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經濟亂象的始作俑者 ---- 黃樹東
2011/12/25 17:42:46瀏覽178|回應0|推薦0

  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是內需不足、出口導向、房地產泡沫、流動性過剩等的始作俑者。我們來逐一分析。

  工資佔GDP比重的下降,自然導致消費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導致內需相對下降。這個下降趨勢發生在如下背景中:富有階層奢侈成風。以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奢侈消費品為例,都把中國市場當成搖錢樹,中國市場成了它們下金蛋的大母雞。許多奢侈品專門有中國市場價格,也就是說,專門針對中國有錢人抬高價格。據我觀察,在美國購買歐美著名品牌,即使扣除關稅因素,也比在中國便宜很多。所以,如果扣除富有階層的這些奢侈消費,中下層的消費佔GDP的比例,下降得更加嚴重

  內需的相對下降,使得國內市場容量太小,導致了出口導向,形成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出口導向換回大量外匯。這些外匯再從央行手裏換出大量的人民幣。出口導向就這樣推動央行的印鈔機,導致流動性過剩。有人估計,僅此一項,央行多發了超過12萬億人民幣。

  同時,收入分配不公,工資相對萎縮,資本收益大幅度增長,導致財富高度集中。財富高度集中+流動性過剩,導致大量的閒錢出現。在內需不足的情況下,這些錢向哪兒流動?要投資實體經濟,內需不足,產品很難賣出去,弄不好還會虧本。所以這些無法流入實體經濟的閒錢,最後流入了房地產,流入了流通領域。這就吹出了房地產泡沫、催生了通貨膨脹。這些泡沫和通脹,反過來導致更嚴重的貧富懸殊和流動性過剩,從而刺激更嚴重的泡沫和通脹,形成惡性迴圈。

中國經濟就出現了財富高度集中 + 流動性過剩的雙星座

  財富高度集中和流動性過剩,分開看已經是大問題,二者同時出現,它們的巨大動能就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擁有巨大社會財富的人和機構,可以通過摃桿效應將巨大的流動性集中起來從事投機巨大的流動性具有像洪水一樣的衝擊力,一旦流向某個領域,將導致巨大的泡沫,最後衝垮一切。打個比方吧。流動性過剩如同下暴雨,財富集中如同地勢陡峭,如果暴雨下在平原上,固然容易成災,但由於地面平坦,雨水比較分散,還有可控性;但是如果下在山區,雨水被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堰塞湖,控制不好,瞬息之間就潰堤而去,讓一切崩潰。你看看當今世界,任何經濟體一旦出現這個雙星座,哪一個逃脫了泡沫和危機的命運?

  貧富懸殊,流動性過剩,加上通脹是當今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而它們的根就在收入不公。是誰綁架了中國經濟?是收入分配不公綁架了中國經濟!它導致了貧富懸殊,導致內需不足,導致出口導向,導致流動性過剩,導致房地產泡沫和通貨膨脹。要根本解決中國的經濟亂象,關鍵就是要從解決收入不公入手,抑制綁架中國經濟的那只不公正的手。而解決這個問題,要雙管齊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起抓。

富的更富,窮的更窮這種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催生了貧富懸殊內需不足出口導向這一惡性迴圈。我們把它稱為鐵三角。具體講,貧富懸殊導致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導致對出口導向的依賴,而出口導嚮導致更加嚴重的貧富懸殊和內需不足。三者環環相扣,催生出許多中國經濟問題。它大規模地製造貧困,大規模地製造內需不足,大規模地製造財富外流,大規模地製造流動性過剩,大規模地製造房地產泡沫,最後大規模地製造通貨膨脹。不僅如此,由於出口導向產業主要集中在世界產業鏈的底部,所以,它還大規模地製造低水準的數量擴張。

這個鐵三角是怎樣形成的呢?

  從歷史進程來看,出口導向戰略是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擴大、內需不足的產物。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出現了兩股風潮。一是工人大批下崗。許多職工由於失去工作和社會保險,迅速淪為貧困階層,導致消費需求嚴重不足。二是國有企業大批倒閉,原有產業鏈迅速斷裂,導致產業需求嚴重不足。當時經驗不足,再加上又確立了通過擴大差距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思路,沒有切實看到貧富懸殊、內需不足的嚴重性,而是另尋出路,從增加總需求的思路出發,向海外市場尋求突圍。出口導向戰略由此形成,成為內需不足的替代品。

