在平原的北界美濃山與溪岸間尋到一小塊沖積平原。

乾隆元年(1736年),武洛庄民在部落領袖的帶領下,正式在美濃山下立碑開基。他們按照祖先的習俗,在美濃山系中段的靈山腳下立石,奉為「開基伯公」,向天地祭告:「溯我前朝賜國姓,延平郡王鄭,手闢乾坤,大猷聿昭於百世,忠扶日月,流芳永被乎萬年,神靈永鎮於七鯤。今我廣東粵民嘉應州籍遷居武洛庄,右營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統率同胞萬餘人等,請命天朝褒忠之譽,賜食,將斧劈避荒,剷除蔓莖,承先德澤,就殘山剩水為宗社。願山川幽魂勿作荒郊之鬼,生時各為其主,死當配祀社稷,同享春秋,乘佑我等及後裔,忠孝為天,智勇護土,永熾其昌。今晨吉期,開基福神新壇甫竣,我等同心誠意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將奕世於瀰濃。」

讀者大人啊,您一定不會有耐心細讀上述的地理、歷史;我本來也不會有。1990年,我起了一個單純的念頭,想回家完整經驗故鄉的一年。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過。雖是國中畢業才離開,但我生活的端點除自家與學校外,旁的延伸極少,換句話說,從沒有在地化與社會化;這也是大多數農村知識青年的悲哀。我不知道整個美濃是怎麼回事,甚至祖堂裡的連串文字,也未盡知所以然。妹妹秀梅的朋友李允斐更慘,他與我們同一個村子,但學齡前就隨父母移居都市了。一直等到考上建築研究所,他才有機會回來考察美濃的移墾歷史與聚落形成的機制。從那時起,他說,才從家人慢慢變成美濃人。

他的碩士論文乃研究清末至日本殖民時期美濃聚落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弄了好一陣子讀書會,並由他帶我們去各個村落走訪,解說空間特徵與建築特性。其中最觸動我的,是土地伯公的信仰性質及其與聚落開發的關係。客家人以親屬名稱「伯公」稱呼土地公,在美濃人的信仰體系中,土地伯公聯繫祖先崇拜,與土地、生產、生活及聚落地理的關係最為緊密。庄頭、庄尾、水頭、塚埔、路衝等地點一定有之,甚至連合院周圍也會安置家族性的土地公。美濃客家人把伯公當成家中的長者、祖先一樣看待: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朝夕必向所奉祀之土地伯公上香祈求平安。不管是每日或年節的祭祀活動,合院附近的土地伯公與家族中的祖先享祀著同樣的虔誠。神佛是偶而為之,祖先與土地伯公卻是每日的生活節奏。

美濃極可能是全臺灣甚至包括客家人的原鄉之中,土地公密度最高的地方:五萬左右常住人口,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面積之中,分佈了近四百座土地伯公。允斐帶我們去靈山腳下參觀美濃第一座土地伯公壇,也就是乾隆元年立祀的「開基伯公」。它還維持著始建的形制,沒有被改建成流行於臺灣閩南地區的神轎式土地公廟:沒有金身,也沒有建廟,僅立石板,供為褔德正神,後植芒果樹,一派樸拙。開基伯公依「天圓地方」的格局興建,以神座為圓心,後方是拱圓的「化胎」,讓神座有靠背與扶手;前方平坦的圓埕外緣中間設有「社神位」,圓之中是方形的祭祀空間。

允斐強調,天圓地方的格局與石板立於土地之上,正可通天地之靈氣,乃美濃客家土地伯公的核心精神。因此,他說,任何改建成神轎式土地公廟的企圖,均會阻斷天地人的交通,所以我們都要反對!

這應該是我們回美濃後的第一個文化主張了。十年後,家族長輩出於不讓合院土地公日曬雨淋的美意,動念改建,我搬出允斐的分析與主張,竟把他們說服了。允斐那天的導覽,從土地公的形制講到先人如何逃避水災與民亂,移居至此,讓我首度通了美濃的來龍去脈。更撼動我心的是伯公壇邊的開基碑文,我讀了又讀,分享了前有峻嶺後有惡水、絕處逢生的喜悅,領會到前人訴天告地、望上蒼賜地以使漂靈棲止的愴切。

