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4 21:25:44瀏覽194|回應0|推薦0 | |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之後,強力推行「Make in India」(來印度製造)的國家戰略,爭取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強權。印度財政部長辛哈也喊出「供給面革命」的口號,要大規模建構印度的製造生產能力。 莫迪在去年打敗執政六十年的國大黨,憑藉的就是他在古吉拉特省的成功經驗。莫迪將原本偏遠、鄰近巴基斯坦的古吉拉特省,打造成「印度的廣東省」,吸引到塔塔汽車以及石化鋼鐵工業,成為印度現代化製造的試點。印度人力充沛、每年新增1,200萬名年輕勞工,只要打破現有的勞工法令與不同省份之間的障礙,即使只是新增幾個大型的製造基地,就有機會向大陸挑戰,吸引投資爭取成為世界工廠的機會。 台灣實際上掌握了「世界工廠」的核心技術,今天大陸以龐大的勞動力、精密的管理技術、無瑕疵的生產流程,乃至最先進的量化生產能力,台商不僅是大陸發展經濟最大的幕後功臣,更是拉動大陸龐大製造業體系的火車頭。但是隨著大陸勞工薪資不斷提升,紅色供應鏈廠商挾著地方政府的資本與優惠低價搶單,以及台商創業家的年齡增長,上一波在大陸發酵的世界工廠模式已經來到產業高原期,台商如何將二十年前打造的世界工廠模式賦予新的生命,並且再創下一個高峰,正是攸關台灣未來產業轉型的關鍵課題。 我們看到工業能力強大的德國、日本,也與我們同樣積極摸索製造業的未來,而美國歐巴馬總統在華盛頓制定「美國再工業化」的國家戰略,也用盡全力吸引製造業移回美國本土。美國以頁岩氣為引子,供應低廉且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初步吸引了新增的石化工業投資。但是歐巴馬的企圖心不止於此,他提出「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擬定有利於在美國投資先進製造業的教育與人力發展策略,打造資源共享的基礎建設,目標是要創造大量中小企業進入製造領域。 德國則將製造業與先進的高科技、網路、軟體結合,力推屬於21世紀的「工業4.0」計畫。德國的工業4.0是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主軸,將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感測器、控制器等先進的工業機具,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網路訊息,將傳統的機械、電子、資訊、網路進行高層次的整合,達到高度自動化、少量多樣、甚至客製化生產的新世代目標。 如果說蒸汽機的發明創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福特汽車的大量生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台灣創造的資訊化世界工廠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麼融合機械、電子、資訊、網路科技的「智慧製造」模式,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台灣累積龐大的製造業人才、客戶、技術與管理經驗,在「智慧製造」的領域享有不可忽視的領先優勢。 事實上,不論是美國的再工業化、德國的工業4.0或「智慧製造」,都還是非常新穎的觀念。例如工業4.0的政策,係於2011年首度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提出,2012年被德國聯邦政府訂為國家重大政策,政策推出至今也不過兩年。美國的再工業化目前成績還在傳統的石化產業,是基於頁岩油鑽探所產生的效應,歐巴馬所期望的中小型先進製造業,仍然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大國發布氣勢宏偉的國家戰略布局,讓我們看到台灣再生的絕佳機會。台灣製造商擁有豐沛的實戰經驗,與靈活的商業化能力,我們從低階大量生產勞力密集型的成衣工廠,到高階自動化組裝電子產品的經驗,既深且廣,台灣近年積極開發自動化生產,成效也相當顯著。我們在機械人的領域雖然落後於日本與德國,與其他國家相較卻享有領先的地位。另外,台灣已有大量年輕人在網路與大數據領域摸索,如果能夠成為智慧製造產業的新兵,必能產生世代結合、再創第二春的新生力量。 大國氣勢宏偉的戰略布局,其實正是台灣再度崛起的絕佳機會。我們既可以與印度合作,成為印度發展製造業的顧問,延續傳統大量低價生產製造業的長尾價值;我們也可以成為日本工業自動化的夥伴,扮演日本與大陸製造業升級的介面。我們更可以做德國西門子、博世等大廠推動工業4.0的供應商,運用台灣的IT能力,協助德國加速工業4.0的進程。 時代的巨輪不斷快速前進,我們清楚看到20世紀末大量生產的附加價值已經逐漸消失,21世紀的趨勢則以「客製化」三個字為代表,背後則是整個製造流程的智慧化,實際上需要既有客戶的訂單、統整機械、電子、資訊、網路、物聯網等全面的科技;這些環節,台商都有相當的競爭力。我們看到機會,更期望政府與業者攜手,一起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契機,或者是智慧生產、或者是經濟部喊出的「生產4.0」口號,再次發揮創新、創業的精神,打造下一個台灣奇蹟。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