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31 11:49:13瀏覽113|回應0|推薦0 | |
05-04-2015 蘇小妹下午一點半開完會回到飯店。我們把握時間,接著就出門去蘇萊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及大布札市集 Grand Bazaar。 君士坦丁大帝當初建城時,仿照羅馬城的模式──將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城建立在七座山丘上。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則是建在第三座山丘上。 第三座山丘海拔不高,坡度卻十分陡。我及蘇小妹費勁地爬著山坡上蜿蜒的狹窄街道,接近峰頂時,壯觀的清真寺便躍然於眼前。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當時的首席建築師希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與聖索菲亞教堂及藍色清真寺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另兩座清真寺是建立在平坦的平地上,附屬的學校等建築也都是在同一平面上。而西南則將隸屬於清真寺的龐大建築群巧妙地依著陡峻而複雜的山丘結合在一起。 我們靠著清真寺的圍牆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美麗圓頂,這是清真寺的伊斯蘭學校;順著階梯狀排列的伊斯蘭學校圓頂向下望,極佳戰略位置、易守難攻的金角灣便盡收眼底;眼光拉遠一點,是橫跨海灣、汽車專用的 Atatürk 橋以及適合行人散步的加拉塔橋;遠眺海灣對面,則是新城區的城市。我們數著金角灣上繁忙往來的船隻,欣賞海域上紛亂飛舞的海鷗,之前一番辛苦爬坡,反為眼前的美景更增色幾分。 這美景如同海上女妖賽蓮的歌聲一般,見了便被迷惑。我完全忘了進寺裡參觀及接著要逛最喜愛的大布札市集這回事,只想靠著圍牆凝望這片景色不離開。經蘇小妹再三催促我才惆悵地起身。 進清真寺前我先去廁所。一進入女廁就是有著一排水龍頭、座位、大片鏡子的洗腳池。這是我在回教地區才見得到的特殊風情。女廁有一位土耳其大媽負責管理,她只見稍有一點點髒亂就馬上清除,十分勤快。明亮的陽光照在洗腳池,乾淨的磁磚地板閃閃發光,我覺得這裡可以列入我最喜歡的公廁第一名。唯一的缺點是進門前要先付一里拉。 我見到包頭巾的女子,摘下頭巾,露出了讓我驚艷不已的美貌,她對著鏡子輕鬆整理頭髮後再戴上頭巾,末了對著鏡子微微一笑,想來是對鏡中所見相當滿意。也有老太太脫下了鞋子、絲襪,坐著洗腳,悠閒地擦乾後又再把鞋襪套上,準備進寺廟。 管理廁所的大媽微笑問另一位包著頭巾的大媽從哪裡來 ( 事實上我聽不懂她們的語言,是從大媽回答地名而猜出她們的對話內容 )。在我看來,她們兩位都是包著頭巾的伊斯蘭教婦女,分別不大;可是她們一眼便能瞧出彼此是來自不同地域。我想,如同我們一眼便能分辨出同是黑髮黃皮膚的日本人或韓國人吧。 出了廁所,穿過高大的圍牆進入開闊的清真寺院內。主建築外觀十分雄偉,粗壯的花崗岩柱撐起挑高的拱頂走廊,柱頭及窗壁上雕刻著精巧的幾何花樣。雖已有近五百年歷史,在帝國鼎盛時期興建的建築是堅固厚實,又保養得好,看起來比希南的徒弟在五十八年後完成的藍色清真寺還要新。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在遊客間的名聲不及藍色清真寺響亮;位置不如藍色清真寺方便;今天又是星期一,因此我們不需要排隊,包上頭巾,脫了鞋子便輕鬆地進了寺裡。 我們在柵欄的另一側看著伊斯蘭教徒在寬廣明亮的的正廳裡安靜祈禱。我仰望象徵天穹的高大圓拱頂,揣摩當時人們藉雄偉建築來體現內心的宗教情操。我看到色彩鮮艷美麗的玻璃窗,為挑高的正廳提供了柔和的日光;龍飛鳳舞的伊斯蘭書法書寫著可蘭經詩句;伊茲尼克的精美瓷片拼貼出花朵及植物;裝飾了鴕鳥蛋的巨大玻璃吊燈;雕刻精細的巨大花崗岩、大理石柱。雖然不太清楚建築形式與伊斯蘭神話之間的關聯,我仍是感受到了神聖均衡的美。 走出清真寺到了內院,我驚嘆著名建築師的縝密設計。雄偉的建築不管是內、外都散發著寧靜莊嚴的氣氛,高大又繁複精細,卻能體會到他們追求純淨光明的努力。 我們緩緩步出內院,捨不得離去。在面海的圍牆邊上,再眺望一次金角灣,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山頂上的清真寺,前往大布札市集。 伊斯蘭式圓頂是清真寺的伊斯蘭學校。這裡是 Taken 2 主要拍攝的場景之一,可以俯瞰整座伊斯坦堡。 美麗的海景。 繁忙的金角灣海域。 穿過氣派的圍牆,便能進入內院。 建築物太大,很難完全攝入鏡頭裡。 我們這些遊客進了清真寺內,隔著柵欄欣賞正廳。 挑高的穹頂,裝飾著對稱而均衡的美麗花紋。 色彩斑斕的玻璃窗,書寫著可蘭經詩句。吊燈上裝飾著鴕鳥蛋,據說可以防蜘蛛。 祈禱中的伊斯蘭教徒。 離開時,我們步下這座古老的石頭階梯,下山去。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