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劍下天山之歷史真實人物
2010/01/14 15:50:39瀏覽2509|回應0|推薦2

七劍下天山>線上收看網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Y5Xv1c_Av0/

此為七劍的上部.故事的下部還未拍攝~(綠珠的死很重要.楚昭南的轉變也緣於此~妓女未必就無情.俠客也未必就一貫的坦然).當然與歷史有關的人物與情節有極大的謬誤.但是這是武俠劇.不是歷史劇.所以不必太較真!整體來說還是相當好看的.台灣短時間內的製作水準恐怕很難跟得上...
飾演劉郁芳的(王麗坤)是中國新生代女演員.一雙大眼睛加上脫俗的相貌.好像是從漫畫中走出來的美女.
本劇劇情與梁羽生的原著有相當大的不同.原著武元英是女性.本劇卻改了性別~所以很多原著的情節就只好作更動~

............................................................................................................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清世祖順治皇帝,滿洲愛新覺羅氏,名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愛新覺羅皇太極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崇德八年二月十六(1643年4月4日)承襲父位,時年6歲,由叔父睿親王(十四叔)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堂叔)輔政,實際清廷由多爾袞控制。1644年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歲(1651年)親政。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子時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清史稿》和《清世祖實錄》記載「丁是夜子時,上崩于養心殿」,至於世祖到底是怎麼離位的傳統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世祖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子(四子榮親王<乾隆五子永琪亦封為榮親王.25歲因體弱多病死去."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寵妃(董鄂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駕崩。中國第一歷史文件館的文件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第二種廣泛流傳於民間,常為小說戲曲採用,說順治係因愛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隱遁。這種說法一般把董鄂妃與董小宛(秦淮八艷之一.明末清初名妓)誤作同一人。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明清史專家何齡修說:「順治的祭奠儀式陰森恐怖,可看出其死因複雜。」

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內。有8子、6女。
皇長子牛鈕
皇次子福全
皇三子玄燁(順治十八年立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四年立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常寧
皇六子奇綬
皇七子隆禧
皇八子永幹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順治皇帝五兄.莊親王.為世襲罔替清初八王之一)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即<少年天子康熙>中的<冰月格格>)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濟爾哈朗之子.原封簡郡王<少年天子順治>劇中亦常出現.為佟妃(康熙母)之表舅~後襲其父鄭親王之世襲罔替爵位.並改為簡親王>)女。
在<康熙祕史>劇中.為多爾袞之孫女(為太皇太后隱瞞收養).後嫁給曹寅(康熙祕史<香港播放名為"納蘭與康熙">劇情與史實有諸多差異.人物謬誤描述之處甚多~但是戲劇歸戲劇.歷史是歷史.大枝節上不錯也就是了)

.......................................................................................................................................

董小宛

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明末清初蘇州人。

聰明靈秀,明末有名的「金陵八艷」之一。崇禎十一年,董小宛十六歲,冒辟疆認識了董小宛。又兩年,冒辟疆原屬意陳圓圓,稱其「令人慾仙欲死」,反疏遠了小宛。隔年,陳被李自成虜走,冒辟疆正式納十九歲的董小宛為妾,從此小宛「卻管弦,洗盡鉛華,精學女紅」。江南名妓知書,多傾慕東林,如李香君與侯方域、柳如是與錢謙益、卞玉京與吳偉業、顧眉生與龔鼎孳……。順治二年(1645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渡江,攻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難中數度患病,董小宛辛苦侍疾,無微不至。順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28歲,病死冒府。清初有四大疑案,許多人都將順治眷戀的董鄂妃說成是董小宛,據說順治出家是為了董小宛,這是沒有根據的。《影梅庵憶語》對董、冒二人從相識、完婚,到小宛病死,都有詳盡的記載。

董小宛死時28歲,順治才14歲,小宛與辟疆崇尚氣節,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厭惡宮廷的奢侈生活,何況滿漢不通婚,小宛無入宮邀寵之理。順治所鍾愛的是棟鄂妃也即董鄂妃。棟鄂妃武臣鄂碩之女。18歲入宮(而小宛19歲嫁辟疆)。棟鄂妃生得美慧異常,且端靜溫柔,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8月冊為賢妃,12月進為貴妃。順治與她形影不離,賦詩作畫,研究佛法。順治十七年棟鄂妃的兒子不滿百日夭折。她悲傷過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順治帝追封她為端敬皇后,罷朝五日,治喪禮儀碑極隆重。至於傳說順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紅塵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謬傳。 

<後註>秦淮八艷
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相傳有兩個說法:
一:顧橫波 馬湘蘭 李香君 柳如是 董小宛 卞玉京 寇湄 鄭妥娘
二:李香君 李貞麗 王月 寇湄 陳圓圓 楊宛 王微 柳如是

...........................................................................................................................................

孝莊文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生於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妻。天聰三年生固倫雍穆公主雅圖,六年生固倫淑慧公主阿圖,七年生固倫端獻公主淑哲。崇德元年,皇太極改號稱帝,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福臨即位後年號順治,尊為皇太后。
順治十八年(1661年),福臨死後,第三子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75歲!生三女,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大玉兒的稱呼跟布木布泰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野史以訛傳訛的說法。倒是她的姐姐敏惠恭和元妃叫做海蘭珠,是「玉」的意思。
 
一些野史中記錄了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事。 電視紀錄片《清宮秘檔》中的觀點認為,莊妃下嫁多爾袞不是事實。亦有學者認為確有其事,認為弟娶寡嫂符合當時滿人風俗,後因受漢人文化影響才認為是羞恥之事並加以隱瞞,但此說僅是猜測,與可信史料不符,故學者仍多以正史記載,斥太后下嫁為假,是漢人為抹黑滿清而造的謠言。
 
