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0/11 18:19:47瀏覽1226|回應8|推薦44 | |
最近上中文課的時候,閒聊問起這些孩子(都已上了高中了),以後結婚生子後會不會要求孩子學中文。 『會呀,為什麼不?中文很重要。』大家都異口同聲。 『但是,如果你們的結婚對象是非華裔的人的話,你們還會這樣做嗎?』 『大概會吧!』 『你們的家長會要求你們將來找個華人結婚嗎?』我又很好奇地問。 『我爸爸是覺得我嫁誰都可以,只要是好人的話。但我媽比較希望我嫁華人,這樣她才不用比手畫腳和女婿溝通。(對媽媽比較有利!)不過他們從不曾明確地說出來就是。』念高二的Cindy這樣說。 其他的孩子也說家長對他們交往的對象並沒有太大的意見,只是他們心裡還是比較希望孩子能找到一個不錯的華人對象。 上另一班的時候,聊到以前大學時代求學時,連星期六都要上課,很辛苦,一直到大四才沒有在星期六排課。一向反應很快的Nicole(高一生)馬上說:『你只要大學時代上星期六的課三年而已,我們從五六歲就開始每個星期六都要上課。我們更辛苦。』 『說的也是,你們辛苦多了,但是你們的家長更辛苦,每個星期都要車你們到這兒來上課。』我趕緊說。其實很多家長都會苦中作樂,趁孩子在上課時,趕緊到市區的中國店及學校對面的菜市場採購生活用品,而且有的家族大,還有排班接送孩子。 『何況,你們辛苦是辛苦,但是收穫很大呀。你們自己看看,從一句中文都不會說到今天的中文程度,每個人的進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趕快隨機塞一個成語進去。)』 我看著這些都已上了高中的孩子們,感觸很深。有些孩子在年紀小一點的時候也曾受過挫折不想再學,但是『有毅力』的家長費盡唇舌要他們堅持下去。現在我教的那幾個孩子,已看不出來有哪一個是被家長『逼』著來上課的。上了這麼多年後,大家感情都很好。而也因為大家上學的學校不同,星期六是唯一可以見到同伴的一天,所以他們上課時有時會興奮到講太多話,影響上課進度。 ********************這是分隔線******************** 我們這個小城的中文學校招生的對象雖說是華人子弟,但其實大部份來上課的是以廣東話或潮州話當母語,和越南華人多少沾得上一點邊的孩子。只有少部份是像米亞這樣的以普通話當母語的混血兒(現在人數多一些,但還是屬於少數民族。)至於在家只講普通話的華人子弟,就更少了(我就沒教過)。也因此,糾正這些孩子的發音是一件大工程。不管是『港式』普通話或是『阿斗仔式』普通話,剛開始都讓人聽得慘不忍睹。但是幾年下來,他們的語言根基也打得很好了。 Nj過客說過中文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不要太寄望於中文學校那幾個小時的學習。老實說,這是『真理』一句。從我觀察學生的學習得到的結果,他們獲得中文知識的主要來源應該都是在家庭中『潛移默化』得來的。父母的中文水平高的話,孩子的中文會比同儕的孩子好一點,不管孩子在做功課時是否有家長的幫助。我這些說廣東話的孩子在開始上普通話中文時都上過幾年的廣東話(普通學校的母語課)了,所以儘管普通話不甚標準,中文的程度都已有一點兒底子。我一直以為是那幾個教他們廣東話的老師把他們調教成這樣的水平,但問起他們時,他們都說學廣東話(普通學校的母語課)時根本就是坐在那裡聽老師高談闊論,感覺上沒學到東西。而念過我們學校的廣東話班的孩子則說老師教得很慢,好像上課都在玩遊戲。(其實玩遊戲也無啥不好。) 如果在學校沒學到,而我我又不敢邀功,那自然是在家學的囉。 若以我那幾個混血學生及米亞的幾個混血朋友來當例子就更清楚了。 案一:Emelie(高二)父母早離,一直到七歲時都隨著母親和外婆在中國住。七歲後回到瑞典和爸爸住,中文程度就一直停留在七歲以前,全是外婆手把手教她的那些中文,新的中文字再也學不少了幾個。有時外婆到瑞典住個一兩年,Emelie和她同住的話,那她的中文就會好一些。但識字能力還是比同齡同學差一截。聽和說都沒有問題。 案二:Johnny(九年級)和Johan(八年級)兄弟從五年前開始和米亞同一班上中文課。之前在家媽媽幾乎從不曾和他們說中文。剛開始時,他們的中文發音怪到連米亞都會疑惑地問我『他們的發音怎麼會這樣奇怪?』他們的老師帶了他們一年後離職,換了另一個老師後,Johan幾次都被新老師糾正發音到在課堂上哭起來,而且很排斥上中文課。那時還有另一個混血的Willy,中文發音也是一樣怪。可是Willy的媽上班時間不定,沒辦法每星期載他去上課,所以學了一年就停了。