看著碑文,我想像兩百多年前的難民祖先用道地的客家話朗讀祭文的場景與氣勢,瞬間激動,大夥兒鼓動我用客家話唸出來。但有好些字詞的發音超出我的客語能力,我尷尬地站著搖頭。不甘徒然自卑,在內心我給自己派了一個功課,要用客語唸出全部內容。我拿著手抄的開基碑文,回家求教於叔公。他是專業的地理師與祭典禮生,執業數十年。老人家看了一眼便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毫不含糊。我心中暗暗佩服,細細與他校對我沒把握的部份。叔公的傳授,像是幫我點通了經脈,唸起來又順又好聽。唸了十幾遍後,我便記住了。之後我好像入了乩,走著、躺著、坐著、洗澡上廁所,都在背誦。我不斷地揣摩1763年驚魂甫定的農民祖先唸誦碑文時,他們的語言情緒與姿勢。每每唸到「就殘山剩水為宗社」,心頭震動,我彷彿與千千萬萬世世代代漂移客家人的歷史感通了聲氣。

大學二年級那年我頹廢,迷上了美國詩人Allen Ginsberg(1926 –1997)的長詩Howl(嚎叫),每夜捧著那本小冊子用假裝的黑人藍調嗓音如蒙被啟地吼唸著: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starving hysterical naked, dragging themselves through the negro streets at dawn, looking for an angry fix...(我看見我這一代最好的頭腦為瘋狂所摧毀,挨飢抵餓歇斯底里裸露,清晨拖著身軀通過黑人街區,尋求憤怒的一針…),也彷彿領略了美國50年代青年的鬱狂心靈。這兩件事相隔6、7年,遙相呼應,似乎是向我指明歷史意識與詩之間的某種關聯作用。

我對家鄉的認識漸漸由單點變成塊狀,由孤零零的線拓成面;更深層的,是在血緣關係上疊上地緣關係,生命的架構因而立體了。我想起波蘭詩人Zbigniew Herbert (1924-1998) 在答覆自己為何放棄優渥的西歐城市生活,決定返鄉的一首詩「Mr. Cogito—The Return」中所寫的:

那他為什麼返鄉
朋友問道
他們來自較好的世界

他大可以待下來
把自己安頓好

放心地把創傷
交給乾洗店

丟在大機場內的
貴賓休息室裡

那他為什麼返鄉

--回到兒時的水
--回到糾結的根
--回到記憶的懷抱
--回到焊連在時間柵格上的
那些手那些臉

「兒時的水」、「糾結的根」、「焊連在時間柵格上的手與臉」,講人與生長地的關係,多麼悱惻精準!

允斐的碩士論文裡都是專業的建築與都市研究語彙,我翻了幾遍,很慚愧,始終讀不進去。他的論文中最有趣的地方與論述無關(啊,允斐,我不是說你的論文不好),而是在簽名頁上他踩了一個紅紅的右腳印。到底要表明什麼他從沒回答,每次都是甜甜又略帶神秘的微笑。那腳印從此在我的記憶裡走呀走,一直走到1998年,當時我與林生祥準備為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的運動寫作一張音樂專輯。在這張後來稱之為「我等就來唱山歌」的專輯裡,我想寫一首卷首詩,談河流與族群的關係,召喚運動的群眾重新看待我們的歷史之河--高屏溪。我想到族譜都是開基祖、二世祖、三世四世地一路記載下來,但從美濃客家的大歷史來看,其實是高屏溪在寫作我們的族譜。更為核心的創作意圖,其實是想邀請那首一直令我魂縈夢牽的開基碑文入歌。這首詩題名為「下淡水河寫著我們的族譜」,詩成如下:

阿太介阿太太介時節(阿太;曾祖母。介;的)
下淡水河撩刁起雄(起雄;使壞)
武洛庄水打水抨
我等介祖先趨上毋趨下(毋;又)

佢等打林築柵撿石做堋(佢等;渠等。打林;伐林。堋;堤)
將這片殘山剩水
變做好山好水
佢等緊手緊腳
做細食粗
結果田坵–
田坵滿園青溜

奉請
今晨吉期
開基福神
新壇甫竣
我等同心誠意
祭告山川
懇祈上蒼
佑此土可大
亦因可久
將奕世於瀰濃
(瀰濃庄開基碑文末段)

祖先驚過愁過扛擔行過
蹶命犁過介這條下淡水河
這條餵飽田坵餵飽五穀
餵飽我等介下淡水河
流流傳傳時斂時浦(浦;滿溢)
寫著我等介族譜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70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