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5 21:04:33瀏覽167|回應0|推薦0 | |
工商時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進口車商不僅挾貨幣貶值優勢,鯨吞台灣車市,國內車廠更指控,政府不合理的稅制,進口零件關稅僅比整車少2%,變相鼓勵車商多賣進口車。車商憂心,長此以往,台灣車市將步上紐西蘭與澳洲後塵,徹底失去汽車工業。 隨台灣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消費M型化的趨勢,近年來讓進口車銷售占比,逐年攀升。去年進口車市占率已達29%,改寫2002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的新高紀錄,今年持續成長,前11個月的占比更來到32%之多,篤定再創新高。 尤其雙B等豪華進口車品牌,今年市占率更是高居台灣車市前8強之列,業績甚至把多數國產車品牌都比下去。 進口車銷售市占率飆升,除因M型化的消費趨勢,及貨幣貶值成本優勢外,車廠直指,政府不合理的稅制,更是最大的「幫凶」。 車廠指出,台灣為兌現當初加入WTO的承諾,進口車關稅稅率,從原本的30%,逐年調降至目前的17.5%,稅率遠低於周遭國家,但原本應該要等速調降的汽車零件進口稅率,卻只小降至15%後打住,未如原先承諾低至10%以下,以致國產車在成本上,相較於進口車並沒有太多的優惠。 而像引擎等關鍵零件,進口稅率甚至與整車一樣都是17.5%。車廠就質疑政府,這樣的稅制,車廠直接進口整車來台賣還比較省事、賺得還比較多。 業者直言,汽車是火車頭工業,如果國產車因成本競爭優勢喪失,車廠繼續投資開發新車的意願將會愈來愈低,未來台灣恐怕將會步入紐、澳所有車廠都關閉的後塵,而台灣引以為傲的汽車零組件工業,也將因為沒有本地汽車製造廠的資源支撐,逐漸喪失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