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01 04:43:02瀏覽12582|回應6|推薦63 | |
二O一O年十一月九日下午﹐台南行結束後﹐遊覽車載著我們「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一行人﹐奔赴嘉義奮起湖﹐以便在此趕上接駁專用的小巴士上山﹐入住「阿里山閣大飯店」。 想起唸小學時﹐「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我們明年回大陸。」是我最早學會的順口溜之一。那時生活艱苦﹐沒錢旅行﹐阿里山對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地方﹐因此對它多了份憧憬﹐連帶地也對阿里山上的神木生出了幾許崇拜。 遐想中﹐小巴士載著我們已抵達飯店門口。分配好房間﹐用過晚餐後﹐大家三三兩兩地在附近散步。夜色如墨﹐山中又出奇地寧靜﹐於是我們早早折返歇息﹐好養足精神﹐以迎接明晨聲名遠播的阿里山五奇——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中之日出奇景。 ■ 高山鐵路 阿里山火車 天未亮﹐氣溫甚低﹐每個人都穿上厚暖的外套﹐準時於大廳集合﹐前往火車站搭乘小火車上祝山。阿里山鐵路已有七十多年歷史﹐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完工於一九一四年﹐興建時主要用途是輸送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木材。一九六三年林場砍伐業務結束後﹐客運與觀光成為該鐵路的主要功能。鐵路全長七十二公里﹐以蒸汽機的動力﹐牽動火車爬山﹐在婉蜒的山谷中前進﹐穿山越嶺﹐由海拔三十公尺上升到兩千四百五十公尺﹐坡度之大舉世罕見。沿途但見峭壁懸崖﹑古木參天﹐足見工程的難鉅浩大。 ■ 跳躍式 日出奇景
車行二十五分鐘後﹐抵達祝山﹐遠遠就瞧見許多遊客已佇立於寒風中等待。解說員正拿著麥克風介紹︰阿里山東鄰台灣最高峰海拔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的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阿里山日出﹐ 是台灣唯一的跳躍式日出。在祝山看日出﹐一年四季的地點與時間都不同﹐而且日出的景致也各異。由於阿里山海拔較高﹐濕度大﹐霧氣彌漫﹐日出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得靠點運氣。 我們的運氣不錯﹐越接近解說員預告的日出時間﹐大家越是全神貫注地緊盯著﹐唯恐錯過了它跳躍式的出現。山巒與樹影﹐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墨黑轉濃綠再變灰綠﹐周遭景物漸漸清晰起來。玉山頂隱約現出了瑰麗光芒﹐灰濛的天空染上了霞彩。猶躲在山峰後面探頭探腦的紅太陽﹐瞬間﹐蹦跳出來﹐頓時光芒萬丈﹐照亮了整個山谷大地。僅彈指間﹐這迷人的光影變化﹐讓遊客們所有的期待化為連聲驚嘆﹐那神奇的一刻讓來自大陸的文友們更是興奮得叫道︰「實在是不虛此行﹗」 ■ 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神木群 曾讓我憧憬崇拜樹齡有三千多年﹐高五十多公尺﹐二十來人方能合抱的阿里山神木﹐可惜於一九九七年遭雷電擊毀。一九九八年林務局將它放倒﹐後來整理出森林遊樂區的其他巨大樹木﹐形成阿里山神木群﹐成為新的景點。下一站﹐我們就來到這森林遊樂區。由於阿里山全區海拔位於一千四百至兩千六百公尺之間﹐年平均溫為攝氏十度左右﹐加上豐沛的雨量﹐使得樹木極易生長﹐因此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它橫跨熱﹑暖﹑溫﹑寒四帶﹐樹群包羅萬象﹐其中著名的紅檜﹑台灣扁柏﹑台灣杉﹑鐵杉及華山松﹐合稱阿里山五木。紅檜木尤受囑目﹐舉世聞名。 徜徉其間﹐邊享受森林浴﹐邊欣賞四周風景。眼前出現了姊妹潭﹐兩個大小不一的湖泊。傳說是兩位山地姊妹追求愛情不果而相偕殉情的地方。潭水清澈如鏡﹐景色十分清幽。潭邊尚依傍有三兄弟及四姊妹樹﹐並設有步道﹐可觀攬全湖勝景。一路上﹐還見到形態各異﹑相互虯結的樹根搭配著「金豬報喜」﹑「永結同心」﹑「龍鳳配」等創意十足的貼切名字。 ■ 豁然開朗 木蘭園 穿過高大筆直的密密樹林﹐順坡而下﹐來到了「梅花鹿園」。鹿園早已裁撤多年﹐留下滿山遍野的毛地黃與山櫻花﹐後因林務局廣植白木蘭與深色紫玉蘭而更名為「木蘭園」。雖然園中已無鹿﹐不過一大片湛藍的雲天﹐帶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舒暢感覺。可惜沒能趕上三至四月間的櫻花季及四至六月間的螢火蟲季。想像著紅白相間的山櫻花盛放時﹐該是何等浪漫淒艷的芳菲美景﹗流螢翩飛時﹐又是何等詩情畫意的清幽境界﹗ ■ 炒熱氣氛 土產品 越過全台灣地處海拔最高的香林國民小學﹑受鎮宮﹑香林拱橋﹐遙見遊覽車已在停車場等候。抵達後﹐在等待其他文友時﹐我們就在旁邊的土產品店逛逛﹐並買了細緻木筷及典雅的台灣地圖形狀木盒﹐內裝有泡茶用具——茶匙﹑茶夾及茶簪。返回車上﹐有的人買了可折出各種樣式的圍巾﹐正圍起來看﹐好漂亮﹐蒙得大家一致誇讚﹐炒熱了氣氛。純瑛﹑瑞琳都買了﹐來自日本的郁乃熱心地帶我下車前去﹐要擺攤主以打折賣她的價錢賣我。陸陸續續﹐又有好多人跟著買﹐把攤位弄得沸沸揚揚。 終於車上所有人都到齊了﹐遊覽車開始發動﹐慢慢啟動的那一剎那﹐我突然意識到真的就要離開阿里山了﹗這次等了那麼多年﹐下次不知何時會再來﹖沒有答案。能確定的是︰人生苦短﹗緣聚緣散﹐也許再重遊的機會不大。於是﹐我深深凝望這座矗立心中幾十年的高山﹐欲將它鐫刻心版﹐鎖至記憶深處。 ■ 磅礡歌曲 響徹雲霄 於僑居地美國新墨西哥州﹐我們合唱團曾在教堂﹑養老院﹑演唱會等場所﹐響徹雲霄地唱過家喻戶曉的「阿里山之歌」。這原是香港導演張徹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時﹐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後經改編﹐使這首小調式的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礡的舞曲﹐呈現山地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當年唱時我那麼地思它﹑念它﹗海外遊子思鄉的一股熱流直在全身流竄。如今﹐阿里山不在虛幻的歌詞裡﹐不在遙不可及的海那邊﹐而是確確實實地在我的腳底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 此情此景﹐這首歌恰似野火燎原般﹐在我心頭熊熊燃燒﹐嘹亮響起。隨著遊覽車﹐它一路相伴﹐在盤旋而下的彎曲山路間﹐不斷地迴旋裊繞‥‥‥。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