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16 00:13:46瀏覽137|回應0|推薦0 | |
05-03-2015 才剛經歷長途奔波,雖是一夜好眠,早上蘇小妹把我叫醒時還是覺得疲累。但是蘇小妹的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打點起精神,趁今天走訪伊斯坦堡的重要景點。 首先必訪的聖地──聖索菲亞教堂 Hagia Sophia 據說必須要排很久的隊才能夠進得了門,因此我們趕在教堂九點開放前提早過去排隊。 摸索著轉了兩趟地鐵抵達聖索菲亞教堂時是早上八點二十分,教堂門外已經是大排長龍,我們趕緊加入排隊的行列。在排隊時遠觀教堂建築,便為教堂美麗而宏偉的外觀驚嘆不已。 九點大門開後,我們又辛苦一番排隊買票進了教堂。一進教堂,我們的眼光就被震攝住而沒辦法移開。只能抓著相機,努力紀錄眼前的景象。 聖索菲亞教堂之美不僅僅曾在近千年間是「全世界最大教堂」;「改變了建築史」的偉大拜占庭式建築;它歷經地震、戰亂、從原是東正教教堂被轉為回教清真寺,共和國之後再轉變為博物館的滄桑史,更是為這座偉大的建築添加了令人動容的美。 正廳上覆蓋著直徑 30 公尺、高55.6公尺的巨大穹頂,主穹頂其下環繞的拱廊及半圓穹頂讓主穹頂看起來像是浮在半空中。一千四百年前在工具資源皆有限的時代,如此精密大膽的設計讓人嘆為觀止。 拜占庭帝國時期,拜占庭國王為了打擊教堂權力而引發的聖像毀壞運動對還是天主教堂的聖索菲亞帶來很大的傷害,許多宗教畫像及聖像都被移除。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同為基督教徒的拉丁基督徒反而洗劫、毀壞教堂的許多寶貴聖物。如耶穌的裹屍布、多位聖人的骨頭等,則被帶到了西方。 待奧圖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 ( 現今的伊斯坦堡 ) 之後,聖索菲亞教堂又被轉換成阿亞索菲雅清真寺。土耳其人移走基督教的祭壇、聖幛等祭祀用品。歷代的蘇丹並未毀壞基督教鑲嵌壁畫,僅用灰泥覆蓋,再增加了伊斯蘭教布置。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取消聖索菲亞的宗教用途,將它開放成為博物館。移開清真寺內使用的地毯,將覆蓋在鑲嵌畫上的石膏擦去,讓原本基督教的鑲嵌畫能夠顯現。 因此,能夠看到聖母基督像、大天使加百列像、聖人像等藝術品與伊斯蘭文化的巨大阿拉伯文牌匾同時展現。衝突與融合的美感,讓我感動地想,文化本就該是兼容並蓄的。 今日,在教堂內昏暗的光線下,斑斑剝剝的穹頂、天花板、牆壁;髒汙的大理石柱;被無數人踩過的花崗岩地板平滑無紋且微微凹陷,這些古舊而殘破的景象看了教人不勝唏噓。 而精緻的銅雕花柵欄、成對的古希臘漢白玉大甕等事物,則又讓我得以窺見此地以往的榮光。 但博物館的維護工作不佳,1993 年時為了維修,在教堂內部架起了一百六十噸重的鷹架,卻一直到今日都還沒有拆除。這是其間最煞風景的一件事。 睹今思古的我們在聖索菲亞教堂流連徘徊,捨不得離開,考慮到時間因素,只好舉步到教堂外的公園廣場,朝向下一個景點出發。 這一次旅行我們兩個都沒有先做功課,只知道幾個有名景點的名字,卻搞不清楚位置,再加上土耳其的觀光規劃不好,標示大部分是土耳其文,我們看不懂。心想,最重要的聖索菲亞教堂看完了,其他地方就隨緣,走到哪看到哪好了。 在公園廣場四處繞,隨著人潮走,穿過高大的石門,看到一大片高高低低的建築群。又有許多人排隊買票,我們找不到標示,不知道這是甚麼建築,懶得去買票,在外圍隨意逛逛便離開。離開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裡是非常有名的必訪景點──托卡比皇宮。 壯麗宏大的建築。八點二十分,教堂前就排了長長的隊伍等著進入。 我們後面,也是一條長長的人龍。 挑高 55.6 公尺的巨大穹頂,鏡頭實在很難全部收入。 半圓穹頂,看起來像是浮在半空中,壯觀又輕盈;斑剝的天花板,這是一幅殘破卻美麗的景象。 穹頂天花板原本裝飾著基督教的鑲嵌畫,後來被覆蓋上灰泥,並寫上伊斯蘭書法。現在為了要如何修復而爭議:是否要為了揭露出基督教的古老鑲嵌畫而毀壞伊斯蘭文化的重要藝術品呢? 大天使長加百列像。左邊是架在內部超過二十年了的維修鷹架。 寬闊的大廳,一眼看不完。
地板被無數的腳步磨得光滑凹陷。 古希臘白玉大甕。穆拉德三世時期從帕加瑪運來,是由古希臘的一塊大理石完整雕刻而成。 精緻的銅雕柵欄分隔出小室,馬哈茂德一世所建造的圖書館閱覽室。 來到了二樓的 U 形迴廊。 雕欄畫棟。 精選大理石花紋拼貼而成的豪華石柱。 雄麗的宏偉建築,今日的凋零景象,見了我的心都糾結成一塊。 左上方的聖母像與書寫伊斯蘭文字的巨大銅匾同時展現。 拉近看黃金鑲嵌的聖母像。 三聖像鑲嵌畫。右下角是古早描繪此鑲嵌畫的小幅紀錄,原版已經剝落得很嚴重。 出了博物館,還是忍不住拍個不停。 托卡比皇宮城牆及大門。 位於托卡比皇宮院內的伊蓮娜大教堂。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建立前,這座教堂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教堂。 雖然我們並沒有進入皇宮內參觀,但在庭院走廊便裝飾得如此富麗堂皇,土耳其皇宮之奢華由此可見一斑。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