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15/05/16 22:56:02瀏覽213|回應0|推薦0 | |
松菸案爭議 誠品聲明全文2015-05-11 14:44:31 中央社 台北11日電松菸文創案爭議多時,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今天肯定三方溝通後爭議出現曙光,誠品今天發布聲明全文,直指誠品和台北文創的核心差異在於承擔虧損的意願與能力不同。 以下為誠品針對松菸文創的聲明全文: 針對誠品松菸近期許多媒體報導與狀況,我們認為今天的記者會相當考驗誠品智慧,因為在現在的社會氛圍中,大家都習慣批判指責與感到委屈無奈,誠品不希望自己是以受害者與自憐的心態來面對這件事,相反地,誠品應該要能看見自己的能力與資源,把握機會做可以帶給人們正面能量的事情。 全世界對於文創產業都還在探索階段,對誠品而言亦是摸索與挑戰。我們相信誠品經營26年以來,是台灣土地滋養出來的品牌,是民眾的集體創作,不僅僅屬於誠品。 誠品與台北文創雙方雖然一直具有歧異與難達共識,但是一旦富邦這樣的企業與誠品這樣的品牌要共同面對外界時,我們應該思考究竟要帶給台灣人民什麼示範?如果連我們這樣的企業都自憐,那還有這麼多微型文創工作者、市井小民與一般上班族又能對企業指望什麼? 誠品和台北文創的核心差異在於承擔虧損的意願與能力不同,雖然誠品的能力有限,承擔風險的意願是因對產業的投入與願景不同。誠品知道經營文創產業不容易,但仍希望持續堅持耕耘,建立創新的營運模式,善用自己的能力與資源,做出讓台灣民眾有感且感覺幸福的事,努力帶給社會正面能量! 今天我們將就近日大家所關心之訊息,特此說明: 一、關於文化創意產業 1. 文創內容很多元,從一開始的視覺藝術、音樂表演、電影、出版廣告、建築、品牌設計、時尚、數位內容等,其實都不容易經營與獲利。 2. 文創產業目前並無清楚的經營模式,因此各界都有不同解讀。經過討論之後,重要的是如何將文化與創意融入經營模式,才是最關鍵的。 二、誠品松菸店營業數字實仍於虧損狀態 1. 2014年度營業額約11.92億。 2. 籌備初始已投入約3億元於此建築之設計、裝修費用。 3. 2014年虧損約139萬。 4. 至今累積虧損約4997萬元。 5. 誠品向富邦的台北文創承租建築面積6047坪的場地,價格為每坪1050元,但其中僅約40%可作為營業使用,其餘約60%為公設與公共空間。所以按照實際使用空間計算,誠品向台北文創承租的成本是每坪約2650元。 6. 誠品松菸虧損的原因:除付給台北文創上述租金外,還要負擔人事費用(誠品松菸營運人員有172名、686名廠商與專櫃同仁、150名行旅同仁,總計將近千名員工)、活動費用、行銷費用、展演節目費用、設備維護、水電清潔等其他各種營業費用,這些費用接近租金的兩倍。 尤其,在活動行銷費用方面,松菸誠品進駐了許多台灣微型文創工作者與素人品牌,我們將持續用心努力策畫許多行銷活動協助推動其發展。 三、誠品行旅目前仍於營運初始階段,需時間來呈現其對於松菸文創園區的貢獻與存在價值 1. 誠品行旅營運現況:目前平均房價約為8000多元,70%以上的客人是國際觀光旅客。針對國人我們一直有優惠專案,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推出優惠與推廣。 2. 誠品行旅品牌定位:屬於台灣自創、並得以與國際五星級連鎖品牌同等比較的台灣設計旅館,我們相信這件事是有可能做到的! 3. 台北文創於去年11月底和誠品簽定旅館委管合約,誠品行旅12月拿到營業執照後,於今年3月正式對外營業。績效部分,已由3月的400多間,成長至4月的700間,代表宣傳成效正在逐漸發酵。 4. 誠品行旅總計104間,規模小,我們將融入周邊電影院、表演廳等資源,使內容更加豐富,將誠品行旅一併帶動起來,讓來到誠品行旅的國際與國內觀光旅客,在行旅看見台灣工藝,感受台灣內容與文化之美。 四、要求台北文創在新方案落實前,仍須盡速履行現況所有合約 1. 富邦的台北文創與誠品去年11月簽署旅館資產買賣合約後遲未支付資產價金5.1億。 2. 台北文創與誠品去年11月簽署旅館委託管理合約後,遲未支付按合約應支付的人事及營運費用,至今仍積欠誠品3000萬的費用。此鉅額費用的拖欠嚴重影響誠品行旅的營運。 3. 就新方案進一步協商與落實成合約前,我們希望台北文創確實履行現況所有合約,並盡快支付已拖欠半年上述5.1億的資產價金及3000萬的營運費用,總計5.4億元,我們要求台北文創在新方案落實前,無須再提解約,按時付款,我們相信蔡明忠董事長一定會尊重合約精神,並督促台北文創確實盡速履行合約。 五、關於新方案,誠品期待與台北市政府及台北文創一同努力,克服困難,邁向三贏 1. 目前誠品與台北文創是租賃關係,權利金來自於租金(包含辦公室、商場展演、旅館等空間)。未來一旦權利成功移轉後,將依照新方案合約內容,固定提交營業額0.5%及「保證旅館最低住房率60%」予北市府作為權利金。 2. 我們期待,當未來誠品營收有機會增加時,北市府權利金也能隨之提升,並可使用權利金扶植更多文創工作者,創造產業共榮。 