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翡翠島國」愛爾蘭行(二)
2017/11/12 01:13:29瀏覽4549|回應22|推薦260

我們一早離開基拉尼國家公園,帶著它清新的芳草香,來到下一站。

利蒙瑞克(Limerick)

愛爾蘭的第三大城,座落在無數愛爾蘭詩人歌詠的香儂河(River Shannon)畔,享有「香儂河畔的美麗田園」與「和約城市」之稱。1691年10月3日與英格蘭在一石頭上簽訂了第一個和約,這石頭自此被稱為條約石(The Treaty Stone)。

約翰王城堡(King John’s Castle)建於1200年至1210年間。約翰是12世紀第一位征服愛爾蘭的英格蘭君主亨利二世的兒子,受封為愛爾蘭大公,後來他又成為英格蘭國王,於是愛爾蘭正式併入英格蘭統治。這城堡有五面堅固的高牆圍繞,以石橋對外連接。堡內有利蒙瑞克歷史介紹中心、英國古代游擊兵兵營遺址等。看看這些冷硬的石砌高牆,幸好它近傍著香儂河,給曾氣勢磅礴而今斑駁古舊的城堡,添了份柔和流動的朝氣。

經過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也稱為利蒙瑞克大教堂,建於1168年,是該教區的主座教堂,屬於英國聖公會。礙於行程緊湊,我們沒停下來進內參觀。

車子沿著香儂河畔開,恰巧看見有水上活動,很好奇那粗大的水管能將人托得好高,還有水柱噴出,隔著玻璃窗趕緊拍下這從沒見過的鏡頭。

莫赫斷崖(Cliffs of Moher)

地處中西部邊緣,由地殼變動和大西洋驚濤駭浪恆久衝擊而成,是愛爾蘭最出名、遊客最多的景點,也是歐洲最高的斷崖。Moher古蓋爾語是「荒廢的堡壘」之意,位於遊客中心往南約4公里的最南端懸崖邊上。它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如今已成遺蹟。

我們抵達時,天氣轉陰,迎著強風走向綿延8公里長,高214公尺的斷崖,看來相當驚險,還好日漸增加的體重有了份量,否則真會有一不小心就被強風吹下斷崖的可能。走近如斧劈刀削般的崖邊,探身朝下一望,波濤洶湧,浪花滔滔,擊打著崖壁,發出陣陣怒吼,令人膽顫心驚,那架勢如同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裡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我嚇得連忙後退數步。可惜按下相機快門,總是遲了,沒能拍出斷崖磅礴的氣勢。

崖旁有一座建於1835年的奧布萊恩塔樓(O’Brien Tower),石頭壘砌,十分牢固,是一位國王的後裔科尼利厄斯·奧布萊恩爵士(Sir Cornelius O’Brien)所建。目的非關軍事,純屬點綴景觀。站在塔頂,俯瞰陡峭險峻的斷崖與浩瀚無際的大西洋,雄偉壯闊的美景盡收眼底,一切俗慮盡拋。

懸崖峭壁上長有許多珍稀物種,也是上萬隻海鳥的棲息地。最低處是「女巫頭」,海拔約122公尺。走到接近斷崖底層的地方,就可看到上億年前的史前河道遺蹟。限於導遊給我們停留於此的時間不長,加上氣候不佳,就沒前往。

這樣奇特的風景自然吸引了電影製片家來此取景。《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哈利波特和鄧不利多為了找出佛地魔不死之因,飛向聳立海邊的斷崖,就是在此拍攝的。還有其他世界著名的影片也在此取景,如《雷恩的女兒》、《麥金托什男人》、《公主新娘》、《遙遠》與愛爾蘭本土製作的電影《走進西部》和《傾聽我歌》等。

高威(Galway)

是文化、貿易和旅遊的中心,被譽為愛爾蘭的「文化首都」和「西部之都」。走在街上,可感受到這城市的時尚,街景洋溢著青春氣息,不時有愛爾蘭的古典音樂隨風飄送過來。新潮與古舊在此交疊,形成一股特殊的魅力。夏季會舉辦許多活動,如藝術節、文化節、爵士音樂節,且由於靠海,海產豐富,還舉辦生蠔節,每年吸引大批遊客湧入歡慶,是個色彩豐富且充滿活力的美麗城市。

