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24 16:41:51瀏覽243|回應0|推薦0 | |
2015-10-24 國民黨黨國一再宣稱:「鄭成功光復台灣」,其實明代以前,管轄未及於台灣。元朝於澎湖始設巡檢司,明朝循例。所以一六二三年荷蘭佔領澎湖,明軍聞風趕來干涉,明、荷協議,荷人退出澎湖,轉進台灣。宣稱:「…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鄭成功不得已才來台灣,台灣根本不是明朝領土,何來「光復」之說?反倒是鄭王爺遷台,其子東寧國王又不斷「反攻大陸」,招惹大清王朝,清康熙皇帝下定決心消滅鄭氏王朝。 從一六五七年到一六八四年,近卅年清鄭交兵,為害西岸人民受盡海禁、畫界遷民、挖「界溝」、築「界墻」之苦;俗諺:人掠茨拆,雞仔狗仔掠遘無半隻,沿海五省後撤卅里,不許片板下水,不許粒貨越疆,光是福建省就虛地一萬八千餘平方公里,五省則九萬平方公里。 一六八三年,清康熙皇帝派施琅帶兵攻打台灣,鄭克塽投降,鄭氏東寧王國覆亡(一六六一至一六八三)。然而,清帝國取得台灣之初,對台灣並沒強烈的領土野心,康熙皇帝認為:「 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朝中亦有不少大臣反對將台灣併入清國版圖,可是施琅向康熙皇帝上奏〈恭陳台灣棄留疏〉後,情況才有改觀,施琅在奏章中提到:「將台灣併入版圖並不增加中央的財政、兵力負擔,此外台灣又更可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屏障。」康熙皇帝後來終於接受施琅的建議,在一六八四年,正式將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編為福建省轄下台灣府,台灣因此遭受清帝國二一二年霸凌。 施琅攻佔台灣後,奪占田產七千五百甲以上,幾乎占據南台灣已開墾土地的一半。「施侯租田園」由在台衙門代收租金,並保送至北京轉交施琅族人。施琅家族還貪得無厭,連澎湖漁民也不放過,向漁民們勒索「規禮」一千二百兩,直到施琅死後的乾隆二年,清廷才發布上諭,將澎湖規禮永行禁革。(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