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崖居—班德利爾國家遺跡公園
2011/08/03 15:34:33瀏覽1885|回應13|推薦119

剛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市(Albuquerque) 時﹐入眼乾枯的黃土地貌﹐迥異於原居地——水草豐美﹐綠蔭滿天的多倫多﹐我極不適應。於是﹐先生一有空﹐就開車帶著我﹐去認識這城市﹐希望我能有所轉變。

當一次又一次地走近它﹐試著敞開心胸﹐去接納它﹑融入它時﹐我發現我已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它︰愛它湛藍的天﹑遼闊的大地﹑樸素的風貌﹑濃濃的藝術氣息﹑豐厚的歷史文化﹑一處又一處印地安人的廢墟遺址‥‥‥。我尤其喜歡站在一片斷垣殘壁間﹐極目望向空曠的四野﹐彷彿穿越時空﹐走進了古代印地安人的生活中。

班德利爾 首次發現



這麼多的廢墟中﹐我對班德利爾國家遺跡公園 (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 情有獨鍾。這座公園用安道夫.班德利爾 (Adolph Bandelier) 的姓來命名﹐以資紀念他對此處的貢獻。出生於瑞士﹐成長於伊利諾州的安道夫﹐是人類歷史學家。1880 年﹐40 歲的他得到美國考古協會的一筆資助金﹐來到新墨西哥州。他從聖塔菲出發﹐歷時 18 個月﹐走訪了 166 座廢墟遺址。當他來到弗瑞合列士峽谷 (Frijoles Canyon) ﹐看見高聳的崖壁上﹐佈滿了像蜂巢似的洞穴﹐崖下一長排瀕於崩塌的住宅﹐他十分震懾﹐稱此地為「我所見過的最為壯觀的景象﹗」





100 多萬年前﹐距此西北約十四哩處的赫麼茲 (Jemez) 火山兩次爆發﹐岩漿覆蓋 400 平方哩之遙﹐其威力是1980 年華盛頓州聖海倫斯 (Mount St. Helens) 火山爆發的 600倍。岩漿奔流擠壓﹐造成了壯觀的峽谷。經歲月侵蝕﹐崖壁的凝灰岩有了蜂巢似的洞穴﹐面對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難怪安道夫會驚嘆﹗



他以奉獻生命的熱忱﹐在此地開疆拓荒﹐於1890 年將早於西班牙統治時期的印地安人的部落(Pueblo) 生活及文化﹐出版成書——「The Delight Makers」﹐給後世研究當代「西南考古學」奠定了基礎。1892 年他轉往秘魯﹑玻利維亞等地﹐繼續研究﹐惜於1914 年死於西班牙。

另一位傑出的西南考古學家—Dr. Edgar Lee Hewett﹐有鑒於保護此地的重要﹐幾經努力奔走﹐終於1916 年獲威爾遜總統簽字通過﹐佔地 33,727 畝的班德利爾國家遺跡公園 (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 正式成立。

修繕擴建 設備完善


從阿布奎基市的 25 號州際公路北上﹐於 242 號出口轉 550 號公路西行﹐再轉 4 號公路北行﹐駛約近兩小時﹐即可抵達。由於日益增加的遊客量﹐近 80 年前所建的遊客中心已不敷使用﹐於是花了一年時間重新修繕擴建﹐設備益趨完善﹐於去年的 8月25日隆重開幕。內有更新展覽物品的博物館﹐販售書籍及紀念品間﹑小吃部﹑大銀幕放映室﹐播放對此園的介紹﹐所播片子卻是花了五年時間﹐細觀園內動﹑植物四季生態等等﹐方攝製完成。





到此﹐先花一元買本導覽小冊子﹐裡面附有步道的簡圖及解說。主要的環形步道﹐總長1.25 哩﹐走完約需一小時。如續前往 Alcove House (專用做祭祀儀式處) ﹐來回一哩﹐因需爬 140 呎長的四個木梯及石階﹐約需再花一小時。 每個遊客可估量自己的時間與體力﹐再做走短或走長的決定。行走時﹐可將步道旁標示的號碼與導覽本上的號碼相對照﹐有助於瞭解地形及此景觀當年的用途。

印地安人 逐水定居

回溯至一萬多年前 ﹐就有一群遊徙的印地安獵人為追逐動物經常出沒於此﹐直至西元 1150 年﹐才開始定居下來。這裡有條溪流 (Frijoles Creek) ﹐西班牙語意為豆溪﹐終年水流潺潺﹐可供飲水﹑炊煮﹑種植﹐還有各種不同的野生動物。他們由早先遊徙時編織便於攜帶的籃子時期﹐到定居後﹐發展出製作較重穩的陶器時期。