3. 相關方案內容與時間表尚待三方討論與研擬,看見全貌後共同努力使事情圓滿落實,誠品也承諾將積極推進,也希望各界給予支持。 誠品感謝各界對我們的關心,我們仍會持續為文創努力! 文創忘了產業 文化自我陶醉2015-05-12 02:06:45 聯合報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暨產業創意博士班講座教授最近文創產業的經營型態與獲利標準在台北市鬧得沸沸揚揚。許多與文創產業毫無相關的人士、名嘴一躍成為文創產業的專家。文化局、相關企業、文化人士、名嘴、網友,大家對於文創產業卻都抱持著不同的定義。到底什麼是文創產業呢?文創產業的經營型態與獲利標準是否有一定的規範可循呢?一時「假文創」的標籤滿天飛! 文化創意產業,顧名思義,由文化、創意、產業三個詞組成。一開始,「文化創意產業」的確著重在文化、藝術相關領域的創意經營,但文創產業帶動了許多創意發想,進而出現很多靠著創意而獲利的新興產業。而這些產業與文化之間的鏈結越來越薄弱,導致大家對於文創產業的定義越來越模糊。 一間以文化產品自豪的公司(如誠品),可否跨足其他產業(如旅館或餐飲經營)?反之,傳統產業(如餐飲、新媒體)是否可以掛上文創之名(如創意料理、創意手機)呢?難道文創只有號稱文化人(或藝術家)才能創業嗎?「阿原肥皂」從農產品製造思維出發,加入文化與藝術符號,創造高價值產品,難道不是「文化創意產業」嗎? 其實,這種現象在英美各國也是如此:文化產生創意,創意製造文化。因此,國外已經擴大這個概念,偏好用「創意產業」一詞取代「文化創意產業」。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將「創意產業」定義為「源自於個人創意、技巧與才華,透過智慧財產的開發與運用,形成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潛力的行業。」簡單說,所謂的創意產業,其獲利來源必須來自於人本身的創意與技能,同時開發並運用其智慧財產。此外,創意產業必須要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 台北市的文創園區被批租金過高與文化鏈結度低,其內許多號稱「文創企業」的高獲利與高訂價被批評為「假文創」,似乎認為所謂文創產業就是:「文化人或藝術家依賴政府扶助、企業協助,靠著微薄的收入過著苦哈哈的生活。」這其實是「文創事業」,而非文創產業。所謂「產業」一定要有兩項要素:一是穩定的產業鏈(穩定的供應者或製造者、販售通路或經銷商、消費市場)。二是穩定的獲利模式,也就是要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如果沒有這兩項要素,那就只是文創事業,而非文創產業。 台灣目前的情況,「文創」令人混淆,令人忘卻「產業」本質,只能利用「文化」本身來自我陶醉。不如使用「創意產業」一詞比較恰當。政府應該跳脫提供補助款與低租金的思維模式,而從產業的概念來經營。創意產業一定是高獲利,因為創意本身就是無價,不以實際成本來計算定價。有潛力的創意工作者需要的絕對不是治標不治本的補助款,也不是低廉的工作室租金,而是需要政府協助他們建立穩定的產業鏈與獲利模式。與其干涉創意園區的獲利標準與經營型態,不如思索該如何讓成功的創意產業與年輕創意工作者合作,將「文化事業」產業化,建立長遠的獲利模式,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帶動台灣創意產業的發展。 字級:大 中 小
松菸文創爭議,從真假文創、富邦有無心經營、權利金多寡到文創搖籃變大賣場,沸沸揚揚吵了數個星期。 直到5月9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台中與市長林佳龍商討中捷事故後續時,才終於對外表示,已與富邦董事長蔡明忠會面,討論如何解決松菸善後問題。 到了5月10日晚上,本該寧靜的周末夜晚,各種消息陸續曝光。包括台北文創公司提出解套方案,建議由誠品買下經營的誠品行旅旅館與商場,讓誠品直接面對台北市政府等。而誠品也週日緊急發出週一記者會通知,要發布重大消息。 這段時間以來,持續觀察柯市府對松菸文創園區提出的爭議,前北市文化局長、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打破沉默。他認為這陣子的松菸文創爭議,已對好不容易台灣發產出來的文創產業發展氛圍,產生莫大傷害。 他認為,就算這次事件在雙方都讓步下而落幕,但對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卻已產生無法回復的傷害,不容被忽略。 他提出三個憂心。 一:首先,最讓他焦急的是,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這次事件中,會被狹義化與污名化。 不久前北市都市發展局長林洲民抨擊2005至2015年是台北黑暗文創時期,還點名華山、松菸文創園區都是「假文創園區」,找好地蓋好宅才是真文創,並在臉書上直言,「我,著作等身,我就是文創。」 