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1 17:42:54瀏覽294|回應0|推薦0 | |
在歐洲中央銀行推出新一波量化寬鬆(QE)前夕,印度中央銀行與埃及中央銀行同時宣布調降貼現與存款準備率,瑞士中央銀行也突然宣布放棄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的上限政策;日圓匯率急速升值,歐元匯率則重貶至一美元兌1.15歐元,創下六年來的最低匯價。 我們看到全球金融市場都在為即將來臨的歐元QE做準備,市場預估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推出的QE規模將達到5千億歐元,是目前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2兆1千億歐元的25%。這是極為顯著的規模,但是德拉吉係以將歐元區拉出經濟緊縮為目標,若有需要必然繼續擴大QE規模,甚至不排除讓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回到2012年6月歐債危機高峰時期的3兆1千億歐元。這些手段看似劇烈,卻與美國聯準會在柏南克時期、日本銀行現今在黑田東彥的手中所採取措施相同。歐洲央行QE必然釋放巨額熱錢,但是看在德拉吉的眼中,只是保守、防禦性的措施而已。 歐元QE對金融市場最大的衝擊,乃是來自於超低利率所導致的超低資產報酬,引發風險無限大的挑戰。由於歐元QE將由各國中央銀行自行執行,其中一半的寬鬆資金將會落在德國與法國,讓德國已經逼近於零的公債利率再創新低。 今日國際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主要國家全面處於「零利率」的狀態,氾濫的資金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債券、外匯、大宗商品與股票市場之間迅速流竄,追逐突然出現的獲利機會,這是史無前例的熱錢流竄狂潮。熱錢蜂擁而來,席捲而去的金額越來越大,停留的期限卻越來越短,追逐的報酬率也越來越薄,造成資產價格的異常劇烈波動。 熱錢流竄的風險,對於中小型經濟體的金融安定,造成難以掌控的威脅,台灣正是最可能受害的對象之一。 國際原油市場原本是成交量最大、流動性最高、價格波動性最低的深度市場,但是國際油價在不到半年之內腰斬,表面上為印度撿到天下掉下來的利多,實際上卻使印度成為熱錢流竄的首要標的。由於金融利多彙集,印度政府與企業所發行的美元高利率債券獲得全球熱錢的追捧,印度股票成為投資銀行看好名單的首選,印度盧比匯率也因此步步走揚升破1美元兌62盧比的關卡。但是這些蜂擁入市的熱錢,並非用於製造業長期投資的資本,而是美、日央行 QE釋放出來的短線投機熱錢,熱滾滾的投機資金隨時可能撤離,成為威脅印度金融安定的火山熔岩。 瑞士中央銀行與印度央行同一天採取劇烈的政策轉向,看似兩個獨立事件,實則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因為瑞士是印度的「前車之鑑」。瑞士長期遭受QE熱錢追捧,迫使瑞士央行不斷干預,最終在預期歐洲央行QE勢在必行,即將釋放5千億歐元的鉅額熱錢之後,被迫放棄匯市干預政策。 瑞士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瑞士股市一天蒸發1千億美元的市值。瑞士擁有許多國際一流的企業,包括鐘錶商SWATCH、精品業者Dunhill、Rolex,龍頭金融業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食品業雀巢公司,乃至製藥、農產品、機械工程等,許多龍頭企業股價一天暴跌15%;瑞士法郎匯率一夕升值14%,造成出口企業無從報價;至於堪稱歐洲最昂貴的觀光產業,更是哀鴻遍野。瑞士遭到熱錢攻擊的後果,成為QE金融海嘯的第一個受難者,對於實體經濟造成難以修補的傷害。 讓人擔心的是,各國中央銀行各行其是,不只彼此不協調,甚至採取競爭性的劇烈貨幣政策,短期看似達到刺激股票市場的效應,對於金融市場的安定卻會帶來難以想像的風險。 瑞士、印度都是大國旁邊的中型金融市場,後續發展也正是台灣最佳的借鏡。我們夾在大陸與美國兩個巨人之間,中美兩國央行各打自己的算盤,製造出來的每個大浪對台灣都是挑戰,央行與金管會必須緊盯國際熱錢的動向,不論是來自於人民幣、美元、日圓,或是即將氾濫的歐元,一開始就要拒絕熱錢於門外,避免重演瑞士的悲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