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焦點讀享店】黃金學習達陣法則 Step3-課後複習,決定學習成敗!
2010/09/07 09:17:56瀏覽1610|回應0|推薦0
說到課後複習,你是否便開始唉聲嘆氣起來:「唉!我回家也想好好讀書,可是翻不到幾 頁就想睡覺」、「每次讀書,總是沒辦法專心」、「我都有認真念書,可是好像都讀不進 去」……這些似曾相識的困擾,想必也是許多同學心中的痛吧!其實,課後複習可不是你想 的那樣,坐下來直直讀到天荒地老喔!
撰文/何楓琪

「讀神」姜聲泰的真心話

你聽過韓國讀書之神──姜聲泰的故事嗎?這個畢業於首爾大學機械航空工學系的考試高手,被韓國 人稱為「讀神」(即讀書之神),他在分享讀書方法時,曾對「複習」說了一個妙喻: 「理解數學概念之後,還需要反覆練習,直到變成記憶的一部分那才算讀完。……這就好比交朋友, 如果只有一面之緣,怎麼能說認識他呢?如果真心想要交朋友,想要變得更加熟識,一定要常常見面。因 為只見過一次面的人,只能稱得上是點頭之交而已,畢竟一點都不熟啊!」(引自《韓國讀書之神:超效 率讀書法》)

其實,人一開始在學習新課程時,會有「遺忘」的危機,如同我們常會記不住新朋友的名字和臉 孔一樣。因為人在學習新事物時,如未加以重複溫習,二十分鐘就會遺忘掉 42%,二十四小時後會忘 記 74%,七天後忘記 77%,三十天後則會忘掉 79% 的內容。

因此,課後複習就是你跟課本「互相了解」的階段了,如果能多多相處,當然就跟它混得愈熟,等到 它成為你記憶中的一部分之後,想忘都很難!然而,要跟這 些不苟言笑、又有點難以親近的學科們成為「好麻吉」,難 道一定要辛苦地邊讀邊忘,上演著你追我跑的戲碼嗎?

當然不用,只要用對方法,你們之間的友誼絕對可以在 短時間內大有進展的喔!

讓課本來個自我介紹吧!

平時,你都是如何進行複習呢?是不是一屁股就在書桌前坐下,然後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又或者 是盯著課本上的公式,然後抄完解題的步驟就算「讀完」?

如果真是這樣,你就別怪考試時分數總是讓你覺得「受傷」啦!這就像是跟不熟的朋友聊天時,你總 是以:「嗯」、「喔」之類的字眼來做回應,如此一來,人家要怎麼跟你「熟起來」呢?同學不妨思考一 下,如果你對某個朋友(甚至異性)很感興趣時,你是否就會開始好奇:「他/她叫什麼名字」、「住在 哪裡」、「喜歡什麼運動」、「什麼星座」……

同理,你也可以把這份「心意」,用在學習上喔!試著把它想成一位「不太熟」卻很有魅力的朋友, 當你想了解他/她時,就會好奇地湧出許多的「問題」了吧──沒錯,在複習一開始的時候,你應該回想 一下,對這個章節感到最「有興趣」的部分在哪?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時,哪個部分令你印象深刻?如果讀 到〈岳陽樓記〉時,你對范仲淹的生平最感興趣,就可以先作個記號,甚至從這個地方開始閱讀。

接下來,你還可以讓他/她來個「自我介紹」──將章節先概略地瀏覽,整理成簡單的樹枝圖,以地 理科為例,談到地形作用時,不妨先整理一份樹枝圖:

如此一來,這些複習的知識就會更有系統、讓你在細讀的時候,更容易將它熟記!

複習照步來,效率更高

課後複習時,千萬別以為坐在書桌前,用眼睛直直掃過課本 就算數,如果能遵循以下四大步驟,你的複習才會有效率!

第一步:檢查自己理解了沒?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做到真正的理解呢?此時你不妨針對某 個關鍵字,做回想或回溯的動作。例如讀到生物的「群集」概 念時,同學們不妨闔上課本,然後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個概 念,如果可以答得出來,才算是真正的理解。除此之外,這個 檢視的步驟也可以讓自己在研讀時更專心,而且對學習的內容 印象會更深刻。

而如果遇到答不出來、觀念模糊時,可以做個記號,先稍 做瀏覽後,再從頭讀起,其實這就等於在讀書前,先「找出問 題」,一旦你有了這樣的習慣,在研讀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去思 考課本的內容,而不是機械式地照單全收哦!

