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下的文化產業
2013/12/29 21:53:24瀏覽67|回應0|推薦8

傳統產業的手工性必須保存下,結合了客家的文化資源,才能長久耕耘。總的來說,由傳統產業,轉變成為設計產品與創意研發,同時會體會出「舊制度的力量主要來自於規範同形,新制度的力量來自於模仿同形。二、制度同形與競爭同形力量同時作用。三、舊制度環境中的背離者易跟上新制度腳步。四、受舊制度規範同形力量影響越強者改變程度越弱。 」然,傳統產業的文化性又是來自於舊制度衍生的無形價值上,此間有矛盾性的存在,它是全球的文化創意產業與時並進,欲解決的核心問題,這也是研究客家意象須要探討的重要面相。

    我們由文化經濟學裡探討左派思想家開始探究大眾文化的普遍性,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則從文化的產物與心理結構著眼,此外,還有自新興學科-文化經濟學「投入、產出的模式」來看藝術家與工人在勞動市場的活動,例如勞動供給函數和所得函數來進行分析。無論何者,都在經濟產業體系裡,討論到經濟交益,包含著文化商品、生產及消費活動。產業上的技術與硬體滿足了觀光與消費的欲望,文化在經濟學裡將價值與價格連繫了起來,文化面臨到轉換的意義。在戴維的《經濟學與文化》一書裡將文化作了一番解釋,他認為一個群體共享的生活習慣及信仰即文化,這是人類學、社會學所認同的範疇,另一層探討是將文化在藝術的實用層面,「促進心智開發及教育的活動相關,而與純技術或職業技能的獲得無關」,他認為文化在產出的過程至少蘊含有創意、象徵性的意義及知識產權。在產生創意的過程中,其產品往往具有專利權或版權,此三個充分條件有助於我們去釐清文化如何可以成為公共空間的意象,沿用此基礎去發展研究計畫的討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1022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