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親王岳樂
安親王岳樂,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順治,康熙兩朝功勳卓著的親王,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順治三年,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他作戰英勇,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被晉升為貝勒。之後由於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被擢升為安親王。岳樂與其先輩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他全力支持順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活動。
這一系列措施對社會的穩定,經濟的恢復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順治帝迫於壓力,在彌留之際頒佈罪己召,全盤否定以前的改革,並任命保守派為顧命大臣,使得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現了倒退的現象,岳樂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鬱鬱不得志。好在康熙帝及時剷除了鰲拜,大清才沒有續寫元朝的悲劇。 岳樂並沒有寂寞多久,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安親王被重新啟用,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 桂。他仔細的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即使勝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不如先攻江西,即穩定了後方,又切斷了吳三桂與耿精忠的聯繫。事實證明岳樂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率師很快佔領整個江西,並乘勝直搗湖南,不久,吳三桂病逝,清軍勝利在望。此時岳樂奉調回京,軍隊暫交他人。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對岳樂大加褒獎。並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康熙二十七年,岳樂再度領兵駐防蘇尼特,二十八年死於軍中。
岳樂是清代親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於一身的人物,他對大清王朝所做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
康親王傑書 世襲罔替之鐵帽子王
康親王傑書,禮親王代善孫。與《鹿鼎記》中的康親王不同,傑書並不是趨炎附勢,碌碌無為之輩。傑書在順治年間就已被晉升為親王。而他的成名作卻出現在康熙年間。 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康熙皇帝急需在親族中找一位智勇雙全的親王領兵作戰。安親王岳樂,不僅威望高,而且身經百戰,是首選之人。但面對從雲南和福建兩路殺來的叛軍,僅岳樂一人恐怕不能兼顧,這樣,康親王傑書就脫穎而出,被封為奉命大將軍,率師討伐耿精忠。
戰鬥一經打響,康親王的大智大勇便顯露了出來。清軍在他的指揮下屢戰屢勝,收復了很多州縣。康熙十五年,清軍在移師途中,遭到伏擊,與叛軍展開了白刃戰。傑書此時正在軍中,他的大旗被敵人的火器打爛了,炮彈不斷在他身邊爆炸,親兵從附近破廟中拆來了門板,為傑書遮擋。但傑書毫不畏懼,指揮作戰談笑自若,使士兵深受鼓舞,大敗叛軍。不久,耿精忠無力抵檔清兵的攻勢,被迫投降。 但是,東南的戰事並沒有結束,臺灣的鄭經還盤踞在金門、廈門一帶。康親王馬不停蹄,據百戰之師橫掃金、廈,將鄭經殘軍趕回了臺灣,徹底平定了東南各地。傑書凱旋之時,康熙帝親自到盧溝橋迎接,榮譽達到極點。
康熙三十九年,康親王傑書病逝。康親王靠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平定了耿精忠的叛亂,使大清得以繼續穩定的發展下去。
傑書的輩分與康熙皇帝同輩(但年齡卻比順治帝為大).所以劇中順治皇帝臨終之前欲<從兄弟>中挑選繼位人選中岳樂是說得過去的.但是岳樂拒絕之後改為選傑書就不符合從兄弟這個選項!
..........................................................................................................................................
傑書的爵位承襲源自於其祖父代善.
禮親王爵位在代善家族中世襲罔替,到清末共傳了十代,共有過十二位親王。其中第二位滿達海在襲禮親王二年之後,被順治帝賜號巽,於是禮親王變成了巽親王。其後又傳了二位,傑書襲巽親王時,改號為康,這樣巽親王又變成了康親王。再傳了四位,永恩襲康親王後,乾隆帝在給代善配享太廟的同時,復改康親王為代善的原封號禮親王,之後直到清末未改。這十二位親王之中,曾有第三位常阿岱(少年天子順治一劇中與簡郡王濟度老是找順治帝的麻煩~被奪爵的主因是其父滿達海常拍多爾袞的馬屁.順治親政後所做的報復)、第九位昭槤,都因犯罪而被降爵或奪爵。在這十二位親王之外,另有二位代善的子孫,在死後因他們的兒子承襲了禮親王爵,而追封為禮親王。
代善有八子.其中七人封爵:岳託(克勤郡王)、碩託(貝子)、薩哈璘(穎親王)、瓦克達(謙郡王)、瑪占(輔國公)、滿達海(襲爵巽親王)、祜塞(鎮國公.死後追封惠親王~康親王傑書為其三子)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三個出自於代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