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守護台灣聖山的巡山員
2014/08/01 01:32:03瀏覽5063|回應1|推薦2

 

(台灣原young雜誌2014,5月號)by 乜寇

今年三月初台灣高山大都還敷著靄靄白雪,我計畫了一趟東谷沙飛(玉山,布農族族稱)的布農族民族生物學考察,聯絡了在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的姑丈Tama Lini(方良吉),他是屬於東埔部落布農族布農族郡社群的人,從事這項工作已有二十年之久了,2010年靜宜大學辦了一場國際民族生物學大會,Tama Lini擔任部落參訪的講師,他的高山經驗與傳統知識令與會者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很謙卑的說:Ni amin madia haiapun`o, asa tu tu`singav madengaz.(我懂得也不多啦,要問更為年長的。)但實際上此行我收穫豐富。

然而那一次氣候不佳,半途遭遇降雪,冷得很,到了傍晚還下起了大雨,晚間我只好借了兩張睡袋來保暖。後面幾天更是風雨雷電,原來正逢春雷雨之時,我也只能待在排雲山莊裡,跟巡山員前輩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

 (Tama Lini)

人肉救護車的價值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我們聊到前些日子媒體關於他們的報導,標題是:“「人肉救護車」玉山巡山員 涉險救人扛屍月薪3萬”,大家對此都幽默以對,他們確實就是如此,發生山難他們就會化身救護車,搶第一時間將患者揹下山。

「不知道是誰說只有30K的厚,怕讓我太太沒有面子!」來自竹山的劉居賜大哥呢喃的說,但好像說出了大家共同的難處,大家都突然安靜了下來,只有外頭的陣陣雨聲。後來他轉頭向我說:「因為她朋友的丈夫都是五、六萬。」我點點頭,不知如何回話,只有屋外的陣陣雨聲,他吸了一口氣,接著說:「還好我太太說:不會!」我再次點點頭,但不知怎地心臟酸了一下。

其實劉大哥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因為作為一名「平地人」在滿是布農族人的社群裡是很突兀的,但從認識他,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經常強烈地表達自己布農族的認同,可是外表就是看不出來他是否會有布農族血統,因為就是很平地人的樣子,此次有此機會讓我深入探究。


(我與劉居賜大哥)

古老的竹山布農族後裔

首先,他來自竹山,這裡的確曾為古時布農族的生活領域,布農族稱之為Lamong`an,這個區域涵蓋了包括南投市、名間、竹山、斗六一帶,因此這裡是否還留有部份布農族人沒跟上山?當然有可能,只是難以考究。不過真正撼動他自我認同的是有一次他夢到被蛇纏身,後來有一位來自高雄的布農族獵人Dahu為他解夢,說:「那是在說你老婆就要懷孕了。」沒想到他老婆還真的懷孕了,重點是老獵人還意有所指的說:「這樣的夢占通常只會應驗在我們布農族人身上。」接著奇妙的事情又發生了。孩子出生以後,在都還不會說話、發聲的時候,有一天突然說出了“U ka!”兩個字,後來得知“U ka!”是布農族語言,是「沒有」的意思,雖然可能只是巧合,但已讓他深深的懷疑自己與布農民族之間的關係。

只是這樣的認同在家族裡大概只有他太太支持,他開玩笑的說有機會要去驗DNA來證明看看。當然劉大哥二十幾年的高山經驗已經證明了他是屬山的人,山上的人也早已視他為自己人了,他說:「他們常常開我玩笑,說我下半身是布農族,上半身到鼻子是鄒族,眼睛以上是漢人,哈哈哈……

山裡長大的聖山守護者

「我很感謝國家給我這樣的工作。」姑丈Tama Lini這樣說,一位謙卑內斂的獵人,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但如果國家可以給我們投比較高的保險就好了。」這大概是Tama Lini最卑微的要求,因為他只有國小畢業,所以只能是聘僱的身份,因此也無法享有加薪、退休金等等福利,每年甚至都還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解聘,但仍然心存感恩。

