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3 18:28:30瀏覽2195|回應0|推薦3 | |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1972年4月16日自殺身亡。川端康成,1899年生於大阪。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母帶大,極為任性孤獨和神經質,不愛上學,但有時學習起來成績還不錯,曾以學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府立中學——茨木中學。川端康成因寫《伊豆舞女》而成名。善於用意識流寫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說《雪國》(1935-1948),與《千羽鶴》(1949-1951)、《古都》(1961-1962)一起,於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致授獎辭,突出地強調:「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顯示出這种傾向:他忠實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并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 他在文學上探索性與愛,不單純靠性結合來完成,而是有著多層的結構和多種的完成方式,而且非常注意精神、肉體與美的契合,非常注意性愛與人性的精神性的關系,從性的側面肯定人的自然欲求,以及展現隱秘的人間的愛與性的悲哀、風雅,甚或風流的美,有時精神非常放蕩,心靈卻不齷齪。其好色是禮拜美,以美作為其最優先的審美價值取向,也就是將好色作為一種美的理念。當然,有時候川端在寫性苦悶的感情同醜陋、邪念和非道德,這種感情與人性演變相適應的複雜性,另一方面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渲染病態的性愛,或多或少染上了頹傷色彩。但又將這種頹傷編織在日本傳統的物哀、風雅、幽玄和“好色”審美的文化網絡中,作為川端文學和美學整體的構成部分,還是有其生活內涵和文學意義的。 【內容簡介1】《千羽鶴》 千羽鶴(せんばづる),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依序是〈千羽鶴〉、〈林中落日〉、〈志野瓷〉、〈母親的口紅〉與〈雙重星〉。在《千羽鶴》這部小說中川端藉茶道反映日本人心理,透過是茶道大師菊冶在父親死後,為了尋找父親的形影,與父親生前的情婦太田夫人發生關係,事後太田夫人深感內疚,認爲自己罪櫱深重而自殺了。後來菊治對太田夫人的思戀之情轉移到她女兒文子身上,父親另一個情婦栗本智佳子則想搓合菊治羽和自己的徒弟稻村雪子,這時文子卻悄悄地離開了菊治,最後菊治甩開栗本智佳子的糾纏,出門找尋文子。日本評論家山本健吉說:「讀這篇小說,令人要問,究竟主角是太田夫人呢?抑或是志野的茶杯呢?好像是茶杯的妖精那樣,太田夫人冒出一種妖氣。夫人死後,菊治想要想起夫人的肉體,但是甦生出來的,好像只有陶醉於香味的觸覺而已。」 《千羽鶴》對太田夫人和菊治似乎超出了道德範圍的行動、菊治的父親與太田夫人和近子的不自然的情欲生活,以及他們的倫理觀等,都寫得非常含蓄,連行動與心態都是寫得朦朦朧朧,而在朦朧中展現異常的事件。《千羽鶴》突出茶具的客體物象,來反映人物主體的心理。川端不僅起到了介紹出場人物,以及便于展開故事情節的作用,而且可以借助茶具作為故事情節進展和人物心理流程的重要媒介,並賦予這些靜止的東西以生命力,把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茶具寫活了。 【內容簡介2】《古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