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1 20:30:22瀏覽204|回應0|推薦0 | |
(大紀元記者楊辰5.24綜合報導) 世界銀行(World Bank)週三(5月23日)在其《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更新》(East Asia and Pacific Economic Update)中下調對中國年度經濟增長率的預估,並表示單純依靠國家投資及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中國政府必須減少稅賦、增加福利,並且進行市場化改革以此刺激內部消費。報告中也表達了對中國經濟拖累整個東亞地區的擔憂,並希望東亞各國領導人警惕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的通貨膨脹。 中國模式不可持續 出口大受影響 世界銀行對中國本年度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從8.4%下調至8.2%。報告中表示中國單純依靠國家投資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目前刺激國內消費的財政政策是重中之重。雖然北京目前有足夠的財政儲備防止中國經濟硬著陸,但是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是「如何在軟著陸的情況下保持增長」。報告中指出,「此次經濟減緩的原因是中國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而且我們也有理由擔心經濟減緩速度可能過快。」 世界銀行再一次強調,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過於依賴銀行借貸以及基礎設施投資,這樣的單一發展並沒有解決國家工業化中的實際問題。報告對中國週二(5月22日)出台的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持也負面態度,「制定政策一定要想明白其長期響應以及未來發展目標。相比之下,國內財政刺激政策是更理想的選擇,它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不需要地方政府擔保,也不以基礎建設為導向。」 此外,由於歐元區經濟危機以及美國復甦緩慢,外部經濟體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不斷下降,中國低附加值商品出口也受到極大影響,這對於中國又是另一大挑戰。在接受彭博電台(Bloomberg Television)採訪時,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Bert Hofman)說,「在目前的形勢 下,出口越來越困難,出口商品價格可能會降低,依賴出口的國家必須警覺。」 刺激內需成重中之重 報告進一步指出,在經濟模式不可持續且外部需求衰退的形勢下,「刺激國內消費的財政政策必須成為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刺激內需可從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兩方面入手。財政政策包括減輕人民稅賦、增加社會福利等等。郝福滿表示,「東亞一些國家需要提高消費,特別是中國。政府還需採取措施改善醫療等;另外,中國受到勞動力限制,農村勞動力基本被城市吸收,這意味著工資也需要提高。」 在貨幣政策方面,世界銀行建議中國減少銀行貨幣儲備,讓利率降低以此促進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處理未來可能惡化的經濟局勢。這意味著政府必須放寬對市場的操控,採用「讓位於市場經濟主導」的模式。從長遠角度分析,中國政府必須通過市場化措施使得增長保持穩定,這些措施包括鼓勵企業競爭、培養人才、把低成本製造業向高價值工業製造轉換,才能給中國投資者更多的選擇機會,從而刺激資本投入。世界銀行的這個觀點也印證了週二(5月2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報告中對中國經濟的預測。 中國經濟恐拖累東亞 雖然2011年東亞區增長率比全球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高2%,但是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10年東亞發展中國家增長率為10%,但是2011年僅為8.2%。世界銀行擔心中國經濟會拖累整個東亞地區,這也是該機構把東亞經濟增長率預估從8.2%下調至7.6%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製造業出口增長速度低於預期、日本地震和海嘯後導致供應鏈終端以及泰國發生的嚴重洪災等。 報告指出,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必須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轉而刺激內需以維持高增長。經濟學家也警告,寬鬆貨幣政策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各國領導人不能忽視這一問題。世界銀行定義的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包括:柬埔寨、中國、東帝汶、斐濟、印尼,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泰國和越南。 (責任編輯:高靜)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