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商社論-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奚自乎?
2014/11/04 22:01:28瀏覽121|回應0|推薦0

20141104 工商時報

近期多數國家陸續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概估,累計前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3.6%,優於南韓3.5%、新加坡3.2%,日本、香港第三季資料雖尚未發布,但以其上半年表現不理的情況研判,加了第三季仍不可能超過台灣。

必須注意的是,這並非預測數,而是統計數,也就是實際表現的情況。過去我們稱自己是四小龍之首,經常是拿世銀、亞銀的預測數自我壯膽一番,但上述這些數字皆是各國統計部門於第三季結束後所編算出來的資料,這些資料日後雖仍會做稍許修正,但大抵就是如此了,也就是台灣今年前三季的表現確實比鄰國來得好。

其實,台灣今年表現優於亞鄰諸國,早已呈現在各國貿易統計上。台灣雖沒有與美、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今年前三季對美、歐出口成長仍高達6.1%、8.2%,全體出口成長率仍達3.5%,而韓國前三季出口成長率僅2.9%,日本反而衰退3.2%。雖然近十年在彼長我消之下,台灣出口規模遠不及日、韓,但在今年全球景氣平平之下,台灣出口仍有此成績,說明台灣產業實力仍在,外貿仍有可為。

進一步由美國海關統計來看台灣外貿表現,今年前八個月美國自台灣進口成長6.8%、自韓國進口成長7.9%、自日本進口衰退4.0%、自新加坡進口衰退8.7%、自中國大陸進口成長4.6%。美國海關統計又一次證實,台灣今年出口確實優於多數亞洲鄰國。

綜合今年以來台灣的經濟表現,台灣經濟能保三全賴外貿,而非內需。台灣內需在食安風暴的打擊下,成為拖累今年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所幸貨品出口與服務貿易(觀光)皆佳,使得前三季經濟成長率仍能達到3.6%,創下近三年的最佳成績。這說明台灣雖未與美、歐、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但迄今仍有十足的競爭力。

這又讓我們想起近一、兩年來總統、院長及若干閣員經常呼天搶地的說,台灣若不與美、歐簽署FTA,不參與TPPRCEP就會被邊緣化,就要成為亞細亞孤兒。惟這幾年來的外貿統計,證明政府那些閣員們言過其實,今年前三季台灣成了亞細亞孤兒了嗎?非但沒有,反而表現還略優於日、韓。這說明一國外貿競爭力除了取決於匯率、關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產業實力。

我們並非認為洽簽FTA不重要,而是認為產業實力更重要。當參與TPPRCEP有困難時,當美、歐拒人於千里之外時,我們與其搖尾乞憐求人家讓我們加入,不如多花些心力用以改善法治與道德風氣,改善人才養成的教育制度,改善投資環境及提升政府效能。況且沒有FTA,也不代表台灣出口產品得面臨高關稅,只要對多邊貿易協定稍加關心者都明白,如今台灣拜世貿組織(WTO)多邊、複邊貿易協定之賜,多數電子資訊產品出口早已享有零關稅待遇;依世貿組織甫公布的資料,2012年台灣輸美的工業產品總額裡有71%享有零關稅,輸往歐盟、中國大陸享有零關稅的比率也達55%、58%。

由此可知,在如今多邊、雙邊貿易協定競合下,沒有與美、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只是減少一分優勢,並非失去一個市場。身為決策高層及內閣閣員,其見識豈可如此淺薄。再者,天天喊自己要成為亞細亞孤兒,人家就會讓你加入嗎?天天喊說台灣快被邊緣化,人家就會讓你參與嗎?這只是自貶身價而已,無助於日後的談判,只要稍有涉外談判常識者,無人不知。而今年以來台灣的外貿與經濟成長,也說明了自由貿易協定有其極限,絕非提振外貿的萬靈丹,外貿實力終究是取決於產業實力。

我們認為台灣自本世紀以來的經濟逐漸為南韓超越,是輸在產業實力、技術進步、政府效能,及外貿環境等多個面向。外貿環境中的雙邊協定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不應被誇大到這種地步,高層官員識見如此輕重不分,這才是台灣經濟的最大危機。試想這些年執政者滿口TPPRCEP,可曾想到產業工安與食安問題,可曾想到詐騙日炙而道德淪喪問題,可曾深思教育僵化而人才日損問題?顯然沒有。這些根本問題不改善,日後必釀巨禍,最近高雄氣爆、劣油充斥影響台灣國家形象,孰令致之?然其重創經濟卻是簽十個、百個FTA,也彌補不了的損失。

台灣今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優於日、韓,給我們的啟示是經濟成長終究取決於產業實力,而非僅幾紙自由貿易協定。政府必須花更多心力去塑造好的投資環境、好的道德風氣及法治的社會文化;道德與法治看似與經濟無關,但卻是一國經濟能否穩定成長的根本。沒有道德與法治做基礎,自由化與法規鬆綁引進的不是商機而是災難,引來的投資不是鮭魚而是鯊魚。

我們呼籲馬政府施政的層次,必須從表象而深入內涵,從加碼老農津貼、追求競爭力排名、追求簽署FTA的施政理念,轉入法治、道德與文化的提升。唯有如此,台灣經濟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動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869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