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8 09:16:28瀏覽3540|回應1|推薦21 | |
牛肉泡麵和牛肉湯泡麵 12月15日的新聞說:泡麵正名運動即將展開,泡麵沒肉塊的,只准叫湯麵,消保會要求業者,產品標示要確實,只有加牛肉屑調味的,要改為「牛肉湯麵」,不能再稱「牛肉麵」,以免消費者信以為真卻大失所望,顯然社會進步了,這則新聞真是大快人心。 長久以來,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早已養成一種世故的謹慎,包裝紙上的大片牛肉,大部分人也知道是商家的噱頭,怎麼可能二、三十塊錢的東西,真會放牛肉,豈非虧很大。不過,既然沒放牛肉片,為何要用醒目的牛肉照片,然後,又在不起眼的地方,放一行小小的字說是「圖片僅供參考」,將自己誇大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面子裡子全要了,天底下竟有這麼便宜的事! 這個現象隱含了社會的潛規則,就是廠商誇大,消費者世故,結果誇大的效果,被世故的還原了,導致誇張喪失了效果。但如果消費者是天真的,譬如小孩或是不懂得本地習慣的外國人,用認真的眼光看待這些廣告,期盼吃到真的「牛肉麵」,那就太傷感情,廣告傷害了最相信它的顧客,真是淒涼的吊詭。 令人難堪的是,我們周遭到底還有什麼事物,必須用同樣的世故應對,才不致上當受騙:一萬元買的大衣?50元叫的咖啡?五百塊買的粉盒?兩百元 在速食牛肉麵裡,大部分人是精明的消費者,可是在買大衣、挑鑽石、選豪宅、人生千百種消費行為裡,大家都有可能像天真的小孩,果然期望買到的麵裡,真有牛肉。在大家經常光顧的賣場裡,在我們身處的社會裡,有多少是真的?多少則僅供參考?如果精明都要用來對付這種陷阱,生活會不會太沈重?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