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2/07 00:16:22瀏覽602|回應1|推薦5 | |
老丈人校級軍官退伍,年輕時,一份普通的軍餉養活全職家管的岳母及三 個小孩,還資助出國留學。岳家三十年前以一百多萬購得的公寓,至今漲了近 十倍。該高興嗎?除非賣掉,搬到低房價但人生地不熟的外縣市,否則,一切 僅是紙上富貴。該難過嗎?對無殼蝸牛下一輩的我們,要有屬於自己可遮風 蔽雨的家,已經是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夫妻倆都是在美 漲與日趨少子化的大環境,幸尚有穩定工作。在北市不算多也不算少的雙薪收 入,扣除各種稅捐、健保費、子女教育及保母費、房租及其他柴米油鹽的必要 支出,所餘有限,只得繼續開著十年老爺車,縮衣節食過日子,冀望早日存得 購屋基金。 年初以來,我們在北縣市四處看房子,老態龍鍾的舊公寓或嶄新的高樓大 廈,動輒上千萬,絲毫不受金融風暴及慘不忍睹失業率的拖累,反像火箭升 空,扶搖直上。仲介說:「別擔心,憑你們的職業,房貸一定沒問題!」借得 到錢,難道不必還錢嗎?我們也知道,加上貸款,就買得到房子,但就此淪為 房奴,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是我們前半生寒窗苦讀,努力不懈,終於 學成的人生目的嗎? 面對房價節節高升,貧富差距日益惡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不知有多 少一步一腳印孜孜矻矻的受薪階級在「今日不買,來日更買不起」的恐慌下,勉 強尋得棲身之所,卻也簽下賣身契,變相淪為資產炒作遊戲者的奴隸。我們不 禁要問:天道真的酬勤嗎?還是要鼓吹投機為導向的社會價值體系? 同樣的房價,在美國可以買到獨棟幽靜的湖畔宅邸,擁有私人碼頭,過著愜 意人生,可在台北,卻只能換得狹小巷弄底擁擠的房舍,雞犬相聞,沒有良好通 風或隱私,更沒有景觀,外國友人來訪,如此居住條件,直感汗顏。 手握各式資源可以影響房市漲跌的當朝大員,在與商賈巨富杯觥交錯之 餘,也應聽聽基層的心聲,不再營造利於房市炒作的政策,確以升斗小民為 念,才真正符合所謂「庶民經濟」的精神。(作者為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 現任教職)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