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第一個獲公平貿易認證品牌〉繭裹子
2014/01/22 22:34:21瀏覽365|回應0|推薦2
台灣第一個獲公平貿易認證品牌〉繭裹子

我設計 你代工,手工麻線每月熱銷1000捲

作者:王一芝 │ 攝影:張智傑
出處:2014年1月號《遠見雜誌》 第331期 瀏覽數:4,900+

繭裹子是台灣第一個獲得世界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的設計品牌。

字級:
 
 0  109  3
兌換本篇文章點數:10 點

     初見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和蔡宜穎夫妻倆人,不免疑惑,公平交易不是強烈要求生產者工時,怎麼倆人看起來疲憊不堪?蓄著山羊鬍、身型瘦長的楊士翔有氣無力地聲音說,白天他們必須經營台北永康街和溫州街兩家店,晚上還要討論下一季設計,以及和國外生產者確認進度,當天還得趕到台南演講,宣傳公平貿易的理念。

     繭裹子從創業開始就是苦過來的。楊士翔和蔡宜穎本來是美商派駐到上海的建築師,工作之餘,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手作小店。起初只是玩票,沒想到2009年受邀參加上海環保設計展,兩人以天然環保材質設計的作品,像是蠶繭串成的時尚項鍊、彩色羊毛氈編織成的手環,意外大受好評,一個月後,兩人毅然決然地放棄百萬年薪,辭職回台灣開店,自創品牌「繭裹子」。


創業初期 平日銷售不掛零就很棒了

     繭是蠶繭,裹是羊毛,當初上海設計展的定位,成為他們的品牌名。也是在參展時,發現一家販售公平貿易咖啡的攤商,為繭裹子的設計注入了公平貿易的元素。一年後,他們開了一家小店,開始嘗試用一些公平貿易的材料做設計,請不起其他人力,兩人從設計、生產、行銷到打雜,統統一肩扛起。剛開始市場未打開,每天總是面臨「週末如果進帳1、2000就很高興,平日不要掛零就很棒」的窘況。

     後來生意慢慢有起色,但他們也累到不想做了。「就憑兩個人,實在沒辦法把一家店的產品做出來,」蔡宜穎說,念頭一轉,決定找受到公平貿易認證的生產團隊代工,仍由他們設計圖樣,交給當地婦女製作後,成品再運回台灣銷售。

台灣找得到的公平貿易商品,這裡統統有

作者:王一芝 │ 攝影:張智傑
出處:2014年1月號《遠見雜誌》 第331期 瀏覽數:4,250+

2013年5月,生態綠合作伙伴「山城美館」在瑞芳水湳洞舉辦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公平貿易展覽,激發了徐氏夫妻把公平貿易落實在生活的靈感。

字級:

 
 0  12  3

兌換本篇文章點數:10 點

     他們心想,目前台灣的公平貿易機構雖屈指可數,但商品卻分散在不同地方,民眾要買咖啡得跑到生態綠,買手工藝品又要跑到「繭裹子」,「何不成立一家超市,把所有商品集合在一起?」儘管這個創意被股東潑冷水,「你們有信心開下去嗎?後勤怎麼辦?商品夠不夠?」但他們仍堅持。剛好超市所在的大樓房東願意將都更前的一樓空間無償借給他們使用,歷經半年籌備,終於不負眾望開張了。


這裡的商品都有一個故事

     「除了星巴克、無印良品,其他在台灣能找到的公平貿易商品幾乎都到齊了,」徐文彥開心地說。精明的消費者比價後不免發現,多數公平貿易商品的價格都比同性質商品略高。「一定比較貴,」徐文彥不諱言,就像有機商品比較貴一樣,公平貿易商品講究,給予生產者合理利潤,矯正一般貿易藉著壓低生產者工資,賺取超額利潤的惡習。

     這就是透過販售來彰顯「價值」和「價格」的不同。公平貿易商品的價值,除了友善環境、幫助弱勢,最重要的是,每件商品都擁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故事。舉例來說,外表像紅色或綠色蘋果的羊毛氈,看起來相當可愛,但相當費工,必須由40位尼泊爾婦女齊心合力才能完成。

     又例如,繭裹子所販售的陶杯,也是尼泊爾婦女先以手工拉胚,使用小鐵片壓刻後,再放在窯裡柴燒,由於傳統窯內高低不平均,同一批柴燒出來的成品至少有1/3會燒焦,而且那個組織內也只有一個人會使用鐵片壓刻,每個陶杯都由他親製,完全是道地的手感商品。


不僅是銷售 更要傳遞觀念

     開幕一個月,余宛如坦言,生意好到超乎預期,第一個星期,每天至少都有3萬進帳,讓那些小資本經營的公平貿易廠商又驚又喜,三天兩頭忙著補貨。只不過,很多去過公平貿易超市的消費者,都有一個共同感覺,這家店的商品少了一點。

轉引: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4764.html遠見雜誌

2013年5月,生態綠合作伙伴「山城美館」在瑞芳水湳洞舉辦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公平貿易展覽,激發了徐氏夫妻把公平貿易落實在生活的靈感。

字級:

 
 0  16  3

     他們心想,目前台灣的公平貿易機構雖屈指可數,但商品卻分散在不同地方,民眾要買咖啡得跑到生態綠,買手工藝品又要跑到「繭裹子」,「何不成立一家超市,把所有商品集合在一起?」儘管這個創意被股東潑冷水,「你們有信心開下去嗎?後勤怎麼辦?商品夠不夠?」但他們仍堅持。剛好超市所在的大樓房東願意將都更前的一樓空間無償借給他們使用,歷經半年籌備,終於不負眾望開張了。


這裡的商品都有一個故事

     「除了星巴克、無印良品,其他在台灣能找到的公平貿易商品幾乎都到齊了,」徐文彥開心地說。精明的消費者比價後不免發現,多數公平貿易商品的價格都比同性質商品略高。「一定比較貴,」徐文彥不諱言,就像有機商品比較貴一樣,公平貿易商品講究,給予生產者合理利潤,矯正一般貿易藉著壓低生產者工資,賺取超額利潤的惡習。

     這就是透過販售來彰顯「價值」和「價格」的不同。公平貿易商品的價值,除了友善環境、幫助弱勢,最重要的是,每件商品都擁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故事。舉例來說,外表像紅色或綠色蘋果的羊毛氈,看起來相當可愛,但相當費工,必須由40位尼泊爾婦女齊心合力才能完成。

     又例如,繭裹子所販售的陶杯,也是尼泊爾婦女先以手工拉胚,使用小鐵片壓刻後,再放在窯裡柴燒,由於傳統窯內高低不平均,同一批柴燒出來的成品至少有1/3會燒焦,而且那個組織內也只有一個人會使用鐵片壓刻,每個陶杯都由他親製,完全是道地的手感商品。


不僅是銷售 更要傳遞觀念

     開幕一個月,余宛如坦言,生意好到超乎預期,第一個星期,每天至少都有3萬進帳,讓那些小資本經營的公平貿易廠商又驚又喜,三天兩頭忙著補貨。只不過,很多去過公平貿易超市的消費者,都有一個共同感覺,這家店的商品少了一點。

     余宛如坦言,相較於英國4500項、日本400件,台灣的公平貿易商品的確是屈指可數,「就怕沒人買,貨不是問題,英國公平貿易超市不也是從一根香蕉開始賣起嗎?」她進一步表示,如果都靠廠商自己開發商品,可能來不及,她目前已著手和各國貿易商連絡,打算引進來自全世界商品,在這之前,為了先豐富貨架,也展售了其他社會企業商品,像是原住民手工藝品和雜糧等。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1071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