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早日回頭
2019/09/29 21:10:54瀏覽2129|回應0|推薦7

早日回頭(8月21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一名曾犯重罪的高中生,如今考取大學,並回到少觀所擔任志工,令人欣喜;然而,還有多少青少年,至今依然把罪惡淵藪當成天堂樂園,越陷越深? 

沒有人天生想要犯罪,都是逐漸沉淪。青少年期最重要的成長任務是尋求認同,並培養自尊與自信,雖然多數人可從家庭或學校得到心理養分,日益茁壯,卻有一些人,或因來自破碎家庭,或在學校裡被師長忽略,因而走向茫茫大街。 

「加入我們吧!」當戴著面具的惡魔如此呼喚,從來沒被重視與接納的青少年當然很快上鉤。青少年犯罪的第一步通常是加入幫派,他們在裡頭稱兄道弟,以老大為師為父,並藉由打架鬧事來表現自己,靠著偷拐搶騙享受錯誤的成就感,終至成為生毛帶角、人見人畏的惡棍。 

另一種常見的青少年犯罪是吸毒,他們未必素行不良,只因受到同學友人誘惑:「安啦!用一點,沒關係。」而接觸了毒品。當毒癮越來越重,卻沒錢吸毒,便容易走上犯罪之途。 

逞兇鬥狠,看似勇敢,其實是逃避現實的懦夫;吸毒嗑藥,或可獲得一時快感,清醒以後只會更加痛苦。有些青少年犯案後受到法律制裁而醒悟,但也有人一路犯案到大,被逮後已是罪無可赦。如果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隨時可與警察或社政單位聯絡。迷途知返,早日回頭,才不會後悔莫及。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98篇文章。 

青少年犯罪成因有幾個社會學理論:社會解組(家庭與學校功能失敗),社會緊張(有公認成功標準,無追求成功條件,比如貧窮),社會控制失效,差別連結(近朱者赤),標籤化(犯罪一次以後就被一直當成不良少年)等。當然這是社會學觀點,缺少了生物與心理學的解釋,也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容易犯罪。 

青少年踏上黑暗路以後,很難自己醒悟,通常都是被抓,或者搞到遍體鱗傷,走不下去了,才想到改弦更張,但這時已付出沉重代價。 

感化院裡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提供青少年成長的養分,那麼回到社會以後,很難適應新生活,因為個性已經定型。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2976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