它有個地標,即綠頂的高威大教堂(Galway Cathedral),是座天主教堂。建於一棟舊城市監獄的原址上,1958年始建,1965年完工,與歐洲動不動就是好幾百年歷史的老教堂來比,這是個非常新的教堂了。圓頂高145英尺,穹頂和柱子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淺綠基調,明亮的彩繪玫瑰窗和馬賽克,將教堂裝飾得十分華美。

高威海港曾為發生的大饑荒事件扮演過重要角色。1845年至1852年,愛爾蘭經歷大饑荒,賴以為生的馬鈴薯發生「晚疫病」,它是由一種名為致病疫霉的真菌引起,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收成歉收。大饑荒還有其歷史背景,自合併成英國的一部份後,人口從500萬激增至800萬,造成糧食供應壓力,及前從南美引進馬鈴薯時,為提高糧食產量,僅引進成長最好的品種,這種對單一農作物的過度依賴,使得饑荒倍加嚴重,餓死約150萬人。約100萬饑民就是從這高威的港口乘船離開家鄉,駛向北美求生。

單在美國,超過四千萬人擁有愛爾蘭血統,其中包括前總統甘迺迪、雷根、克林頓和福特汽車公司的創辦人亨利·福特等。在都柏林的鳳凰公園內,除了愛爾蘭的總統府外,美國駐愛爾蘭大使官邸是唯一被允許設在此的機構。

結束在高威的參訪,車子漸漸駛離,朝都柏林進發。一路上雖然心裡還籠罩著大饑荒的陰影,但是我相信,悲慘的歷史不會再重演,尤其愛爾蘭正朝工業化邁進,已擺脫貧窮的過往。深深祝福它!

註:圖片無名字浮水印係摘自網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resajaw&aid=10901270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飛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2 08:05

雲霞姐寫起遊記依然充滿文藝氣息

讀來悠閒自在

愛爾蘭有它歷史斑斑的一面

也有它波瀾壯闊的一面

更有它的繁華飛揚

透過雲霞姐的眼

飛雪對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有了進一層的認識

一直很喜歡看歐洲教堂

那充滿歷史的建築形式以及內部高聳彷彿直達天聽的屋頂

還有各式各樣宗教故事的玻璃彩繪

都是我迷戀的

謝謝雲霞姐這麼棒的分享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7-11-13 14:34 回覆:

謝謝小飛雪這麼透徹又具文采的留言!瞧您形容得多好~愛爾蘭有它歷史斑斑的一面,也有它波瀾壯闊的一面,更有它的繁華飛揚.......

每次進教堂,抬頭看它高高的穹頂,我都會覺得,彷彿虔誠祈禱,就可上達天聽。呵呵,您也有這種感覺。相信喜歡看教堂的您,到了歐洲,一進去,肯定是開心得“如魚得水”般,游來游去,不想出來了。


愛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2 01:58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雲霞這兒及其他格友處,我也跟著讀了好些卷書

一方水養一方人,美國這大熔爐接收了各地的水土與人,成就其壯大。

而肉眼不能見的病毒,竟是愛爾蘭子民出走的原因,歷史的軌跡可是讓人難料啊!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7-11-13 14:12 回覆:

愛馬好謙虛,從您那兒,我也學習到很多生活上值得深思的見解。謝謝您!

現代人十分幸運,拜交通便捷與網路發達之賜,許多格友旅遊過後泰半為文,放在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以增廣彼此的見聞。

的確,美國就像一個大熔爐,接納來自各方的人士,新移民在這兒立足後,貢獻一己之力,造福社會,成就其壯大。

誰也沒料到,病毒蔓延肆虐竟造成如此大的饑荒,令人心驚。隨著科技、農業、醫療等的進步,相信此種事件應不會再發生。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