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10 15:04:26瀏覽7275|回應5|推薦9 | |
【架構與內文 初稿與出版 ;管爺報仇 三年不晚】 林智堅、余正煌與陳明通的論文,我都看了一下。是這樣:原始發想是陳明通研究2014柯文哲現象對林智堅的拉抬效果(衣襬效應),後來陳明通建議林智堅把類似架構套用在自己的論文,並把拉抬效果換成槓桿效應,沒想到過了沒多久,余正煌因口試不順利求助於口試委員陳明通,陳明通便把林智堅的研究架構拿掉了槓桿效應,只剩候選人特質的探討,交給余正煌參考,結果余正煌先寫出了論文交了出去,而林智堅慢了幾個月,也參考了余的論文,才完成他自己的版本。 就研究架構來說,陳明通、余正煌與林智堅三篇,都有類似之處,也就是分析候選人支持度的來源,比如政治、社會或個人特質,統計方法則是使用羅吉斯回歸分析,這是三篇共通之處。陳明通另外分析了柯文哲支持度與林智堅支持的相關性,而且運用了複層次非線性迴歸分析;林智堅則是分析了兩人候選與三人候選的支持度變化,主要使用卡方檢定;而余正煌並未分析候選人之間的支持度相關性。 重點來了:余正煌與林智堅的研究架構相當類似,絕對不是獨立創作,這是肯定的,問題是孰先孰後提出架構,必須有充分證據。林智堅的證據是一封陳明通回覆給他的電郵,但這樣能不能證明他就是研究架構的原創者,台大的回答是否定的。 至於內文,顯然林智堅參考了余正煌的論文,並且把可用之處加以改寫,用在自己的內文。比如對於年齡變項的分析,余正煌得出的結果與假設相符,也就是年齡越小越支持林智堅,但林智堅得出的結果卻不符合假設,也就是年齡越大越不支持蔡仁堅,結果在那段文末,林智堅竟然加了一句自言自語:為何如此? 為何如此?哥回答你:因為你當初的假設錯誤嘛!余正煌假設年輕選民會投給年輕的候選人林智堅,而你也跟著假設年長選民會投給年長的蔡仁堅,其實年齡會受到政黨傾向的干擾。 其他段落也可以看到取用以後予以改寫的痕跡,而余正煌的論文早了幾個月交給校方,等於先行出版,當然後來的林智堅就必須解釋為何內文如此雷同了。 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始於著作完成之時,而什麼叫著作完成?研究架構初稿,算不算? 當然算!你隨便寫幾句話,如果你認為是著作,就是了,只是沒人會理你。 初稿當然是著作,但你要證明別人抄襲你,並不容易,因為沒有一個可信的第三者認證機制。林智堅其實可以提告,向法官證明別人抄襲了他的初稿,但他應該也知道並不容易。 至於已出版的定稿就不一樣了,因為白紙黑字印了出來,押了日期,先來後到,非常清楚,而這也是研究與創作領域公認的「先出版先贏」原則。 因此,你如果發現自己的原始構想被沿用了,而且被寫成了作品,這時你就應該另外重新構思一個不同的架構,不要再寫原來的東西了,因為人家捷足先登,已經出版了。至於內文,更是不能雷同,因為兩個人的措辭與行文不會類似。 林智堅被台大判定抄襲後說,「不管有沒有學位,都不影響選舉」,顯然民進黨也是認為如此。2018,台大拔管事件鬧得民意沸騰,民進黨還是決定硬幹,反正選票是王道,只要選舉這關過了,管他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 你看後來管中閔為什麼可以就任台大校長?就因為2018年底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了。 現在看起來,頗有歷史重演的味道。論文事件對林智堅的選情有何影響,民進黨接下來將會拼命做民調,而如果仍有贏面,就不會換人。 不管如何,管爺當年受盡欺凌侮辱,最終還是堅持下來,當上了台大校長,現在看起來是價值連城。他如今可以一吐怨氣,這不只是個人的復仇,也是再一次嚴正告誡政客:不要染指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