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古人秉燭夜談
2018/03/13 00:19:45瀏覽435|回應0|推薦0
韓女詩人寫的:我要把這漫長冬至夜的三更剪下,輕輕捲放在溫香的被裡。這是描寫等待歸人的心情。因故覺得夜漫長。今凌晨與三本書交談.不知覺東方既白.沉寂臉書的人一一開始敲鍵。我便於被中睡去。因為早10有課.只剩4.5小時的睡時。
我多捨不得時光。
第一位交談的是顏元叔.他吸引我的是「民族文學」四個字。在1970年代三毛出國流浪書中稱呼中國是指台灣。那年代顏元叔已意識到台灣/中國的差異。於是在書中提及「在台灣的中國文學質與量有很大的進展。」故用民族二字以括之。談顏元叔必須以中國文藝政策發展一併對照解讀之。
民64年《談民族文學》該書中.題及電影秋決裡中國文化的原始類型-傳宗接代.自我犧牲及四季輪迴。這是西方社會所不能禮解的文化信仰與價值觀。
我想起去年在平遙古城看目中劇「又見平遙」短短幾小時把中國文化原始類型用真實故事戲劇的表達出來。在情義.家族傳承.血脈之前個人價值是看不見的。
那一刻我想起父親一生的遺憾.沒有兒子沒有血脈。
父親看不見我與妹妹們是他的血脈。在平遙忍住父親的淚。
顏元叔又細讀了洛父兩首詩寫成一篇長文。一首「事件」為名的詩。詩是:啟目是箭.闔目是靶。他模擬改寫為:
仰成一種肯定。俯成一種否定。在字與字之間推敲十次以上。認真的人都有這特點。鑽牛角的人亦是如此。
差別在於能轉換思考。能不自縛。
年少時極愛李泰祥吟唱鄭愁予的.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自從天窗有了井.我是北地裡忍不住的春天......之後又是余光中。渾然不知生在台灣.吸吮中國的養份。是於余老講的.即使染上梅毒也是母親。
在羅門的死亡詩中.鏗鏘有聲地將死詩主題提煉出:「生命最大的迴響.是碰上死亡才響的。」
看似漫談.其實有主題式的上菜.蔡前菜.主餐後的點心。之後許多作家都學他的「談」模式.有如亂鳥打槍。包括我自己。
在顏元叔之後.我翻了楊照《文學的原型》及謝東山的《殖民與獨立之間》楊照該書是我前幾年暑假午睡前的床邊書。
還蠻喜歡楊照的自信.選幾位作家的文學企圖打回原型。
而謝東山則是藝術家雜誌發表對藝術家作品的評介文集結成冊。需不需要考量到作者與被評論者的友誼關係。
則是該書能否吸引人的包袱。
例如書序.少有人批評。即便大老批評.放入序中何如?一本書是序集成冊.或是任選作家討論之。或是只是集結.無大前提。
當您是名人時.或是有能力出版時.出版不會是問題。
問題在於:畫作/文學只談個人.不知秦漢.遑論魏晉.就是大問題。
作品在殖民與獨立的20世紀末.傳達出甚麼樣的訊息?
值得討論。
文學與繪畫技巧精湛固然令人激賞.一旦過熟。則成流氣。
失之無形。存之有形。
之後.去買7-11茂谷的橘子.一只25元。皮薄汁多好吃ㄟ。
酸不酸?酸的話多些維他命C.不酸的話.爽口。都好。
凌晨2點拎橘子的婦人。
余秋雨的文易悅讀.我是說比起高行健冷門高調的諾貝爾經典來說。藝術創造工程與文化苦旅看了很多次。
也是睡前書。談文學與藝術的美學.跨領域的通達.
他說:老舍的駱駝祥子與北京洋車夫調查統計有本質的區別。然.藝術卻有另一種判然有別的創造說服力。
挪.你看。歸納與條理清晰就是文學塑造閱讀者建立一個更高的自己原型。(我開始吃橘子.很好吃)
余秋雨強調「創造說服力」的字面作用。(其實我也注意到了)
他說:現實的說服力以外.還有創造的說服力.這和現實很少沒有關係。創造的說服力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外行引進創造的世界。
中國的作家魯迅到他.都是這原始類型.來自馬列主義思想的汁液。也是他動人的地方。繪畫的社會寫實主義莫不由此。
如果.余秋雨是生長在台灣的作家.他的論點與觀察。則更為宏觀與些許左派思想。不激進卻如茶水緩緩沁入心脾。
地方.風格派別.個人性格決定他的定位。
想起諾貝爾.想起高行健.輕鬆不起來。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11103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