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0 00:21:12瀏覽1041|回應0|推薦0 | |
2007.05.05 陳柔縉 91年前,台灣第一場馬拉松比賽,日本人、台灣人對決,結果台灣人贏了! 在第一場允許台灣人參加的馬拉松賽中奪冠的林和,只是一個受雇於臺灣銀行的人力車夫。賽前,沒有結伴,也沒有甚麼教練指導,他一個人利用夜晚風涼的時刻,練習了三天…… 當全台灣為林義傑的極地馬拉松成就喝采時,我暗自為「林和」著急起來。林和名不見經傳,九十一年前只是一個受雇於臺灣銀行的人力車夫。當年台北街頭剛有汽車沒多久,全台灣不超過三十部,有身分地位的商賈官紳往來,普遍乘坐人力車。現代人常把人力車誤為三輪車,其實人力車只有後方兩輪,由車夫雙手握住腰前橫桿,以雙腿為動力前輪。 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臺灣日日新報社舉辦「空前壯舉」的(馬拉松)全島大賽。台灣民眾當時普遍對運動陌生,不知賽跑為何事,三十六歲的林和可能因在官方的臺灣銀行工作,被日本職員勸進,才報名參加馬拉松賽,和其他十六位台籍選手一起拉開台灣人九十年的馬拉松歷史序幕。 比賽不分性別年齡, 只分日本人、台灣人 現代馬拉松先於一八九六年成為國際奧運會的項目,逐漸傳向各地,抵達台灣已經一九一○年代。之前台灣雖有各種團體辦各種賽跑,但沒有「馬拉松」的說法。到一九一六年一月,現在台北重慶南路日籍商家組織的「府前會」才有一場名為「馬拉松」的比賽,分大人和兒童組。大人組的路線,因為當時靠左行走,所以跑過現在的總統府前,便左轉愛國西路,再左轉中山南路,最後往北直到圓山飯店(時為臺灣神社)。看不出有台灣人與賽的蹤跡,不過,林和工作的臺灣銀行就在路線上,大概目睹了寒冬裡的這一場馬拉松。 三個月後,史上有台灣人參加的第一場馬拉松賽隆重熱鬧登場了。路線拉長達十二公里左右,跑「三線道路」三圈。三線道路就是今天的忠孝西路、中華路、愛國西路和中山南路圍起來的四方形馬路,都是有綠地綠樹相隔的林蔭大道。當時說起「三線路」,跟咖啡店一樣,是摩登之地,只不過三線路鋪小砂石,不像今天是黑亮平整的柏油路面。 馬拉松比賽路線選當時最好的馬路,分組卻有點蹊蹺;不分甚麼性別或年齡,而是分人種,日本人一組,台灣人一組。政商界寄贈許多獎品,竟有指定給日本組,堀井商會送的銀盃就是其一。往九十一年前的那一只銀盃望去,折射的光如一粒沙,磨痛我的眼睛。不過,年輕的林和大概想不到那些殖民地的幽怨,報名後,他就開始練習。沒有結伴,也沒有甚麼教練指導,他一個人利用夜晚風涼的時刻,練習了三天。平時會沾一點的酒,暫停了,改吃一點高麗人蔘。 日本人這邊,賽前拚命練習,報紙報導得也很拚命。除了訪問選手,知道被狗亂追亂吠是練跑最困擾的事之外,還說握有「北部運動界的霸權」的鐵道部有十五人參加,淡水稅關團又是如何冒雨練跑。報社並設有獎徵答,讓民眾預測台灣人和日本人的第一名成績分別是幾分幾秒。結果,六成猜想日本人會跑快一、兩分鐘,其他四成才看好台灣人。 四月第四個日曜日(星期天)終於來了,二十三日比賽這一天,一掃月初的綿雨,爆出攝氏三十二度的高溫,但仍然吸引數千民眾圍觀。全台沒幾部汽車,所以沒聽說有像現在的交通管制。跑道沿邊有報社插的幾百面紅色旗幟。各路「應援團」(啦啦隊)也來助陣,台中的帝國製糖會社就組了六十幾個人的大型啦啦隊,連夜揮師北上,為一位叫津村的選手壯聲勢。一群日本小學生揮著紅旗,上寫白色英文字「HS」,為他們城南小學校的老師加油。警察也出動,守衛審判席帳篷,不讓閒雜人等擾亂;西門町那邊的兩個藝妓卻沒頭沒腦鑽進現在的衡陽路和中華路交口的審判席,被他們喝住:「非工作人員不准進來!」沒想到藝妓卻嬌聲嬌氣說:「大人,可以啦。」害警察一時間反應不及,只有苦笑。 早上七點,沖天的四發煙火點燃比賽的緊張氣氛。八點,一堆選手已經擠滿台北廳前,也就是今天中山南路和忠孝東路口的監察院前面。他們胸前貼著、掛著或縫著邊長都二十四公分的菱形白底黑字號碼布。算一算,日本選手有一百來個,台灣則少少十七人。 台灣人這一組先上場,八點五十四分,槍聲一響,林和與埔里來的原住民周金九、台北的學生潘愛汝、安坑公學校老師胡李成、做生意的林榮朝和台北的農夫黃金水等十幾個人往火車站的方向衝出去了。在他們前面,有一部腳踏車前導,背後另有汽車跟著。胸前號碼布寫著「11」的林和一馬當先,很快把其他人甩開。林和第一圈跑過東門(今景福門)時,出發點這邊的樂隊看見他,就開始大奏進行曲,群眾也拍手喊加油。如此三圈後,林和衝過終點線,成績是五十一分四十一秒。 十點三十六分,換日本組上場。跑最快的藤岡計吉也是人力車夫,在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常德路舊館)供職,卻比林和慢一分半多,跑出五十三分十八秒。賽後,他與林和同獲總督府第二號大官民政長官和夫人獎贈的花環,又一起搭上汽車,風風光光繞行三線道路一圈。不過,這位二十八歲的藤岡先生心底卻不怎麼服氣,事後跟記者抱怨說,他賽前禁酒色,以蛋補充營養,練習過三次,每次跑完三圈只需四十分,正式比賽失常,都怪有認識的人給他加油,他必須「與之答禮」,才會輸給林和。 這一場馬拉松除林和為台灣人爭了一口氣,台灣人在賽外賽也贏了日本人。馬拉松賽出發的地方,也就是現在中山南路和忠孝東路口,有一座「大島久滿次」的銅像。大島堂堂六尺,所以主辦單位想出一個餘興節目,讓民眾來比身高。結果,三十七歲的沈賜記勝出。 沈賜記跟林和不同,屬地方要人,時任後土龍區長(相當今苗栗後龍鄉長),他的兒子沈珮錄戰後擔任過苗栗縣議長,他的孫女則嫁給剛剛新任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二哥。沈賜記原本到台北辦事,預定前一晚就回後土龍,卻被兩個日本商店的人勸留下來比身高,最後以一百八十六公分多擊敗群雄,比日本人居冠的一百八十公分高出許多。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