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2 09:34:31瀏覽1170|回應0|推薦22 | |
今天終於冷了,冬天的樣子彷彿。薰蒸許久,如今天氣收歛,身體也舒服了起來。萬事萬物要至中和,不要偏於太過。人心澆薄許久,嚴寒整肅也許不是壞事。量化寬鬆太寬鬆,正需要通貨緊縮,一陰一陽,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昨天去老家,整理一些舊物。發現了大學畢業後,王老師和我通的信。那是25年前的事了。他說;「以有限的生命,做些令人高興的事」。(不是有貢獻的事,有價值的事,不是完成某人的遺志,這些都很空洞)。。我想通了,幹點快樂的事。哪種快樂呢?要自己定義,不是及時行樂。而是“不可益其樂”,不能再增加的快樂。 莊子是這麼說的:「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得志,並不是外在的達成或滿足,而是自性的樂,也就是這種快樂已經到頂了,無法再增加了。 莊子這邊一大段話,正好解開我如今的心結與盲點。我的不得志,並非不得於外在的顯達與光鮮亮麗。那是把我快樂,寄託於別的事物身上。莊子的教導是:「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 我現在的狀況是: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真是一語中的,我可真是本末倒置。 把自性的至樂,寄託在外在。當外在條件消失,就不樂了。雖然還快樂,也常常「荒」,意思就是覺得身處荒野,無人關注,是一種心靈的寂寞感。最後,把自己斷送在「物」,把天真的自性喪失在「俗」,就是說,把自己的真實棄置,追求起大眾與眾流。這就是不樂之因,喪志之極。 然後,莊子說:「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莊子講這段話,讓我有如獲知音之感。 當代人的不快樂,其實來自於不得志,追求別人的關注與肯定,追求點讚關注與小鈴鐺,被流量牽著鼻子走。這樣的人必然非常荒,不踏實,因為都是空洞的,不是來源於自己的志。 得志,就是得到自己的心,某個層面來說就是得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得道。一旦「喪己於物,失性於俗」那就是找不到自己了,迷失在外在的追求,那與道剛好背道而馳。 現在是幻上加幻,網海漫漫其實非常空洞。實際的生活被網路掏空,虛假的人生莫此為甚。每個人追逐的是網路上的動態與消息,他支配著人的目光,瞬間就可以捲起千堆雪,牽動著人們的心緒。然而,全是空洞的。來來去去的網友或臉友,只是暱稱與帳號而已,都是虛幻的。我是寫給誰看的?也是虛幻的。我的「不可益其樂」之樂,並不是來源於這些,而是來源於自己的心。我該做的就是高興的事情,哪件事情呢?前面已經說了。 莊子說;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什麼是自然?這就是自然。道家學說實在是瑰寶,至少在理論學說上,莊子說的令人讚嘆。 最後面這一段,我幾乎流淚地看。沒有一絲執念,而是覺得世與道之相喪,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儒家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莊子講: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為什麼呢?時命大謬也。這個時候怎麼辦?莊子說,深根寧極而待。這個叫做存身之道。因為,我現在身處危然之處所,又違背我的真性,這還能幹啥呢?
莊子說,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 大道這麼大,你行道行這麼小,把大道當成小道來行,行成小道,這真是很毋湯啊。德這麼大,你的認識這麼淺,把大德當成小德,把宇宙當成小雞蛋,真的不好吧。你以為在行道,其實是傷道,你以為在識德,其實是傷德。所以啊,先正己吧。正自己,當自己至樂,生命的成就與周全,那才叫做得志。 這一段,我覺得才是一個真正修道人說的話。現在要找知己很難,往歷史上找去吧,莊子說的話,實在是心靈的道醫,拯治許多迷惘的心靈。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