第二步:細讀課本

無論文科或理科,課本裡的觀念一定是最基礎的,有些老師上課時會自製講義(尤其是數理科部分最 為常見),結果就讓有些同學們養成了「只讀講義不念課本」的習慣,建議在研讀的時候,最好還是要一 邊對照課本,因為有時講義會比較偏向重點式學習,容易忽略基礎概念,因此在複習時,還是得回歸課 本,做地毯式學習。

第三步:整理自己的複習筆記

文組的同學,在研讀史地這一類偏向記憶的科目 時,不妨利用整理筆記的方式來記憶(自然組的生 物、地科也適用此一類方法)。如果平時上課就有整 理筆記的習慣,此時可以先對筆記不清楚、模糊或缺
漏的地方做修補,使筆記更完整;而就算是偏重觀念 運算的數理科,也可以在研讀時做一份簡易的筆記, 把公式、定義、具代表性的題目一一整理進去喔!

第四步:善用輔助教材

所謂的輔助教材,其實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參考 書,它的使用重點有三:
1 清晰且層次分明的重點整理:如果你在複習時,不 知如何將課本知識整理成筆記,就可以參考輔助教材的整理方法,相當方便。

2 提供比較表格與相似觀念整理:同學在研讀時,可以將你覺得重要的表格與觀念,整理到自己的課本 或筆記裡去參照喔!

3 提供考古題與試題練習:在研讀結束後,適時適量的題目練習,不僅能檢測對課本觀念是否真正理 解,也能加快你的解題速度。不過做完題目後,一定要好好地檢閱詳解並檢討,才不會一錯再錯。

因此,如果能善用參考書,它可以是你升學路上的輔助,而不是「買心安」的裝飾品喔!

計畫,讓複習更有方向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贏家總有個計畫,輸家總 有個理由。」如果你有很好的讀書方法、也有絕佳的 專注力,卻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讀書計畫,那就等於 買了部性能優越的車,卻不知道車子要開去哪裡,最後白白浪費了車子的性能和駕駛人的時間……

其實,適合的讀書計畫不僅可以讓你掌握進度與 方向,如果安排得宜,還可以適時地給自己向上的動 力與刺激,進而提升讀書效率。以下,就條列幾項訂 定讀書計畫的重要原則,供同學們參考囉!

1 彈性原則:訂定讀書計畫,重點是為了能有效掌控時間,而不是把自己變成超人或鐵人,若一口氣安排 了太多進度,最後不是囫圇吞棗消化不良,就是難度過高而放棄,因此配合自己的讀書進度,並預留一
小部分的空白時間,讓進度「有點緊又不太緊」,才能讓自己有動力去執行喔!

2 現實原則:畫量配合學校的教學、考試進度來訂定目標,並將考試成績作為評比讀書成果的依據。尤其 是高三的同學,在段考和模擬考兩頭燒的狀況下,你可以試著將自己的功課內容大概作個分類,以最忙 碌的高三同學為例:


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提出一種「四象限 法」的時間管理理論,以「重要」與「急迫」為軸心,將要處理 的事件分為四大類:第一象限為「重要且急迫」,不馬上做後果 將會非常嚴重;第二象限為「重要但不急迫」,這些事務就算無 法立刻進行,最好還是事先有個規畫表,才能掌控進度;第三象 限為「不重要但急迫」,多半是一些不得不做的例行事務;第四 象限「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事務,對應在課業上大多為一些課外 的知識補充。同學在安排計畫內容的優先次序時,不妨參考此象 限法,依一至四象限排序。

一般來說,許多人會將火力全放在「二個星期後的月考」上,但其實也不要忽略了「一個月後的模擬 考」,如此一來,當月考結束後,緊接而來的模擬考才不致於又變成如月考那樣火燒屁股,這二者最好能 妥善分配時間,才能讓時間利用更有效率。至於「下星期要交的作業」跟「閱讀中文課外讀物」該怎麼取 捨?其實作業可以利用下課的零碎時間完成,而課外讀物也可以用報紙的副刊散文來 取代,減輕負擔。