**
孝莊文皇后已成為不少文藝作品的一個重要人物。除了本劇與<格格要出嫁>之外尚有下列各種小說戲劇:
  • 《孝莊秘史》(小說,楊海薇著)  
  • 《少年天子》(小說,凌力著)  
  • 《少年天子順治篇》(中國電視劇,潘虹飾演孝莊太后)  
  • 《少年天子康熙篇》(中國電視劇,潘虹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一代皇后大玉兒》(台灣電視劇,潘迎紫飾演大玉兒) 
  • 《大清風雲》(中國電視劇,許晴飾演孝莊太后大玉兒) 
  • 《孝莊秘史》(中國電視劇,寧靜飾演孝莊大玉兒) 
  • 《皇太子秘史》(中國電視劇,呂中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康熙秘史》(中國電視劇,香港稱納蘭與康熙,鄔倩倩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康熙王朝》(中國電視劇,斯琴高娃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江山風雨情》(中國電視劇,牛莉飾演莊妃) 
  • 《誰主沉浮》(中國電視劇,劉曉慶飾演孝莊太后) 
  • 《滿清十三皇朝之皇太極》(香港電視劇,苗可秀飾演莊妃布泰) 
  • 《滿清十三皇朝之順治帝》(香港電視劇,苗可秀飾演孝莊皇太后) 
  • 《滿清十三皇朝之康熙帝》(香港電視劇,苗可秀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煙花三月》(中國電視劇,歸亞蕾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莊妃軼事》(中國電視劇,柏寒飾演莊妃) 
  • 《懷玉公主》(台灣電視劇,劉雪華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新月格格》(中國電視劇,劉雪華飾演孝莊太皇太后) 
  • 《康熙大帝》(電視劇) 
  • 《莊妃秘史》(電視劇 
  • .................................................................................................................................

    傅青主

    傅青主(1607年-1684年)本名傅山,陽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內)。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別號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於山西忻州。他是著名的學者,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

    傅青主生於明朝後期,父親傅之謨、祖父傅霖。15歲時從童子試中脫穎而出。27歲入山西地區的最高學府三立書院。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被誣告,傅山領頭奔走組織學生運動使其得以翻案。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從西安東征北京途徑山西。東閣大學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請提兵督師山西,而且聘請傅山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韓霖為「軍前贊畫」。傅山編造了「馬在門內(闖)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當年是猴年)」的童謠穩定民心。李自成軍隊佔領曲沃後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順軍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四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五月傅山潛回太原,帶母親和兒子逃到壽陽縣。
    明亡後傅山在《甲申守歲》中寫出「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的詩句。拜壽陽縣五峰山的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士,道號「真山」,以避剃髮令。搬家到太原陽曲縣東黃水鎮。因為他認為清朝是外國,於是自稱僑黃、僑松。由於他經常穿著紅色外衣,所以人稱「朱衣道人」。
    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從明降大順復降清的總兵姜瓖起議反清,傅青主的兩個學生參加被殺,傅青主撰文紀念。
    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被認為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獄,稱「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絕食,出獄後又去南方雲遊。歸來後隱居太原府崛圍山(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號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間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舉考試,傅青主被強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過量大黃造成腹瀉以逃避。後來康熙皇帝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官職,傅青主推脫不受。
    傅青主終生拒絕與清朝合作、終老林泉。
    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傅青主被描述為七劍之首,武功卓絕。2005年徐克導演的根據《七劍下天山》改編電影《七劍》,劉家良飾俠醫傅青主。
    傳於後世的著作有:
     
  • 哲學作品: 
    • 《霜紅龕集》  
  • 醫學作品: 
    • 《女科》是臨床實用價值頗高的中醫婦科典籍之一,很常為後代醫師臨證所應用。 
    • 《青囊秘決》 
    • 《男科》  
  • 武學作品: 
    • 《傅氏拳譜》  
  • 書法作品: 
    • 《傅青主先生草稿真跡》2003年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薄一波(中國共產黨高官)題詞、啟功(國學大師.乾隆皇帝五弟和親王弘晝之後代子孫<第8代>)題寫書名。  

    ..................................................................................................................

    鐸  世襲罔替之鐵帽子王

    豫親王之始封者名為多鐸。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兒子,多爾袞的同母之弟。先以軍功封為貝勒,賜號為額爾克楚呼爾。崇德元年,皇太極封他為豫親王,掌管朝廷的禮部。順治年間,又封為德豫親王、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逢多爾袞削爵時,多鐸已死,但亦受株連,被追降為郡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因生前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勛,被乾隆帝下詔復還豫親王爵,並配享太廟祀奉。 
     
    多鐸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由親王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晉多羅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關,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晉親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錢謙益出降;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即揚州十日),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碩德豫親王。順治三年,以揚威大將軍征討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染天花疾亡,享年僅三十六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去世時所遺豫親王爵,由其子多尼承襲,成為第二位豫親王,但又被順治帝賜號信,於是豫親王變成了信親王。後來因多鐸死後被追降郡王,所以多尼也降為郡王。這個郡王爵位又往下傳了五次,到修齡襲爵後,正趕上多鐸被追還豫親王爵,於是修齡也從信郡王變成了第三位豫親王。此爵直至清末未改。豫親王爵共傳了九代,共有過九位親王。其中除上述多鐸和多尼外,還有第四位裕豐和第五位裕興都因犯罪而革爵。在這九位親王之外,第三位修齡的父親德昭,因兒子承襲了親王,而在去世十六年後被追封為豫親王。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19661217&aid=368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