12﹑13 世紀﹐新墨西哥查科峽谷 (Chaco Canyon) 和科羅拉多維爾德台地 (Mesa Verde) 的古代部落人 (Ancestral Pueblo people) 由於大乾旱﹐遺棄原地﹐先後遷居於此。

他們鑿坑住於地下﹐稱為坑屋 (Pit House) ﹐屋頂有六根木柱支撐﹐地面開個洞口﹐置木梯可下去。後來他們改住地上﹐用泥土混著木與石頭烘成的磚坯建成 Adobe 房子﹐但是地下坑屋仍做宗教祭祀儀式 (與神靈溝通) ﹑重大決定及傳遞知識用﹐稱為 Kiva。在環形步道上﹐第一個見到的就是一個大 Kiva 的遺跡。



顛峰時期 500 多人

下一個見到的就是 Tyuonyi ﹐此字意為“聚會場所”。看著導覽圖上畫出當年村落的場景﹐女人們忙著炊煮﹑磨玉米﹑飼養火雞﹔小孩四處嬉戲﹔男人們則忙著打獵﹑紡織﹑打磨工具﹑建造新屋‥‥‥﹐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在這“聚會場所“所建房屋最高的有三層﹐房間有數百間﹐顛峰時期﹐人數高達 500 多人。他們的平均壽命為 35 歲﹐女人身高約為 5 呎﹐男人約為 5 呎 6 吋﹐也許是困苦的生活﹐加上醫療不發達﹐早早磨蝕了他們的生命。

接下來的步道靠近凝灰岩壁﹐壁前的房子﹐只剩地面磚塊遺跡及壁上偶而幾處刻有物像 (petroglyph) 的圖﹐如火雞﹑狗﹑閃電﹐有些則看不出來畫的是什麼。那許多洞洞﹐擺放有梯子的﹐方容人爬上去一探究竟。想來居高於此﹐既可避野獸襲擊﹐又可避風雨﹐還能遠眺美景﹐真是個好地方﹗不過至西元 1600 年﹐他們又搬離了此處。







走完環形步道﹐可左轉返回遊客中心﹐或右轉前往 Alcove House。我邊走邊想︰曾居此 450 年的印地安人﹐400 來年前他們為什麼要離開一手辛苦打造的家園﹖是賴以為生的資源用盡﹖供打獵的動物不見﹖乾旱天災讓庫存的糧食告罄﹖可以確定的是這重大的變化﹐讓他們無奈地再度遷徙﹐遷向東南邊的格蘭德大河 (Rio Grande) 旁﹐後世子孫得以在新地方繼續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儘管後世子孫的生活已經現代化了﹐可是他們沒忘記他們的根﹐經常回去﹐探訪祖靈﹐感受先祖們的存在。



常來「班德利爾遺跡公園」的我﹐走在兩邊有高大松樹的步道上﹐松風陣陣﹐彷彿吹送來祖靈們的切切私語。啊﹗歲歲年年﹐他們不捨離去﹐靈魂依舊在這片愛戀的廢墟中流連徘徊。滿懷著敬意﹐與他們心連著心﹐我行行復行行﹐似將自己亦走成了印地安人﹗


旅遊貼士︰

地址︰15 Entrance Road
Los Alamos, NM 87544

電話︰(505) 672-3861 Ext. 517

開放時間︰春秋季︰9AM — 5:30PM﹔夏季較長﹔冬季︰9AM — 4:30PM

遊園規定︰
禁攀爬岩壁﹔禁搜集古物﹔禁採花或植物﹔禁餵食園內動物﹔禁寵物行於步道﹐需圈住﹐方可行於露營區﹑野餐區及停車場﹔禁自行車駛於步道﹐僅能駛於鋪設好的公路上﹔禁取木材燒火﹐火僅限使用於指定的露營區﹔如需過夜﹐需先申請許可證


6/26/2011 刊登於世界周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resajaw&aid=549777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遺跡
2011/08/04 16:19
看到,一處又一處印地安人的廢墟遺址,一片斷垣殘壁間﹐
空曠的四野,蒼茫的大地....


感慨~~我們只不過是地球上短暫的過客而已。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8-05 13:52 回覆:
哎﹗誰說不是呢﹖一想到“短暫的過客”﹐就更加深了心中的感慨﹗

隨寫人◆ 無事一身輕的自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歲月的滄桑
2011/08/04 09:59

走入公園

猶似走進歷史

感受歲月的滄桑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8-04 15:56 回覆:
的確﹐站在廢墟中﹐對歲月蒼桑的感受特別深刻。

黛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
2011/08/04 09:41
很有情感的介紹 感謝分享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8-04 15:38 回覆:
有妳來分享我的感受﹐十分愉悅﹐其實該說謝的是我﹗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