3 化整為零原則:無論是下課的十分鐘、通勤的二十分鐘、甚至是每次上廁所的 十五分鐘……生活中其實有許多零零碎碎的時間,端看你怎麼利用。例如你可以 將英文單字錄在 MP3 中,利用每天騎腳踏車上下課時邊騎邊聽,既能練聽力,又 可以省下背單字的時間;或者利用下課的十分鐘寫幾題練習,只要能利用四堂 下課時間,就能寫完一回了。

4複習科目與時間的安排原則:
? 高一、高二:讀書計畫以近日所學課程、準備小考為主,務須在記憶量逐 日衰減之前完成複習工作,因此讀書計畫中必須安排例行性的「溫習時 段」,且每天盡量安排兩科以上,研讀時間平均約半小時~一小時左右。
? 高三:可減少每天例行溫習的時間,拉長單科複習(約一~二小時), 且重記憶的文科與重理解的理科,最好相互交錯安排。

專注力 UP,渙散 OUT!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坐在書桌前下定決心要好 好讀書時,突然想起書包還沒整理,整理完書包後要讀 書了,結果十分鐘後,又覺得書桌有點亂,於是動手整 理,當你整理完後,時間竟然就這樣過去了……。

在《讀書別靠意志力──風靡德國的邏輯 K 書 法》中,作者認為,如果你重覆地處在「進入專注」 的狀況,幾次之後,就會感到疲累,因為這就好比車 子不斷地減速再加速,將會耗盡車子的能量,這不僅 會減低學習的效率,更降低學習興趣,讓你覺得讀書既 枯燥又耗神。

到底該怎麼擺脫這種無法進入狀況的惡夢呢?答 案就是提升你的「專注力」,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對 此,克里斯迪安‧格綠寧的建議是,盡量養成在同一 個地方做同一件事的習慣,例如坐在書桌前,就好好 讀書,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後,專注力就能大幅提升。

打造最佳學習環境

要激發學習動力與氣氛,除了講求方法之外,打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也很 重要。可別小看讀書環境的營造,它可是會左右你學習的情緒與效果的喔,在讀書的時候,不僅要挑選適 合的地點,也要避免桌面太零亂、複雜,以免分散注意力,同學們不妨檢視自己的「練功房」,看看是否 符合以下的準則!
1外在干擾少
2有充足的燈光,明暗適中
3維持舒適的室溫且通風良好
4文具、書本等器材,都置於方便拿取之處
5書桌簡單乾淨,沒有不必要的雜物。
6遠離電視、電腦,手機關機,也盡量不要有零食。

在適合的讀書環境裡,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專心用 功,提高效率,更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若是在家 中找不到適合的場所,可盡量利用學校或圖書館,也 可考慮放學後在教室內自習,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學會放鬆,注意力更集中

如果同學們在讀書時,發現一直無法進入狀況, 無法集中注意力時,不妨先試著休息一下,先聽點音 樂,站起來走走,或做腹式呼吸來放鬆。而假使你已 讀了一段時間,正準備中場休息時,也盡量不要再去 看電視、報紙了,在《讀書別靠意志力》一書中,克 里斯迪安‧格綠寧就表示,拚命用功了三小時之後, 休息時最好連報紙也不要看,因為此時大腦正在做進 一步的整理與整合,此時如果再吸收新的資訊,反而 會干擾大腦的記憶喔!

此時,最好的活動,是聽聽音樂、做一點伸展 操,或是做一些輕鬆的家事等等,讓大腦有足夠的時 間來消化剛才研讀的資料,如此一來,你的印象將會 更深刻喔!

減輕負擔,其實不難

在學習的過程中,課後複習是最困難的部分, 也最耗費時間、精力,但這個階段卻是學習成敗的 關鍵,只要善用方法,調整好自己的讀書節奏,課 後複習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而同學更可以視其 為一種「挑戰」──從中激發自己的毅力、執行力, 讓學習更有方法和效率,其實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 只要懂得方法,你也可以變成「讀神」喔!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4389890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07:26 【udn】 購買前先比價!上下 習題 學上 會計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