  後來,由於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加上某些市場化和私有化過程,過度刺激了贏利動機,中國經濟開始步入了非就業繁榮和低工資繁榮。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出現了越增長,貧富懸殊越大,內需越相對萎縮,對海外低端市場依賴越嚴重的困局。鐵三角就此開始牢牢鉗制住中國經濟。

  這個鐵三角猶如一部財富擠壓機,將財富從內地擠向沿海從窮人擠向富人從中國擠向國外,導致巨大的內外不平衡,導致中國經濟嚴重二元化。一方面是內源發展不足,一方面是出口導向畸形繁榮;一方面是極端的富有,一方面是相對的貧困;一方面是空前的繁榮,一方面是比較尖銳的局部不和諧;一方面是內需不足,一方面是房地產泡沫和通貨膨脹。中國經濟的這個鐵三角,也可從經濟學上得到解釋。根據宏觀經濟學,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公式:貿易餘額=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這個公式的經濟學含義非常簡單。一個國家的貿易狀況由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決定。當這三者的總和大於GDP的時候,上述等式的右邊就是一個負數,該國家就出現貿易赤字;反之,當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小于GDP的時候,這個國家就出現大量貿易盈餘。讓我們看看中國的投資、消費和政府支出同大規模貿易盈餘的關係。

  首先,投資充足。中國投資佔GDP的較大比重,從數量關繫上講,不太可能是導致貿易盈餘的主要原因。其次,消費不足。由於分配不公導致貧富懸殊,中下層消費不振,中國居民總消費佔GDP的比重出現長期下降,長期相對萎縮。最後,政府支出不足。本來,政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間接改善收入分配、緩解貧富懸殊的作用。但是,隨著許多公共產品的產業化和社會保障體系的解體,相當大一部分原先的政府支出要求工資收入者自行承擔。政府支出的不足,間接擴大了分配不公和貧富懸殊。所以,中國持續大規模的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不公帶來的消費相對萎縮和公共支出不足。

  消費相對萎縮和政府支出不足的另一面就是財富高度集中、貧富懸殊急劇擴大。財富高度集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經濟現象,那就是社會儲蓄增長過快。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國內總儲蓄率呈現強勁增長的趨勢。在分析中國社會儲蓄強勁增長時,我們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誰的儲蓄率在強勁增長

  據世界銀行駐北京經濟學家路易奎伊斯的研究,中國家庭儲蓄在GDP中所佔比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21%下降到了2006年的15%。而涉及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儲蓄率則已經從超過30%下降到了25%。奎伊斯講的還是中國家庭儲蓄這個總量,如果考慮到分配不公,中下層儲蓄率下降的速度比這還要快。所以,社會儲蓄的強勁增長,主要是富有階層和企業儲蓄的強勁增長,它是財富集中的標誌。

  所以,從經濟理論來講,這些直接或間接的收入分配不公導致了內需不足,相當於強制性地將本來屬於中下層的蛋糕中的一部分,擠壓出來變成少數人的財富,形成財富集中,變成經濟總體中的過度儲蓄這種過度的儲蓄,流向了國外,變成貿易盈餘。這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鐵三角

  鐵三角不是簡單的理論推論,有數據為證。有些人認為中國的貿易盈餘太高或儲蓄太高是由於文化的原因。有些人甚至公開感嘆,要讓中國人花錢太難。好像中國的普通家庭有錢花不完;似乎中國人節儉的傳統應當為過度增長的貿易盈餘負責;似乎我們祖先的節儉美德也應當為此負責;似乎讀者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你我他要為此負責。其實,這不是一個文化現象,這是一個分配現象,是分配不公和貧富懸殊導致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居民儲蓄佔GDP的比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貿易盈餘在同一時間內每年以兩位數字增長。所以,普通人的儲蓄或節儉不是導致大量貿易盈餘的原因。2000年到2008年,中國的貿易盈餘增長了12倍,而公司存留的利潤增長了8倍,中國還以世界一流的速度製造出世界頂級的富翁。有人估計中國億萬富翁的數量,同俄羅斯並列世界第一。在製造億萬富翁方面,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走過了許多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這些公司和富有階層的儲蓄是貿易盈餘的主要來源。

  在這裡,我們聲明,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我們質疑的是,將這種競爭力建立在分配不公和貧富懸殊的基礎上,質疑的是這個建立在分配不公基礎上的鐵三角。我們提倡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國際競爭力。

  要解決當前中國的許多問題,必須破解這個鐵三角”;要破解這個鐵三角,必須解決貧富懸殊問題;要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必須實現社會公正;而要實現社會公正,必須下決心解決收入分配不公。這,是解決中國經濟內外不平衡的牛鼻子。

(本文摘自《中國,你要警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96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