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2 22:28:12瀏覽255|回應0|推薦0 | |
記者王貝林/2013.1.2特稿 連年虧損的中油、台電還照領高額年終獎金,引發社會不公平的爭議,卻被牽拖是歹年冬見不得別人好的眼紅嫉妒,馬總統昨在元旦祝詞中,還呼籲不要挑起妒恨情緒。 但是,積弊不改、制度不公引發的反彈,絕非妒恨情緒。中油、台電這兩家獨占、寡占的國營事業,多年來弊案頻傳,一再提出所謂改革方案,沉痾卻未見稍減;相對於被極度呵護的豐厚福利,怎不讓人跳腳。單就國營事業的高額年終獎金來說,其包含的績效獎金和考成獎金,無不問題重重。 績效獎金方面,計算公式只考量盈餘、人事費用、營業支出及收入,衡量營業收入與人事費用的勞動生產力若有進步,績效獎金就會大增;但公式裡完全看不到若出現採購浪費、效率不彰、決策失當等負面績效如何扣減獎金,「只賞不罰」,毫無責任可言。尤其,可扣抵虧損的所謂「政策因素」,認定標準模糊寬鬆,賺錢了,都是台電、中油的功勞;賠錢的,全都要政府負擔。勇於敘獎卻昧於承擔,何來改革? 考成獎金部分,主要也是看盈餘、營收等財務績效決定等第,與績效獎金的評量嚴重重疊,等於做成一件事就有兩份獎金;就算表現不佳,甲等與乙等考成獎金只差○.二個月,最差的也只少領一個月,差異極其有限,讓人只感受「兩份獎金」重複的不公,看不到領獎金該表現出來的激勵效果。 公式、制度乃至心態不改,獎金就會淪為「變相加薪」,不但失去獎金的意義,更將成為國營事業員工永遠被人貼標籤詬病的「原罪」。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