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右看:解讀維基解密
2010/12/21 23:42:58瀏覽386|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21 20:16 作者:李亮/王放

左看:新聞自由再定義

存在已久的維基解密(Wikileaks),由於公佈了大量的美國外交體系電文而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輿論多半聚焦於電文有何敏感內容、美國政府的回應,甚或是其創辦人亞桑傑目前的官司,但若從媒體傳播的角度觀察此一事件,特別是從其運作模式以及創辦人亞桑傑的一些談話來觀察,維基解密可能更接近傳統定義的那種與政府和企業對抗的第四權媒體,對照出當前媒體發展的種種問題。

目前的主流媒體普遍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娛樂八卦化的風潮,或者受限於背後出資者的利益,削弱了對政府與大企業的批判能量。網路時代發展的眾多形式的公民媒體,則有流於個人化的問題,內容不脫身邊小事,對於重大議題多半無力挖掘新材料而只能被動評論,同樣無力監督掌權者。亞桑傑正是反對這兩種傾向,才著重於挖掘重大議題的一手資料,經過分析、查證與編輯後,透過獨立而保密的網路平台發布訊息,近來則進一步與主流媒體合作,讓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等參與資料的編輯與分析,扮演情報提供者的角色。

維基解密的成功,展現了將逐漸失去戰鬥力的新聞自由再度基進化的一種可能。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美國的網路911

維基解密(Wikileaks)日前發布的美國外交體系電文,連同早先發布的美軍在伊拉克濫殺無辜的錄影,在國際間持續發酵。儘管嚴格說來尚無真正關鍵性的機密曝光,但已足以讓美國外交體系顏面掃地。可是,美國政府的反制卻慢半拍,至今仍無法對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發起正式的司法追訴,僅有一些美國政治人物出言威嚇。此一落差除了顯示美國這樣的民主政府處處受限於民主法治之外,更關鍵的恐怕是網絡時代的恐怖攻擊的特性使然。

美國由於政府運作與軍事指揮體系皆已大量使用網路工具,因此自1990年代以來便極為重視網路戰爭概念,對於防範外來的「網路珍珠港」式攻擊更是反覆演練。然而,維基解密事件既沒有使用其預想中的特殊高科技,就連駭客技術也沒用上,而是即為傳統的內部人員洩密,只是以一般網路傳播,同時,發動攻擊者也不是甚麼外來的敵人,而是一個打著新聞自由旗號的西方人。

911事件一樣,美國運作多年卓有成效的軍事與外交網路體系,突然遭遇非傳統式的不對稱攻擊,要定義此一新情勢並做出回應,恐怕還需一段時日。

王放/政治評論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