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核電的真相〈二〉
2013/03/12 09:04:01瀏覽364|回應0|推薦2

台灣環保聯盟 2000419

3.核電廠乾淨嗎?對人體沒傷害嗎?
答:過去核電廠因不會冒煙(不產生飛灰、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而被認為是乾淨的。今日人類明瞭核電廠會產生含放射性核種的致命氣體(空浮)、放射性液體、固態核廢料及廢熱污染,已被證實為更不乾淨
    核電廠正常運轉時,由爐心核燃料分裂過程,伴隨高溫,產生大量高能中子、伽馬射線及兩百多種分裂產物和中子活化核種。當今核電廠設計仍無法完全控制眾多複雜放射性核種,即使沒意外事故時,核電廠仍排放出法規值內的少量放射性物質,但自然界無法消化分解這些人工核種,這些核種會透過食物鏈累積而傷害所有生物。核電廠員工、子女及廠區下風處居民致癌率均比一般人偏高很多倍。在有意外事故發生時,核電廠會以輻射塵空浮方式,排出大量氣狀或懸浮粒狀放射性物質,或經由水體外洩放射性物質(台灣核一廠10年運轉,有100次空浮輻射污染記錄核二、核三都有爐心水外洩污染海域的嚴重事故),更嚴重為爐心融毀,廠房爆炸,形成車諾堡式的重大災難!
   
核電廠只要運轉就會有核廢料產生,目前台灣及世界各個使用核電的國家對核廢料如何妥善處理,仍然束手無策。核電廠產生的用過燃料棒、中低強度核廢料及眾多輻射污染物會產生中子、a b g射線及懸浮顆粒來傷害人及其他生物;它們會產生強游離輻射效應,造成細胞核裡DNA的核酸序列被刪除或變化、轉移系列位子,以及瞬間核能量造成一段DNA不見了,而引發癌症及遺傳缺陷。在有核子污染地區,成人惡性腫瘤,如甲狀腺癌、乳癌及嬰兒畸形或死胎已成瘟疫式流行現象。
   
核電廠廢熱量驚人,對位居亞熱帶的台灣海域衝擊極大,核二已出現祕雕魚、核三已造成珊瑚白化,核四將破壞東北角湧升漁場。以核二為例,每分鐘排入萬里海灣136萬加崙熱水,燙死海藻、浮游生物,造成生態系崩潰、近海漁源枯竭。
4.核廢料可以妥善處理嗎?
答:核能電廠產生的具有放射性污染的廢料稱核廢料,可分為:1.低放射性強度廢料:如手套、衣物;2.中放射性強度廢料:如受中子活化的管路、閥等器材;3.高放射性強度廢料,即使用過的核燃料棒。一座百萬千瓦大型核能電廠一年約產生30公噸用過的核燃料棒。目前台電年產中、低放射性強度廢料約5千桶、高強度廢料約150公噸。核廢料會對人類和生物造成重大傷害,人靠近高強度廢料4秒鐘即會致命(過高輻射劑量所致)。
   
對中、低放射性強度核廢料台電先以減容和水泥或柏油固化處理,再以鋼桶密封,先短暫貯存於核電廠,再送往蘭嶼貯存,最終擬以淺地掩埋于岩盤的方式隔離處置。但目前境內處置場尚無著落,境外處置,亦不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對高放射性強度核廢料之處理,初期放在核電廠用過燃料棒池中,讓其衰變冷卻20年;中期以乾式貯存五十至一百年;終期則暫不做決定。
   
台灣多雨,蘭嶼核廢料貯存槽防水處理差,會滲漏雨水,有些鋼桶經碰撞或摔落而未密封,或因銹蝕而破裂,導致核種外洩,但亦沒有以黏土層來做吸附留置核種的防護措施。低強度核廢料至少要監控三百年,世界上很多核廢料掩埋場都有滲漏、污染地下水或鄰近區域的報告。日本和蘇俄處理核廢料的工廠都曾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核廢料成份複雜,仍具活性,不斷進行核反應,放出輻射線、熱能乃至有輻射性的氣體,加上大自然是在變動中,貯存期中有機會碰上地震、暴風雨而導致核種外洩到生物圈中,傷害生物。
   
台電對核廢料的處理與最終處置,迄今仍無可行方案。目前中、低強度核廢料因蘭嶼貯存場已滿,只能堆積於核電廠的「臨時」地上儲放設施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擬出永久處置高強度核廢料的近程計劃。如何清除核能工業所遺留下的輻射廢料,已是人類最頭痛的問題之一。連一般垃圾都無法妥善處理的政府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38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