後來我把米亞這個班接過來自己教,要求孩子每星期都得念課文給家長聽,並要求家長在家多說中文後,怪聲怪調的中文好了一些。現在Johan嘴上仍然說學中文很累,但是一點都沒有要放棄中文的樣子。而Willy的媽則在住家當地的普通學校找到幾個一樣想學中文的華裔孩子,請學校聘請中文老師教母語,住在同一郡的Johnny和Johan也都去上課了。雖然多上一堂中文課,也沒看到他們抱怨太多。學校每學期要考試打成績時,Willy會因為不會寫而當場哭起來。但考題對Johnny和Johnan的程度卻游刃有餘。因為他們的媽媽一星期七天都要他們練習中文,逼得很緊。 案三:Louise(六年級)是家中的老三,哥哥們大她十歲以上。從小就是她媽媽心頭的寶貝。媽媽是上海來的,已住在瑞典三十多年了,在家只講瑞典話。Louise的外婆及舅舅也在瑞典,當她媽媽和中國家人講話時都是說上海話。聽她媽媽說,和我講普通話講久了會舌頭打結。Louise的中文並不好,因為家中根本沒人和她說,就連上海話也似懂又不懂。自從Louise開始上學後就去上普通學校的母語課,但是程度一直沒進步。她也因此必須和很小的孩子一起上中文,這讓她更有挫折感,所以動不動就吵著說她不要學中文了。後來她轉到米亞的學校,所以兩人一起去上中文課(普通學校的母語課),中文老師也答應讓她升上一級,不用再和一年級的孩子一起學,她總算認命地學中文了。這期間她不時和米亞說『中文的壞話』,總是說她討厭中文。米亞總是把我告訴過她的一番話拿來勸Louise,要她不要放棄中文。不過,我倒覺得Louise只是嘴巴說說罷了,中文功課的準備她可從來不曾偷過懶。我想她好勝心很強,所以不願意比同齡的孩子差,所以就努力用功外,不時吐槽”中文”罷了。『據說』現在Louise的媽媽比較常和Louise說中文(『據說』是Louise要求媽媽這樣做的)。 雖然Louise的中文很糟,聽她媽媽說已經比哥哥們好很多了。哥哥們更慘,當年還因為成績太差,決定不再學中文(普通學校的母語課),免得中文成績把學測平均成績拉低。(其他的孩子選母語都是因為這是加分的捷徑!這也可以看出來哥哥們的中文有多慘。) 案四:William(八年級)年紀很大後才開始學中文(普通學校的母語課),學了半天中文還是比Louise差。在他上七年級時就不肯再學了。他還有一個弟弟,看他哥哥學得不好,根本就不肯開始學中文。他們的父親雖是瑞典人,但中文程度比他們還要好上十倍不止。而William的媽媽也從不曾在我們面前和孩子說中文。 ********************這是分隔線******************** 自從有了女兒又教了幾年中文後,我也有幾點心得:
********************這是分隔線******************** 我自覺不是一個勤奮的好媽媽。像Johan的媽媽這樣每天幫孩子課書,我真沒辦法做到。如果我念了孩子兩次趕緊去做功課而她還是當耳邊風時,我的臉就會青的像晚娘一樣,聲音則像惡鬼。這樣的我實在不能在家教自己孩子中文。我對孩子的中文學習也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老師發的作業都寫完,考試要考的那幾個字練一練就好了。有時普通學校的母語課老師會給較多的作業,(據說,那個老師喜歡哪個孩子,那個孩子的班作業就會多一點。真是愛之深,責之切。)米亞做不完的話,我也會要她據實相告,請老師從輕發落。以前她會哭哭啼啼不敢說,現在臉皮練厚了。 我不是有雄心大志的媽媽,對女兒學中文的態度也只是抱持著能學多少就學多少,但我絕不讓她中斷了中文課。理由同第四點。我女兒和我都是阿斗型。也許天資聰敏的孩子只要學五年,那我們細水常流,學十年吧!我就不相信學到第十一年你還不開竅!但是一旦中斷了,那就永遠都不會開竅了。 雖然有個像鬼一樣的媽媽,那天開車上學時孩子被我問到以後會不會讓她的孩子學中文時,她竟然說:『當然囉。學中文很好。』 我問:『如果孩子不肯學的話呢?』 『我會平心靜氣地向他分析為什麼學中文很好。讓他想學中文。比方說我會告訴他,中文可以幫他打開一面很大的窗戶。還有,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說中文,所以會中文就可以和很多人說話。』(這些都是我曾幫她洗腦過的資訊。) 我問:『如果孩子還是不肯學的話呢?』 『那我就會說:「好煩啊!」,然後一腳把他踢去中文學校。』 我只能說,也許我不是好媽媽,但我很會幫孩子洗腦。(我大概走錯行了,應該要去當催眠師才對。)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