如此堅毅的精神來自於他成長的環境,小時候家裡窮困,又居住偏遠,每天都要走上很長一段路才能走到學校,到學校時通常已經是升旗的時候,而傍晚還沒降旗老師就讓他們先走,以免摸黑回家。他的父親Paki算是部落少數仍然以狩獵維生的獵人,他有時候就會跟著父親上山打獵,曠課是常有的事。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讓弟妹可以讀書,國小畢業之後就開始打零工賺錢,跟族人一起到工廠上班,但無法適應山下的生活,很快的又回到山上,當兵以前就接觸了高山揹工的工作,當時不論輕重一天都是200元,「可以揹到40公斤的算是運氣好的了!」他說,但為了家庭他總是無怨無悔。民國83年徵選上玉山國家公園的巡山員,排雲山莊已經是他第二個家,守護台灣聖山,一待就是二十年。

(負重登山的布農族人)

排雲山莊的救命莊主

山友稱他們為排雲山莊「莊主」,大概的工作除了山友登山的協助,再來就是園區內各樣的環境管理以及緊急的山難救助,「我太太說我大概只剩下內褲沒有給別人了吧!」劉居賜大哥說,面對救難現場,第一要緊的就是確保遇難者不失溫,所以身上有什麼第一個就給出去,無論風雨、日夜,一發生狀況都必須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那天半夜接獲園峰山屋有人高山症,我們用跑的30分鐘就到了現場,一看非常嚴重,不趕快揹下山一定會死掉。」

高山症最好救治的方式就是把人帶離高地,「那個人大概有180公分, 一百多公斤,好大一隻,……當再從登山口回來的時候都已經天亮了,但總算把人救活了。」把人救活是救難最大的喜悅,「那次我下到山谷,找到了,但已經走了。」但總還是會遇到無法挽回的局面,「沒有站的地方,我只好跨在他身上,整理他的容顏。」有個人從主峰跌落山谷,又被跟著掉落的岩石砸壞臉部,「通常只要一個禮拜就會好了,那次是一個月,陰影揮之不去。」巡山員擁有許多精彩的救難故事,都足以寫成一本書,但那都是用生死寫就的動人篇章。

所有的性命都是自家人

「山難通常在於不熟悉地形,加上會緊張、害怕就會亂走,不小心就會摔下山谷,甚至越走越遠,所以要冷靜、保暖,作記號,比如沿途折樹枝,放一點東西在路上,好讓後面的人知道你走過這裡。但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原地。」Tama Lini說,現代雖然科技進步,但仍然無法避免山難的發生,「作巡山員,首先要會保護自己,不能有恐懼。鋁架、頭帶以及睡袋是我們基本的裝備,當然,『人』是最好的裝備,到了現場有什麼就用什麼,就地取材,隨機應變。」

在險峻的環境裡進行救難工作,裝備雖然簡單,但需要有更堅定的信念,「就當作在救自己的家人一樣!」這是我從每一位巡山員口中所得到一致的說法,「因為是自己的家人,你就會跟家屬產生同感,一樣迫切的想要知道家人的安危,希望他平安。不要想會有什麼的回報,背後有上帝的祝福,這樣就會產生責任感,否則不用當巡山員了。」


「因為是自己的家人,就沒有白天黑夜的分別,狂風暴雨也要去,也不會按照規定來救人了。」劉居賜大哥補充到。

那天離開時仍然還是下著雨,我回首玉山這我民族的聖山東谷沙飛,心裡想:對於如此守護台灣第一高山的巡山員,除了尊敬還是尊敬,但認為國家應該可以給予更好的待遇。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gkusaveq&aid=15622371

 回應文章

阿不
2016/01/25 12:28
這麼辛苦和高風險的工作居然只有30k.. 應該可以更高許多吧~~(bubuchen82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