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井邊之蛙:對韓國「商道」的誤解
2010/12/16 00:24:39瀏覽322|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15 21:46 作者:徐世輝

  台灣的4家液晶顯示面板廠,被歐盟以「聯合定價」、「違反公平交易」為由,裁定鉅額罰款。這事在島國引發震撼,先是廠商高分貝抗議,然後,針對韓國廠商在案件中擔任「污點證人」的說法,政府部門傳出「韓國廠商應有商道」的說法。

  台灣廠商的態度頗為詭異,似乎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國際訴訟。各方在「要求政府出面維護台灣廠商」利益時,似乎沒有注意到,攤開公司年報中的外資持股比例,這些廠商,除了經營階層是本國人士,從資本結構來看,很難歸類為「本土廠商」。就算是台灣廠商,如果看看以往大家熟悉的「台灣廠商是拎著一只皮箱打天下」說法,再對照廠商對於國際事務有如白紙的發言,讓人頗感錯亂。

  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公部門的「商道說」。它讓人想起韓劇。

  公部門似乎是怕外人誤解他們的發言,會被歸類到「盜亦有道的商業版」,於是就援引10年前的一齣韓劇名稱。但是這樣的發言策略其實是讓人更錯亂而已。

  這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任何發言很容易會散布到本島以外的地方,亞運跆拳道的爭議就是殷鑑。而且,同樣的「商道」,台、韓卻不一定有相同的認知,它對於台灣人的意涵可能是「為商應該遵守道義」、「為商應有道德原則」,但是,韓國的認知,與台灣可能完全不同。

  「商道」並不只是一齣連續劇,它的播出背景,是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韓國政府強力主導、關掉大財閥的虧損事業,所進行的政商勢力重整。這齣劇的一個主軸,是暗喻「商人應該要與政治保持距離,才能永續經營」,至於故事的內容,雖然取材自真實的人物,但是,其實與歷史完全無關。

  至於我們認為「商道」應該具備的「商人道義」,在韓國的歷史、文化中,反而是奇特的。關鍵在於,朝鮮曾經自認為是儒家、漢化的最後正統,尤其是,朝鮮的宿敵女真,以異族身分取代明朝、入主中國之後,更強化朝鮮對於這個使命的認知。朝鮮甚至以「儒學的唯一守護者」自居,他們在理學的基礎上,向最素樸的儒學理念靠攏、向年代最久遠的制度取經,而將清朝之後的文化視為變種。「尊周思明」,才是韓國對儒學的認知根源。

  至於我們認為的「儒商合一」,是近代的產物,與古制有相當差異。這種差異,也反映在我們調侃「韓國人發明了世界的一切」。官員提到「商道」,本身就有可議之處,背後隱含「儒家文化有普遍性」的思維,更是對於東亞歷史的誤解。

(策劃人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