「台灣文創產業發展了十多年,現在居然討論起,哪些不屬於文創產業,」劉維公不以為然地回應。 他指出,自從2002年行政院把文化創意產業列為發展重點產業後,不管經濟部或當時的文建會,或者是擅長文化社會學的學者,甚至知名的創意工作者,都不斷提倡文化創意產業能夠帶動台灣經濟的轉型,以及產業的升級。 不少人竭盡所能地鼓勵搞數位的、玩硬體的,甚至是農林漁牧,或傳統製造業,想辦法跨界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員,就和APPLE、NIKE、星巴克一樣靠創意經濟獲利,而且是其他同業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巨大競爭力。 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初步成果。2013年台灣文創業產值已高達七千多億,甚至因為觀光和文化密切相關,來台觀光旅客有三成是衝著民情風土、兩成八是衝著歷史文化而來,而台灣觀光產值也有六千多億。 但現在文創產業會不會因為松菸文創爭議變了調? 劉維公回顧多年以來,台灣向英國學習,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目的不就是希望所有產業都是文創產業嗎? 很多人不懂文創是什麼?但對劉維公而言,文創很簡單,就是具有原創內容,結合美感和體驗的產業。他認為就產業關聯鏈而言,文創沒有真假問題,而是競爭力和創新的問題,重點在於如何創造市場利基,「台灣文創產業絕對有重新檢視或改進的空間,但絕不是全盤否定。」 劉維公觀察,台灣文創產業已經進化到另一個階段,不是一般人戲稱的小確幸,而是一股新的創業風潮,和矽谷或大陸模式截然不同,不管是小農、文創或是社會企業,都是台灣不可取代的新興力量。 他有感而發地說,如果放任目前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台灣文創產業會走不下去,「現在和公部門在公共政策的討論過程,沒有人敢提文創,刻意忽略文創發展的必要性,」他深刻感受到,現在公私部門都不敢提文創兩個字,深怕惹上爭議,但這是對的嗎? 劉維公沉痛地呼籲,政策之爭可以,但不要用「血統論」、「零分文創」的討論方式,傷害那些在一線作戰的文創工作者,抹煞文創產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 二:為什麼近日以來松菸文創園區的討論,大多鎖定權利金多寡問題,政策討論在哪裡? 劉維公希望,松菸文創的爭議,也能回歸產業政策的討論,而不只是權利金多寡。 劉維公透露,他在任時就曾要求台北文創公司調整進駐廠商,原因是不符合「多元」的政策目標,而非台灣大哥大是否屬於數位內容產業之爭。 他進一步說明,文化局希望松菸得標廠商能扶植多元產業環境,一是從創作端到產銷端,不能只有賣場,而是要扶植創作、經紀、行銷及開模製作,二是單一集團使用的樓地板面積不能超過50%,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多元。 「台北文創公司有做,但做的不是很好,」劉維公坦言。他話鋒一轉說,做的不好,北市文化局應啟動營運督導委員會檢證台北文創公司的成效。關鍵在於,松菸文創的產業效應能否達成當初的政策目標。這才是政府獎勵民間投資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標,而非只是權利金的高低。 目前松菸文創園區到訪人次去年已達五百萬,周邊也出現不少文創店家和工作室,但截至目前為止,看不到新市府對松菸的產業論述,及對周遭環境改善的因應對策出來。 三:松菸文創園區的討論,已走向毀滅人格的失控狀況,連他個人也遭受到這樣的詆毀。 他指出,北市廉政委員徐嶔煌五月五日在臉書發文說,松菸文創園區案有兩家廠商投標,但由樺福建設董事長張綱維領軍的漢洋建設,雖然權利金高達16.5億,卻輸給了投標金額僅13億的富邦和誠品聯軍,他指名當時身為甄審委員之一的劉維公,當場打臉張綱維只想當「二房東」,並質疑「甄審委員根本就是刻意護航包庇富邦和誠品聯軍。」 面對這樣的質疑,劉維公反駁,既然北市府已經公開所有公文,如果徐嶔煌抱持公正客觀而非惡意抹黑的態度,他一定可以在他所引用的公文中看到,劉維公在評審會中不只批評漢洋是二房東心態,也批評富邦有二房東心態,因為文創最重要的並不是蓋完大樓後再招商,既然市府提供土地,權利金又這麼低,就是希望業者能扶植在地文創業者。據了解,當時這番話還引起誠品董事長吳清友不滿。 而且,劉維公明明把票投給了樺福建設,徐嶔煌怎會說他包庇富邦與誠品聯軍呢?因此他忿忿不平的是,「為何市長柯文哲會放任廉政委員睜眼說瞎話。」 劉維公指出,他搞不清楚柯文哲究竟在打文創產業、打富邦、打誠品,還是打弊案,「如果真有此事,就趕快移送法辦,不要放任廉政委員製造各種謠言」。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