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3 12:54:40瀏覽423|回應0|推薦2 | |
小孩子踢足球,原本高高興興的比賽演變成學童哭、家長罵、民代介入的混亂局面,箇中原因主要在於賽制設計不夠周延,主辦單位北市教育局應負最大責任,但竟還出面指責球員與教練「欠缺運動精神」,讓師生背黒鍋,未免太沒擔當。
預賽中,一組有A、B、C三隊,當來到A隊一勝一負,B、C各一勝,最後一場由B、C對決的時候,B、C可各自追求兩勝晉級,但須冒一勝一負、得跟A隊比積分的風險,而如果踢和,兩隊皆一勝一和,績分都贏過C,可確保晉級。這是類似「囚犯困境」的賽局,不須雙方套招就會各自採取「優勢策略」以確保利於不敗之地,教育局難道不懂賽局理論? 這次球賽採用的單循環制,本來就容易出現「看積分決定求勝心」的策略運用,國內外皆然,其缺點是比賽不夠精采,但與所謂的「踢假球」、「放水」並無關聯。北市教育局在出事以後,未能負起責任向輿論澄清,還公然批判兩隊,才是這次比賽裡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方。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