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經濟轉型 金融業必須轉骨
2014/11/02 17:58:20瀏覽173|回應0|推薦0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2014.11.01

台灣金融業總資產突破58兆,金融業產值占GDP67%1家金控公司9個月就賺逾500億元、每股盈餘(EPS)突破5元,但即便是金融股王富邦金,昨天收盤股價51.4元,本益比也不到10倍,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分析師說,台灣金融業長期被定位為「配角」,淪為政策工具,金融市場發展欠缺長期戰略,必須轉骨改造,才能換檔前進。

惠譽信評資深副總李信佳指出,台灣經濟結構過度仰賴出口,金融業被賦予的任務,就是支持出口產業發展,過去是製造業、現在是高科技代工;為支持產業發展,政策定調「金融市場不能有大波動」,所以「匯率要穩定、銀行不能有系統性風險」,結果就是,金融市場始終被高度監理,業者保守有餘、創新不足。

「不支持波動、不鼓勵創新」,讓台灣金融商品高度「同質化」,客戶感受不到高品質,更侷限了產業發展,久而久之,走到目前的結構性困境。

富邦產險董事長龔天行表示,台灣經濟長年由製造業掛帥,但許多廠商陸續將製造基地遷移他國後,台灣已進入後工業時期,經濟勢必面臨轉型,朝服務業發展。他說,尤其是金融服務業,不能再自甘於只是一個輔助產業發展的角色。

龔天行指出,「金融業應該是要被扶植的產業,不能再是一個工具」。

金融業要怎麼轉骨?李信佳說,新加坡同處彈丸之地,但政府不偏重出口,卻強調金融服務,用金融業的產值替代出口。

新加坡有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有淡馬錫,李信佳說,新加坡是用國家的力量,對資金做最有效率的管理,且資金的報酬,還能嘉惠新加坡民眾;在過程中,帶動了金融業發展、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讓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區域金融中心,磁吸各地資金和人才。

反觀台灣,強調了幾十年的出口,賺了這麼多外匯,外匯存到銀行,讓銀行資金氾濫,然後用舉世最低的成本對全球的企業放款,讓他人坐享其成;李信佳說,「我們銀行做得半死,沒有受惠,賺那麼多外匯,老百姓也沒享受到」,我們的經濟政策,還能只看出口嗎?

台灣是資金強國,是美國公債前5大持有國,每年流出3兆資金去買海外基金,但我們卻沒有能力管理這些錢。

龔天行認為,金管會的打亞洲杯政策,已把「開始把金融業當成產業」看,但金融業仍被高度監理,會抑制很多活力和創意。他說,台灣金融業至少要把握兩個方向:

一是人民幣崛起,龔天行說,台灣擁有僅次於香港的海外人民幣資金池,不管是自我成長,或與其他海外人民幣市場串連,都能衍生出更多金融交易和機會;其次就是要搭上物聯網發展列車,尋找金流和物流可能結合的任何機會。

李信佳說,金融業和主管機關都要看遠一點,今年大家獲利好,可能是因為台積電拿到A8晶片的代工訂單,帶動資金需求,但明年若三星又把A8訂單搶回去,我們金融業還有什麼呢?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863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