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0 19:17:43瀏覽878|回應0|推薦0 | |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斗,祖籍江西(一說江蘇),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出生於遼東瀋陽衛(今瀋陽市) ,卒於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 。曾事清開國之四代君主,計有太祖(努爾哈赤,1559-1626年)、太宗(皇太極,1592-1643年)、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年;1643-1661年親政)、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1661-1722年親政)。 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 ,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 范文程「年十八補秀才」,十九歲為瀋陽縣學生員 。1618年後金(1616年-1636年)攻佔撫順,當時范文程年僅二十一歲,與其兄範文寀投降努爾哈赤 。范文程自稱為宋代范仲淹次子觀文殿大學士范純仁(1027年-1101年)17世孫 ,其曾祖范鏓為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史》有傳,努爾哈赤曾對部下有言:「此名臣孫也,其善遇之!」 然而真正讓范文程在政壇冒起的並非努爾哈赤,而是皇太極。 范文程曾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等職 ,《清史稿》有載:「崇德元年(1636),改文館為內三院,范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賜號『巴克先』。復進二等精奇尼哈番」。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范文程卒,諡號文肅。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即范文程死後四十七年,清聖祖為他親提「元輔高風」匾額。 下列連結有頗為詳盡的敘述: ................................................................................................................................... ................................................................................................................................... 傅青主 劇中范文程之子范玉麟的師父.也是反清組織的領導人. 傅青主(1607年-1684年)本名傅山,陽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內)。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別號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於山西忻州。他是著名的學者,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 傅青主生於明朝後期,父親傅之謨、祖父傅霖。15歲時從童子試中脫穎而出。27歲入山西地區的最高學府三立書院。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被誣告,傅山領頭奔走組織學生運動使其得以翻案。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從西安東征北京途徑山西。東閣大學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請提兵督師山西,而且聘請傅山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韓霖為「軍前贊畫」。傅山編造了「馬在門內(闖)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當年是猴年)」的童謠穩定民心。李自成軍隊佔領曲沃後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順軍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四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五月傅山潛回太原,帶母親和兒子逃到壽陽縣。 明亡後傅山在《甲申守歲》中寫出「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的詩句。拜壽陽縣五峰山的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士,道號「真山」,以避剃髮令。搬家到太原陽曲縣東黃水鎮。因為他認為清朝是外國,於是自稱僑黃、僑松。由於他經常穿著紅色外衣,所以人稱「朱衣道人」。 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從明降大順復降清的總兵姜瓖起議反清,傅青主的兩個學生參加被殺,傅青主撰文紀念。 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被認為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獄,稱「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絕食,出獄後又去南方雲遊。歸來後隱居太原府崛圍山(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號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間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舉考試,傅青主被強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過量大黃造成腹瀉以逃避。後來康熙皇帝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官職,傅青主推脫不受。 傅青主終生拒絕與清朝合作、終老林泉。 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山西名食「頭腦」是傅山為母親配製的滋補食品。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傅青主被描述為七劍之首,武功卓絕。2005年徐克導演的根據《七劍下天山》改編電影《七劍》,劉家良飾俠醫傅青主。 傳於後世的著作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